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813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25篇、会议论文454篇、专利文献665021篇;相关期刊1791种,包括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337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等;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文献由23758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学春、杨波、余新炳等。

生物信息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25 占比:1.13%

会议论文>

论文:45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665021 占比:98.80%

总计:673100篇

生物信息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长深; 官岩兵; 李哲; 容伟明; 廖书宁; 陈乐伟; 梅其杰; 段戡
    • 摘要: 背景:骨关节炎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具有广泛炎症特性的新型细胞死亡途径,可影响骨关节炎进展,但目前尚未发现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相关靶点。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并利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为从坏死性凋亡角度防治骨关节炎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分别从GEO数据库与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骨关节炎相关基因和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继而对两者取交集获得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基因,进一步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的5种计算方法获得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Hub基因),最后选用雄性SD大鼠建立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期模型,通过RT-PCR检测Hub基因在SD大鼠骨关节炎中期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38个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基因,GO及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在白细胞活性、T细胞受体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通过Cytoscape的5种不同算法筛选出CYBB、FADD、IL1B、MYC及EGFR 5个Hub基因;②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雄性SD大鼠骨关节炎中期模型软骨中EGFR、IL1B基因呈高表达(P0.05);③结果显示,CYBB、IL1B、MYC及EGFR可作为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有望成为防治骨关节炎的新靶点。
    • 李哲; 袁长深; 官岩兵; 徐文飞; 廖书宁; 容伟明; 梅其杰; 段戡
    • 摘要: 背景:靶向铁过载基因调节铁死亡或许是一种较快且有效延缓骨关节炎退变的方法,但目前对骨关节炎铁死亡相关分子机制及基因靶点尚不清楚。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关键基因和途径,结合体外实验验证骨关节炎中铁死亡标记基因,探讨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以“Osteoarthritis”为检索词,通过GEO数据库检索2010-01-01/2021-01-01的公开数据,筛选得到基因微阵列数据集GSE55235,对GSE55235数据集进行数据矫正后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利用FerrDb数据库检索得到铁死亡相关基因与GSE55235数据集差异表达基因作交集,对交集基因作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获得骨关节炎铁死亡HUB基因,筛选出铁死亡标记基因;将正常人软骨细胞设为对照组、人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模型设为实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两组铁死亡标记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共获得36个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其主要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皮质类固醇反应、类固醇激素反应、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和活性氧的代谢等过程;②针对产生超氧化物的NAD(P)H氧化酶及氧化还原酶活性、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中发挥作用;③KEGG富集分析表明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主要参与NOD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及叉头盒O类(FoxO)等信号通路;④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分析获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JUN、PTGS2和DUSP1等5个骨关节炎铁死亡HUB基因,筛选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PTGS2和DUSP1等4个铁死亡标记基因,体外实验证实其在对照组(正常人软骨细胞)与实验组(细胞骨关节炎模型)中有显著差异(P<0.05);⑤上述数据显示,铁死亡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氧化还原及诱导炎症等作用于骨关节炎,机制上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刺激NAD(P)H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PTGS2和DUSP1可作为骨关节炎铁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 濮雪; 王凯彤; 张宁; 司怀军
    • 摘要: MAPKKs是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反应主要成员之一,位于该级联反应通路中间,对信号传递起着收集和发散的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马铃薯StMAPKK4基因响应干旱胁迫,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对StMAPKK4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tMAPKK4与科民茄亲缘关系最近。其含有蛋白激酶家族的Protein kinase domain(PF00069)结构域,位置定位于64~302 aa之间。StMAPKK4含有多个激素(茉莉酸甲酯、乙烯、脱落酸、ABA)及胁迫相关响应元件。qRT-PCR分析结果表明,StMAPKK4基因在马铃薯茎中表达量最高,且在干旱及盐处理下均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定位于细胞膜上。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出8个与StMAPKK4相互作用的蛋白,并通过回转试验验证了其互作的真实性。对互作蛋白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StMAPKK4与多酚氧化酶、藻蓝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渗透素、磷酸盐转运蛋白等多种蛋白互作,初步判断StMAPKK4可能参与光合作用响应机制、植物体低温、干旱及盐胁迫等一系列非生物胁迫、促进根系对磷元素的吸收等生理生化过程。
