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坏死性凋亡

坏死性凋亡

坏死性凋亡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503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微生物与感染、基础医学与临床、生理科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2012广州国际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研讨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交流会等;坏死性凋亡的相关文献由545位作者贡献,包括梁伟杰、程世翔、何洁仪等。

坏死性凋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3.7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503 占比:96.18%

总计:3642篇

坏死性凋亡—发文趋势图

坏死性凋亡

-研究学者

  • 梁伟杰
  • 程世翔
  • 何洁仪
  • 张稳柱
  • 于泽奇
  • 余盛龙
  • 廖新学
  • 张赛
  • 杨小飒
  • 涂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长深; 官岩兵; 李哲; 容伟明; 廖书宁; 陈乐伟; 梅其杰; 段戡
    • 摘要: 背景:骨关节炎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具有广泛炎症特性的新型细胞死亡途径,可影响骨关节炎进展,但目前尚未发现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相关靶点。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并利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为从坏死性凋亡角度防治骨关节炎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分别从GEO数据库与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骨关节炎相关基因和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继而对两者取交集获得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基因,进一步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的5种计算方法获得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Hub基因),最后选用雄性SD大鼠建立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期模型,通过RT-PCR检测Hub基因在SD大鼠骨关节炎中期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38个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基因,GO及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在白细胞活性、T细胞受体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通过Cytoscape的5种不同算法筛选出CYBB、FADD、IL1B、MYC及EGFR 5个Hub基因;②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雄性SD大鼠骨关节炎中期模型软骨中EGFR、IL1B基因呈高表达(P0.05);③结果显示,CYBB、IL1B、MYC及EGFR可作为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有望成为防治骨关节炎的新靶点。
    • 林树楷; 刘仲海; 刘珍; 蔡金城; 魏入廷
    • 摘要: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赖N6-甲基腺苷(m^(6)A)的调节,并与坏死性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关系尚未被研究。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坏死性凋亡的关系,为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STAT1抑制剂)组,各10只。后2组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脑硬膜,不进行颅脑打击。颅脑损伤6 h后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水平以及脑含水量,检测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总m^(6)A RNA甲基化修饰水平、STAT1和JA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和YTHDF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JAK1和STA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与创伤性颅脑损伤组相比,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降低,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和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JAK1和STA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③提示颅脑损伤后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降低,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表达水平下降,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增加JAK1和STAT1的表达,促进细胞坏死性凋亡
    • 鲁正刚; 魏民; 李琛; 胡政伟; 张恒柱
    • 摘要: 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了坏死性凋亡在脑卒中疾病中被激活,并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一系列研究发现,基因或药物抑制坏死性凋亡在体外和体内对脑卒中都有神经保护作用,提示坏死性凋亡可能是治疗脑卒中的潜在靶点。本文就目前坏死性凋亡及其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 张愉宁; 张幻; 周颖; 董曦文; 易静; 陈肖华; 胡舜英; 王华
    • 摘要: 目的探讨γ射线照射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方式及其线粒体损伤效应。方法用;Coγ射线单次照射大鼠H9C2心肌细胞,按照射后时间分为照射后24,48和72 h组,按照射剂量分为细胞对照组及5,10和20 Gy组。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APC-AnnexinⅤ/7AAD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标志物——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和胱天蛋白酶原3及坏死性凋亡标志物——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RIPK3、磷酸化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和线粒体酪氨酸磷酸化酶1(PTPMT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荧光探针H2DCF-DA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产生活性氧(ROS)水平;通过JC-1探针标记,分别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定性和定量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钙黄绿素-AM探针标记,分别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定性和定量检测细胞线粒体膜通道孔(mPTP)开放状态。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20 Gy照射各时间组及5和10 Gy照射48和72 h组H9C2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20 Gy照射各时间组H9C2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水平升高(P<0.05);10 Gy照射48和72 h组H9C2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48 h组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水平升高(P<0.05)。20 Gy照射各时间组RIPK1,RIPK3和P-MLK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ROS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mPTP开放增加(P<0.01);10 Gy照射48 h组RIPK1,RIPK3和p-MLK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各时间组ROS产生增加(P<0.05,P<0.01)且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P<0.01),48 h组mPTP开放增加(P<0.01)。5 Gy照射各时间组RIPK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24 h组ROS产生增加(P<0.05),48 h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且mPTP开放增加(P<0.05)。各照射剂量各时间组PTPMT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γ射线照射可导致大鼠心肌细胞H9C2发生坏死性凋亡,并导致线粒体损伤及氧化应激水平升高,PTPMT1表达降低可能与该过程有关。
