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星状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肝星状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7篇、会议论文179篇、专利文献115784篇;相关期刊475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9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第二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等;肝星状细胞的相关文献由55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定国、王宝恩、张晓岚等。

肝星状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7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179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15784 占比:97.86%

总计:118320篇

肝星状细胞—发文趋势图

肝星状细胞

-研究学者

  • 李定国
  • 王宝恩
  • 张晓岚
  • 徐列明
  • 刘成海
  • 刘平
  • 王爱民
  • 蒋明德
  • 贾继东
  • 姚希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蒲诗云; 任常谕
    • 摘要: 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以作为胆汁酸受体被大家所熟知。除了调节胆汁酸的合成和转运,FXR在调控葡萄糖代谢、甘油三酯代谢、炎症、凝血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共同途径,终末期肝纤维化将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XR的内生性功能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调控HSCs的功能并影响肝纤维化,因此FXR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靶点。本篇主要介绍FXR在肝星状细胞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 岳杉杉; 彭安康; 马泽江; 祁荣
    • 摘要: 目的研究柚皮素(naringenin,NGN)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TGF-β1孵育LX2细胞24 h,构建体外纤维化模型,NGN(100、200μmol·L^(-1))处理细胞;喂饲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6周,诱导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NGN(100 mg·kg^(-1)),研究NGN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qRT-PCR检测α-SMA、col1和col3的基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α-SMA、col1、TGF-β1、p-smad2和p-smad3的蛋白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和纤维化程度。结果体内外实验均表明,与模型组相比,NGN处理明显降低了α-SMA、col1和col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明显抑制TGF-β1/smad通路的激活。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同样表明,NGN处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了MCD饲料诱导的肝脏纤维化程度。结论NGN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LX2细胞纤维化及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机制与其抑制TGF-β1/smad通路激活有关。
    • 黄辉; 徐列明; 平键; 周扬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扶正化瘀方后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肝脏CD8^(+)T淋巴细胞对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探讨扶正化瘀方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SPF级雄性C57BL/6NCrl V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每组6只。扶正化瘀方组提前给予扶正化瘀方灌胃5 d。实验前12 h以2 mL/kg体质量的剂量腹腔注射10%的CCl_(4),腹主静脉取血,留取血清并检测ALT、AST,留取部分肝脏做病理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小鼠肝脏CD8^(+)T淋巴细胞,预先小鼠体内用药,再与小鼠肝星状细胞株(JS 1)以2∶1比例共培养于96孔板中24 h、48 h,使用qPCR方法检测各组Col.ⅠmRNA和α-SMA mRNA表达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或LSD-t检验。结果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均<0.0001)。扶正化瘀方组小鼠的ALT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模型组(P<0.001)。HE染色显示,扶正化瘀方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总淋巴细胞、CD45、CD4-CD8^(+)T、CD8^(+)CD28-T显著上升,而扶正化瘀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上述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值均<0.001)。自各组小鼠肝脏分离的CD8^(+)T淋巴细胞与JS 1共培养48 h,模型组与对照组(JS 1单培养)和正常组相比α-SMA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值均<0.01);Col.ⅠmRNA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正常小鼠肝脏CD8^(+)T淋巴细胞与JS 1共培养)(P值均<0.001)。扶正化瘀方组α-SMA mRNA和Col.Ⅰ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1)。结论扶正化瘀方能通过改变小鼠肝脏CD8^(+)T淋巴细胞功能表型间接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 李茜; 吴惠春; 谭家鑫; 黄凌鹰; 高月求; 李曼