    • 郭淑慧; 杨晔; 江杨洋; 许建文
    • 摘要: 背景:miRNA-mRNA调控网络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靶点,并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加以动物实验验证。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神经源性膀胱的差异基因,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PPI分析,并通过Cytoscape和ROC曲线筛选关键基因,最终通过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对关键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188个神经源性膀胱的差异基因,GO及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在炎症反应、Cytokine-cytokine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通过Cytoscape及ROC曲线结果筛选出miR-147-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miR-362-5p-Scn9a 2个关键调控网络;②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中miR-147、miR-362-5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量上调,Scn9a基因下调;③结果提示,miR-147-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iR-362-5p-Scn9a作为炎症、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新靶点。
    • 王晨宇; 姚佳炜; 徐雄峰; 邱波
    • 摘要: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其发病机制并进行相应的靶向治疗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基因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差异基因,建立和完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调控网络。方法:利用GEO2R对数据库中筛选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芯片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使用R语言及DAVID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和DAVID功能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网络互作分析,Cystoscape软件获取关键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对部分关键靶基因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结论:(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中2064个基因呈差异性表达,其中上调基因625个,下调基因1439个;(2)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反应激活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和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等生物反应;(3)根据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10个关键靶基因,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YC、RELA、ITGB2、LCK、EPHB2、IRF4、NRAS、FN1、MAPK1;(4)基于蛋白互作网络的蛋白互作线数量与Cystoscape算法评分得到EGFR、MYC、RELA、ITGB2、LCK五个显著性较高的基因,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滑膜组织中EGFR、MYC、RELA、ITGB2、LCK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滑膜组织显著增高,其中EGFR最为显著;(6)提示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有明显不同的基因表达特征,其中EGFR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最有价值的差异表达基因。
    • 王伟伟; 欧志学; 周毅; 李统
    • 摘要: 背景:免疫浸润在骨关节炎的病程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铜死亡是近期最新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目前尚未有铜死亡基因调控免疫浸润在骨关节炎中的相关机制研究。目的:整合铜死亡基因和GEO数据库相关芯片,分析铜死亡基因与免疫浸润之间的关联性,构建风险模型,并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以及miRNA、中药预测,为今后骨关节炎免疫浸润方面的铜死亡机制挖掘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符合条件的骨关节炎相关芯片,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处理后的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免疫浸润提取和量化,分析免疫浸润细胞及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在骨关节炎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性;整合处理后的铜死亡基因表达矩阵和标准化处理后的芯片基因表达矩阵,筛选出与骨关节炎相关的铜死亡基因,并构建风险模型,分析骨关节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风险概率,另外通过FunRich软件预测其上游miRNA;最后通过Enrichr网站和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对骨关节炎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及中药预测。结果与结论:①免疫浸润相关性结果显示,树状突细胞和肥大细胞呈最强的正相关性(r=0.87),肥大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呈最强的负相关性(r=-0.81);②免疫浸润差异性分析显示,骨关节炎组中的树状突细胞、未成熟树状突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抗原呈递共抑制和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显著增加(P<0.05),而B细胞、Th2细胞和T细胞共刺激则显著减少(P<0.05);③共筛选出10个骨关节炎铜死亡基因,分别为SLC31A1、PDHB、PDHA1、LIPT1、LIAS、DLD、FDX1、DLST、DLAT、DBT,其中风险模型结果显示,PDHB可能是骨关节炎的风险因子;④富集分析结果,骨关节炎铜死亡基因主要富集在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等相关信号通路上;⑤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共预测到包括温莪术(0.00475)、黄芩(0.049)、红景天苷(0.000237)等在内的27味中药和1种中药活性成分,其中红景天苷是此次研究中骨关节炎独立风险因子PDHB潜在的治疗中药活性成分;⑥FunRich软件共预测到包括has-miR-7a-5p、has-miR-7e-5p、has-miR-96-5p在内的29个骨关节炎铜死亡相关基因上游miRNA;⑦结果显示,骨关节炎铜死亡基因主要通过调节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等相关信号通路,影响树状突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抗原呈递共抑制等相关免疫细胞和功能在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包括has-miR-7a-5p、has-miR-7e-5p、has-miR-96-5p在内的29个miRNA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羊肝、温莪术和红景天苷等中药和中药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潜在的分子药物来源。
