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肪酸合酶

脂肪酸合酶

脂肪酸合酶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6639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州大学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全国会员大会、2010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等;脂肪酸合酶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田维熙、马晓丰、张素芳等。

脂肪酸合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6639 占比:99.94%

总计:136721篇

脂肪酸合酶—发文趋势图

脂肪酸合酶

-研究学者

  • 田维熙
  • 马晓丰
  • 张素芳
  • 朱志伟
  • 赵宗保
  • 张睿
  • 王燕
  • 孙颖慧
  • 王小艳
  • 刘志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丁文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脂肪酸合酶(FASN)、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乙酰辅酶A合成酶1(AceCS1)检测对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度疑似孤独症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全面神经精神检查及外周血FASN、ACSL1、AceCS1检测。依据患儿是否发生孤独症分组,比较两组患儿FASN、ACSL1、AceCS1水平,分析外周血FASN、ACSL1、AceCS1检测对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高度疑似孤独症患儿,依据儿童的行为特征,采集患儿病史,并行全面神经精神检查,确诊84例,占比70.00%(84/120);孤独症组FASN、ACSL1、AceCS1高于非孤独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ASN、ACSL1、AceCS1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孤独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84、0.754、0.853,其中联合诊断价值较高。结论外周血FASN、ACSL1、AceCS1的高表达可能参与孤独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变化为诊断孤独症提供依据。
    • 陈艳红; 谢云霞; 刘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合酶(FAS)、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再生蛋白4(REG4)水平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胃癌病人8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淋巴结转移病人35例,无淋巴结转移病人53例,另选取同期胃良性疾病病人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人血清FAS、E-cadherin、REG4水平,分析各血清诊断价值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随访3年,比较不同血清FAS、E-cadherin、REG4表达水平病人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FAS[(62.38±20.79)ng/mL比(41.90±13.92)ng/mL]、REG4水平[(5.93±1.97)ng/mL比(3.06±1.00)ng/mL]高于对照组,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3.57±1.01)μg/mL比(8.36±2.78)μg/mL](PREG4(0.747)>FAS(0.735),三指标联合应用的价值更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8%(82/88)、93.75%(75/80)。有淋巴结转移病人血清FAS、REG4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E-cadherin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P<0.001)。低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黏膜下癌、血清FAS≥62.38 ng/mL、E-cadherin≤3.57μg/mL、REG4≥5.93 ng/mL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随访3年,FAS、E-cadherin、REG4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曲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AS、E-cadherin、REG4水平可考虑作为诊断胃癌的潜在有效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异常表达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袁超; 王磊; 杜洋; 陈志远; 刘修恒
    •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FASN mRNA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行Meta分析;收集2019年01月至2021年03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6例膀胱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N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若干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FASN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合免疫组化和病历资料分析FAS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基于UALCAN和LinkedOmics平台分析该基因与膀胱癌患者生存的关系;基于LinkedOmics和Metascape平台做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结果: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FASN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FASN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关(P0.05)。在膀胱癌患者中,FASN高表达者的总生存期要明显低于FASN低表达者(P<0.05)。FASN正相关基因主要与SREBF激活基因表达、辅酶A代谢、细胞脂质分解代谢过程、激素分泌等有关。结论:FASN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膀胱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FASN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治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 安琪尔; 李晋秋; 文济刚; 杨佳敏; 赵玉华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肿瘤代谢研究的深入,脂代谢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是肿瘤细胞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也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靶向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治疗乳腺癌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相关酶包括ATP-柠檬酸裂解酶(adenosine triphosphate-citrate lyase,ACL)、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ACL、ACC1、FASN和SCD1与乳腺癌的临床相关性及意义,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及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王玲姝; 张宇; 李冠男; 李孟
    • 摘要: 目的观察火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脂肪酸合酶基因启动子区H3K27乙酰化(H3K27ac)水平的影响,探讨脂肪酸合酶(FASN)基因启动子区H3K27ac参与火针促进坐骨神经功能恢复中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火针组,每组24只。火针组与模型组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大鼠模型,火针组给予火针治疗。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坐骨神经损伤处FAS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FASN基因启动子区H3K27ac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FI评分、FAS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HDAC1蛋白表达、FASN基因启动子区H3K27ac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SFI评分、FASN蛋白表达、FASN基因启动子区H3K27ac丰度显著升高(P<0.01);HDAC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火针能够有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坐骨神经损伤组织中HDAC1表达,促进FASN基因启动子区H3K27乙酰化有关。