    • 摘要: 目的:柔肝方是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有效验方,本研究旨在探讨柔肝方通过抑制纤维化蛋白(FBRS)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质谱法鉴定柔肝方的化学成分及其入血成分。BALB/c小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柔肝方高剂量组、柔肝方中剂量组和柔肝方低剂量组。通过尾静脉注射ConA(12.5 mg/kg),每周1次,共10周,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体外应用重组FBRS蛋白刺激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并用柔肝方大鼠药物血清干预。肝组织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生化法检测血清ALT、AST、肝纤四项(LN、HA、PⅢNP、Col-Ⅳ)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SMA,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TGF-β1、FBRS的表达水平。结果:各剂量柔肝方均可减少ConA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的胶原沉积,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柔肝方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肝组织α-SMA、TGF-β1、Col-Ⅰ和FBRS的表达水平;体外应用重组FBRS蛋白可上调LX2细胞的α-SMA、TGF-β1、Col-Ⅰ和FBRS的表达,柔肝方药物血清可抑制FBRS介导的LX2细胞的活化及胶原表达。质谱分析鉴定淫羊藿苷、丹酚酸B、绿原酸是柔肝方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结论:柔肝方通过下调肝星状细胞FBRS的表达抑制其活化及胶原沉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鲁苏日古嘎; 刘霆; 朱单单; 余思佳; 卢礼卿; 丁俊杰
    • 摘要: 肝纤维化是肝脏长期受到各种急、慢性损伤导致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生成与降解失衡并在肝脏沉积的一种病理学过程,受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一系列细胞信息分子网络共同控制。如未行有效的治疗干预,随着病情的发展形成肝纤维结节并破坏正常的肝脏结构与功能,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肝功能的衰退,甚至演变为肝癌。本文着重介绍目前研究较明确和相对热点的肝纤维化信号通路、受体、非编码RNA及其对应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分子的研究进展。
    • 白亮; 王宝太; 高志峰; 蒋安; 梁金强
    • 摘要: 目的探讨PAX6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效果。方法取LX2肝星状细胞,分为对照组、PAX6 inhibitor组和PAX6 mimics组。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采用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分化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采用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测定细胞PAX6、MEK和ER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AX6 inhibitor组细胞PAX6 mRNA水平、凋亡率和G1期分别为(1.49±0.23)、(2.70±0.85)%和(59.02±1.25)%,显著低于LX2肝星状细胞组【分别为(1.85±0.19)、(3.40±0.47)%和(64.66±1.41)%,P<0.05】,而细胞增殖、存活率、分化率、MEK和ERK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为(0.79±0.03)、(73.35±9.74)%、(49.37±4.24)%、(2.55±0.43)、(3.90±0.49)、(0.89±0.15)和(1.17±0.17),显著高于LX2肝星状细胞组【分别为(0.58±0.05)、(60.74±9.24)%、(29.35±4.47)%、(2.67±0.47)、(4.55±0.50)、(0.74±0.14)和(1.35±0.16),P<0.05】;PAX6 mimics组细胞PAX6 mRNA水平、凋亡率和G1期分别为(2.67±0.20)、(6.70±1.04)%和(66.38±1.35)%,显著高于LX2肝星状细胞组【分别为(1.85±0.19)、(3.40±0.47)%和(64.66±1.41)%,P<0.05】,而细胞增殖、存活率、分化率、MEK和ERK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为(0.40±0.04)、(52.24±5.57)%、(13.85±3.35)%、(1.94±0.53)、(1.45±0.42)、(0.53±0.15)和(0.53±0.16),显著低于LX2肝星状细胞组【分别为(0.58±0.05)、(60.74±9.24)%、(29.35±4.47)%、(2.67±0.47)、(4.55±0.50)、(0.74±0.14)和(1.35±0.16),P<0.05】。结论PAX6过表达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AX6过表达可抑制肝星状细胞MEK和ERK表达进而抑制了MEK/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 庄康敏; 林志昭; 孟琰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典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中央瘢痕的细胞组织学机制。方法从手术切除的具有中央瘢痕的FNH标本中分离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特定的细胞骨架标记物,如α-SMA、Collagen l和MMP-2。同时,收集有或无中央瘢痕的28例FNH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双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α-SMA、Collagen l的表达情况。结果FNH标本分离的肝星状细胞在培养期间具有肌成纤维细胞样的形态,同时高表达desmin,α-SMA,collagen I and MMP-2。同时,在FNH组织中可检测到中央瘢痕区域α-SMA,collagen I蛋白的共表达,且与组织大小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基于细胞学-组织学水平上探讨FNH组织中央瘢痕形成的潜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经典型FNH及中央瘢痕的形成提供实验资料。