    • 牛精伟; 张庆涛; 汪娜; 关硕; 王颖
    • 摘要: 背景:甲状腺相关疾病极少被认为与肌腱疾病和肌腱撕裂有关,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甲状腺疾病参与了特发性的肌腱疾病。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对跟腱发育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目前还鲜有研究。目的:明确甲状腺功能相关基因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Thrsp)与跟腱力学性能、组织学形态的相关性,证实甲状腺功能对跟腱的发育存在潜在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跟腱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得到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基因Thrβ和Thrsp;选取不同生长发育阶段(28,42,56,70日龄,每个阶段6只)雌性SD大鼠跟腱,拉伸试验测定其力学性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结合形态计量学进行组织学评价;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Thrβ和Thrsp基因的表达量;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判断跟腱中Thrβ、Thrsp基因的表达量与跟腱力学性能及组织学形态之间的联系。结果与结论:①随着大鼠的生长发育,其跟腱组织的最大载荷、最大拉伸长度和刚度到达最高点后不再显著变化,跟腱的这些力学性能可能与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含量、种类及排列方式等有关;②且大鼠不同生长阶段跟腱中Thrβ和Thrsp基因的表达与跟腱的力学性能、组织学形态存在显著的相关性;③该结果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跟腱的发育具有潜在作用,有望为跟腱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潘洁明; 田绍锐; 梁艳兰; 朱宇林; 周定港; 阙友雄; 凌辉; 黄宁
    • 摘要: PILS(PIN-LIKES)是一类新发现的生长素输出载体,协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本研究立足甘蔗割手密基因组和栽培品种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别在割手密和栽培品种中鉴定到11个PILS(Saccharum spontaneum PIN-LIKES,SsPILS)基因和4个PILS(Saccharum spp.hybrid PIN-LIKES,ScPILS)基因。结果表明,11个SsPIL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基因内含子数量介于5~11个。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割手密PILS与水稻PILS有较高同源性,归属于3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SsPILS1c的同源基因ScPILS1c在受高粱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胁迫甘蔗栽培种中差异表达。通过RT-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ScPILS1c基因序列(NCBI accession number:OM258732)。该基因全长cDNA为1332 bp,包含一个123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10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6.17,不稳定系数为39.31,平均疏水性值为0.689,预测ScPILS1c为稳定酸性疏水蛋白。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48.54%)和无规则卷曲(35.37%),这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qRT-PCR表达分析揭示,ScPILS1c基因在甘蔗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蔗髓中表达量最低、皮中的表达量最高,同时该基因的表达受H2O2及黑穗病菌的显著性诱导。亚细胞定位表明,ScPILS1c基因的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甘蔗PIN-LIKES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积累了基础资料。
    • 田新民; 宋雅祺
    • 摘要: 基于NCBI数据库获取马鹿(Cervus elaphus)Cyt b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马鹿Cyt 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理化性质、结构和相关功能的预测分析,了解马鹿mtDNA Cyt b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马鹿Cyt b编码的蛋白质为疏水性蛋白质,推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包括LOC100524873,UQCRC1,UQCRQ,ND1,MT-ND2,COX1,COX2,COX3,ND4H和CYC,功能与电子运输、耦合质子运输以及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性有关;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有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34个磷酸化位点,9个跨膜螺旋结构域,定位于内质网和细胞质膜;马鹿与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亲缘关系较近.这对于马鹿种质鉴定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与梅花鹿的渐渗杂交具有理论意义.
    • 冯冬菲; 何洪旭; 谢琪; 张立立; 周惠; 李威
    • 摘要: 背景:在牙周重建组织工程学中,包含基因众多且无法通过生物实验逐一验证。借助生物信息学手段,整合分析相关基因,构建牙周重建相关的级联调控通路,从而找到开启牙周重建的关键基因。目的:文章以分析牙周重建生物过程和调节机制为着眼点,旨在筛选出牙周重建过程中关键性的启动基因,为牙周重建治疗寻找理想的基因靶点。方法:①采用GO功能注释体系,对参与牙周重建的干细胞分化、骨组织改建以及牙周软组织形成功能的基因做整合分析,找出各功能交集基因;②集成TRANSFAC、TarBase、TransmiR、miRTarBase及miRecords数据库,建立“牙周重建相关的级联调控通路”,将牙周重建生物学过程内的所有基因映射到调控网络内,用广度优先算法将这一子网内的所有线性通路挖掘出来,找出调控上游基因。结果与结论:①干细胞分化、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增殖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3种生物功能的交集基因是CDK6和SFRP1;②级联调控通路中,可以作为上游调控牙周重建的关键基因有3个一级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7、PAX2和SMAD3,有2个二级基因:RUNX2和JUN,有2个3级基因:ESR1和GNAS;上游起始基因多包含在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增殖功能过程中;③结果证实:SFRP1,骨形态发生蛋白7,PAX2,SMAD3,RUNX2,JUN,ESR1,GNAS基因在牙周重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牙周重建过程极有可能开始于骨组织改建,包括成骨细胞分化和成骨细胞增殖,接下来是成纤维细胞增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