    • 吴军; 覃俊凯; 黄华武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存在的细胞死亡形式。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C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组(RI组)、肾缺血再灌注组(RIR组)。RI组及RIR组通过钳夹双肾动脉行30min双肾动脉阻断,诱导肾缺血,RIR组阻断30min后松开钳夹恢复血流180min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模型。NC组不处理,Sham组开腹但不阻断双侧肾动脉。再灌注180min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肾组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对肾组织中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蛋白(MLKL)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进行定位及表达水平检测,TUNEL法分析肾小管细胞凋亡情况。定量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TUNEL法显示肾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Westem blot检测显示RIR组与NC组相比,MLKL表达上升,GPX4表达降低(P<0.05),免疫组化病理切片结果与其一致。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MDA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RIR模型中肾小管细胞死亡数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RIR中有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和铁坏死(ferroptosis)两种细胞死亡形式的参与。
    • 吴松; 孔思佳; 王长希
    • 摘要: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坏死性凋亡相关的非编码RNAs(miRNAs)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预后风险模型,为预测患者生存提供指导,此外还研究了下游分子机制、分子表达以及组织样本验证.方法:本研究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数据分析肾透明细胞癌坏死性凋亡相关miRNAs表达及临床信息,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来构建一个预后相关多分子miRNAs模型.分析差异的miRNA-mRNA-lncRNA绘制生存曲线探讨预后价值,对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以及蛋白互作、lncRNA共表达来探索坏死性凋亡相关miRNA潜在的作用机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在20个组织样本中检测miRNAs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测序数据差异分析得到9个坏死性凋亡相关miRNAs,确定3个最佳预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miRNAs(miR-425-5p,miR-223-3p和miR-7-5p).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预后较差.通过Nomogram,可视化评估模型,风险评分可以作为独立预后因子.此外,通过调查可发现,坏死性凋亡miRNAs下游靶基因GO和KEGG通路富集与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有关.结论:坏死性凋亡相关miRNAs预后风险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分层,对未来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信息.此外,坏死性凋亡miRNAs下游靶基因NRAS、BEX4,及相关lncRNA为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进一步下游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
    • 邹家森; 朱仕群; 韦君雨; 韦金双; 陈秀奇; 覃远汉
    •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对小鼠缺氧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过表达组,每组5只。给予过表达组小鼠注射过表达PPARγ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对照组和缺氧组小鼠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将缺氧组和过表达组小鼠放入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进行缺氧干预7 d。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小鼠肾组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PPARγ、混合谱系蛋白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肾组织中部分肾小管细胞肿胀,管腔狭窄堵塞,PPARγ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MLKL和TGF-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均P<0.05)。与缺氧组比较,过表达组肾组织中肾小管病变相对轻微,PPARγ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MLKL和TGF-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过表达PPARγ基因可减轻小鼠缺氧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脏细胞坏死性凋亡有关。
    • 刘晓珺; 张航; 宋娟娟; 吕信鹏; 杜雅菊; 邓颖
    • 摘要: 脓毒症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仍然面临很多难题。坏死性凋亡是一种新兴的细胞死亡形式,包括脓毒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被认为与其有关。本综述旨在探讨坏死性凋亡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为坏死性凋亡相关靶点的干预可能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徐志锋; 练昌林; 彭玲梅; 赖文杰; 周思捷; 王玉凯
    • 摘要: 目的:探讨6-氢基多巴胺氢溴酸盐(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细胞机制。方法:将含0.02%抗坏血酸和0.9%生理盐水的6-OHDA注入开颅后的8周龄、健康雄性C57/BL小鼠的单侧黑质(substa ntia nigra,SN)区域构建PD小鼠模型(模型组),用APO旋尾实验和旷场实验验证PD小鼠模型的构建情况;取模型组小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es,DA)标记物酪氨酸氢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恢复水平;通过qPCR和IHC检测模型组小鼠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FADD,RIPK1,TRADD)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左脑黑质区域只注入含0.02%抗坏血酸的0.9%生理盐水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组小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增加,跑动距离和平均速度明显减少(P<0.05),静止时间则明显增加(P<0.05);6-OHDA组小鼠纹状体区域(STR)和黑质区域(SN)的TH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STR中的致密神经树突纤维明显减少,SN中的DA神经元大量丢失,仅可见少量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存留,残留的阳性神经元细胞胞体小,突起短;6-OHDA组小鼠RIPK1、FADD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结论:6-OHDA可促进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促进FADD-RIPK1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
    • 王佳雯; 朱君
    • 摘要: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调节机制。方法以A43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SN38组、SN38+NEC-1组以及正常对照组、SN38组、SN38+shRNA组、SN38+shRIP3组。通过细胞增殖试验、流式细胞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法观察特异性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和基因沉默RIP3(shRIP3)对SN38干预A431细胞的坏死性凋亡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SN38干预后A431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而当使用特异性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后,其增殖能力较SN38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N38组坏死性凋亡蛋白(RIP1/RIP3)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提前运用NEC-1或shRIP3干预A431细胞并暴露于SN38后,其坏死性凋亡蛋白表达水平较SN38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38组凋亡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提前运用NEC-1或者shRIP3干预A431细胞并暴露于SN38后,其凋亡水平较SN38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38促进皮肤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RIP1/RIP3/PARP-1信号通路起到调节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