    • 李飞; 黄迪; 梁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酶通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轴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31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脂肪酸合酶(FAS)及HER2 mRNA水平.选取大肠癌细胞株LOVO及正常人肠上皮细胞HIEC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株FAS及HER2蛋白相对表达量.向LOVO细胞株分别转染Si-FAS和阴性对照(Si-NC)24 h,随后检测HER2、PI3K及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并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徙及侵袭情况.转染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0、0.465、3.720、29.800、238.000、1904.000μmol/L)奥沙利铂,加药48 h后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相较于癌旁组织及HIEC细胞株,大肠癌组织及LOVO细胞株FAS、HER2 mRNA水平更高(P<0.05).相较于Si-NC组,Si-FAS组HER2、PI3K及Akt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细胞迁徙及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有所上升,而细胞增殖抑制率随时间增加而上升(P<0.05).加入奥沙利铂48 h后,NC组及Si-FAS组细胞活性随药物浓度有所降低,且Si-FAS组降低程度比Si-NC组大(P<0.05).结论 脂肪酸合酶参与肠癌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并可能通过HER2/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大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 许伦; 李英; 尤玮
    • 摘要: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辅助常规化疗在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FOLFOX4常规化疗(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立替康.统计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8(CK18)、再生基因蛋白Ⅳ(REGⅣ)]水平、血清脂肪酸合酶(FAS)、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含量、生存质量(EORTC QLQ-C30)评分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12个月生存曲线.结果 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累积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86%、32.56%和9.6个月、7.3个月,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立替康辅助常规化疗在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下调肿瘤标志物表达,降低血清FAS、Neuropilin-1含量,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且不增加毒副反应风险,对患者生命安全的维护具有积极作用.
    • 吴姝慧; 刘雅雯; 徐春晖; 王慧之; 龚爱华; 徐岷
    • 摘要: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重编程调控因子(Linc-ROR)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迁移及脂肪酸合成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inc-ROR在4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PANC-1细胞系中单独转染pCDH-Linc-ROR过表达质粒或联合转染该质粒和脂肪酸合酶(FASN)的小干扰RNA(siRNA)后,尼罗红染色法观察脂肪酸合成;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脂肪酸合成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Linc-ROR表达水平在3种胰腺癌细胞系中明显高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1.56 ±0.10、45.53±3.74、147.80±7.21比1.00,F=869.1,P<0.01).与对照组比较,转染pCDH-Linc-ROR质粒后侵袭能力增强(272.70±25.70比101.00±16.52,P< 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该组迁移能力增强(691.30±34.67比274.70±12.06,P<0.01),划痕实验同样证明该结果(35.01±2.22比22.47±2.09,P<0.01),染色后荧光显示脂肪酸合成增强,脂肪酸合成相关蛋白增加(3.11±0.17、1.77±0.08、1.22±0.08、1.15±0.06、1.2±0.09、1.88±0.10、1.13±0.08比1.00,P<0.05).进行联合转染Linc-ROR过表达质粒及siRNA后,pCDH-Linc-ROR+ si-FASN相较于pCDH-Linc-ROR+ si-NC组划痕实验证明显示迁移能力下降(34.38±1.12比52.88±2.19,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提示相同的结果(382.00±19.08比771.70±13.58,P<0.01),并且该组侵袭能力减弱(309.00±22.34比601.70±20.03,P<0.01),FASN蛋白水平明显下降(1.004±0.05比3.122±0.17,P<0.01),且染色后荧光示细胞脂肪酸的合成降低.结论 Linc-ROR可能通过影响FASN来蛋白的调控脂肪酸合成进而促进PANC-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 王斌; 廖望; 何凯琴; 耿照玉; 陈兴勇
    • 摘要: [目的]研究淮南麻黄鸡肌肉品质及脂肪酸合酶(FASN)、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120,150和180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日龄公、母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及pH、蒸煮损失、剪切力)、IMF含量和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荧光定量表达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SN和LPL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血脂指标和FASN、LPL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公鸡和母鸡胸肌L*、pH、腿肌蒸煮损失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其余肉质指标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腿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腿肌IMF含量在150和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除公鸡HDL浓度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外,公母鸡各血脂指标在不同日龄间均有显著差异.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血清HDL浓度显著正相关,与VLDL浓度显著负相关;腿肌IMF含量与HDL浓度极显著正相关,与TG和LDL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血清T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血脂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公鸡肝脏、胸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腿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母鸡肝脏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胸肌和腿肌FASN和LPL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均与胸肌FASN基因表达量显著正相关;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肝脏FASN和LPL表达量均显著正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腿肌LPL表达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日龄对淮南麻黄鸡肉品质、血脂水平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血脂TG浓度间接选择IMF含量.FASN参与调控公、母鸡胸肌IMF含量,LPL参与调控母鸡腿肌IMF含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