    • 欧晓娟
    • 摘要: 外基质(特别是胶原)合成增加和降解减少的结果,取决于二者的动态平衡。肝纤维化由肝星状细胞(或Ito细胞)活化启动;肝细胞、血小板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的破坏,导致肝枯否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参与纤维化形成。肝星状细胞是肝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其一旦活化,即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大量沉积,导致肝纤维化。
    • 郝礼森; 陈盼盼; 靳丽敏; 展宗媛; 杨小师; 季景秀; 蒋美钰; 莫艳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肝组织及在体肝星状细胞(HSC)的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表达变化与在体HSC活化及增殖的关系。方法:随机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Masson三色染色及HE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SHP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化HSC的SHP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的α-SMA及SHP1表达,并分别对大鼠肝组织的SHP1表达及大鼠肝组织中活化HSC的SHP1表达与大鼠肝组织的α-SMA表达进行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构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大鼠肝纤维化逐渐加重。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的SHP1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MOD)(0.08±0.01)比较,造模不同时间(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SHP1阳性表达MOD(0.11±0.01、0.14±0.01、0.16±0.01、0.19±0.01)显著增加(P<0.05),并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的α-SMA阳性表达MOD(0.04±0.01)比较,造模不同时间(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α-SMA阳性表达MOD(0.06±0.01、0.09±0.01、0.12±0.01、0.16±0.02)明显增加(P<0.05),并逐渐升高(P<0.05),即在体HSC的活化及增殖逐渐加快(α-SMA是HSC的活化标志)。SHP1与α-SMA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显示,造模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SHP1的活化HSC占总的活化HSC的百分比(26.49%±3.44%、37.14%±4.57%、44.90%±2.94%、58.09%±5.33%)逐渐升高(P<0.05)。上述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SHP1表达及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SHP1的活化HSC占总的活化HSC的百分比均与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α-SM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926,0.984,P<0.05)。结论:在大鼠肝纤维病理过程中,肝组织及在体HSC的SHP1表达与在体HSC的活化及增殖呈显著正相关。
    • 孙祥云; 康碧莲; 于庆红; 刘琳; 丛敏; 王萍; 刘天会
    • 摘要: 目的 探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C)对肝星状细胞(HSCs)中脂滴蛋白Perilipin 5(Plin5)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HSCs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喂养;模型组给予胆碱缺乏、L-氨基酸替代蛋白饲料(CDAA)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纤维化模型;治疗组给予DDC灌胃治疗。GFAP和Plin5免疫荧光双染观察小鼠肝组织HSCs中Plin5表达,明确DDC对HSCs中Plin5表达的调控作用。应用DDC处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lin5表达,脂滴染色观察脂滴变化,明确DDC对LX-2细胞Plin5表达及脂滴形成的影响;Real-time PCR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Ⅲ型胶原等的表达,明确DDC对LX-2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在CDAA饮食诱导的NASH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Plin5在HSCs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DDC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Plin5在HSCs中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DDC组处理12 h及24 h时,Plin5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1.00±0.15 vs.1.93±0.70;1.00±0.33 vs.1.8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LX-2脂滴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DDC组处理后LX-2细胞中脂滴数量显著增多[(0.71±0.12)%vs.(1.3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脂滴多位于细胞核周围,提示DDC可促进LX-2细胞恢复静止状态。与对照组相比,DDC组处理12 h及24 h时可显著抑制LX-2细胞中α-SMA、Ⅲ型胶原表达(1.00±0.07 vs.0.36±0.21;1.00±0.12 vs.0.66±0.02;1.00±0.04 vs.0.63±0.26;1.00±0.15 vs.0.76±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DDC可抑制LX-2活化。结论 DDC可以上调HSCs中Plin5表达,促进脂滴形成并抑制HSCs活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