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D8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专利文献128179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相关文献由626位作者贡献,包括许爱娥、张野、杨晓飞等。

CD8阳性T淋巴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28179 占比:99.89%

总计:128314篇

CD8阳性T淋巴细胞—发文趋势图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研究学者

  • 许爱娥
  • 张野
  • 杨晓飞
  • 唐漾波
  • 李彧
  • 王刚
  • 冯晓宁
  • 刘冬先
  • 叶春幸
  • 吴启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辉; 徐列明; 平键; 周扬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扶正化瘀方后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肝脏CD8^(+)T淋巴细胞对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探讨扶正化瘀方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SPF级雄性C57BL/6NCrl V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每组6只。扶正化瘀方组提前给予扶正化瘀方灌胃5 d。实验前12 h以2 mL/kg体质量的剂量腹腔注射10%的CCl_(4),腹主静脉取血,留取血清并检测ALT、AST,留取部分肝脏做病理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小鼠肝脏CD8^(+)T淋巴细胞,预先小鼠体内用药,再与小鼠肝星状细胞株(JS 1)以2∶1比例共培养于96孔板中24 h、48 h,使用qPCR方法检测各组Col.ⅠmRNA和α-SMA mRNA表达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或LSD-t检验。结果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均<0.0001)。扶正化瘀方组小鼠的ALT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模型组(P<0.001)。HE染色显示,扶正化瘀方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总淋巴细胞、CD45、CD4-CD8^(+)T、CD8^(+)CD28-T显著上升,而扶正化瘀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上述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值均<0.001)。自各组小鼠肝脏分离的CD8^(+)T淋巴细胞与JS 1共培养48 h,模型组与对照组(JS 1单培养)和正常组相比α-SMA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值均<0.01);Col.ⅠmRNA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正常小鼠肝脏CD8^(+)T淋巴细胞与JS 1共培养)(P值均<0.001)。扶正化瘀方组α-SMA mRNA和Col.Ⅰ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1)。结论扶正化瘀方能通过改变小鼠肝脏CD8^(+)T淋巴细胞功能表型间接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 张丽柯; 马磊; 史芳瑜; 徐全晓
    • 摘要: 背景目前,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CD_(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密度是否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胃癌组织PD-L1表达情况、CD_(8)^(+)TILs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胃癌组织CD_(8)^(+)TILs密度。分析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CD_(8)^(+)TILs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_(8)^(+)TILs密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电话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以患者死亡或失访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胃癌组织平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癌巢内平均CD_(8)^(+)TILs数量为36个,最终归为低水平组73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和高水平组52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低密度组55例(CD_(8)^(+)TILs数量<36个)和高密度组70例(CD_(8)^(+)TILs≥36个)。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_(8)^(+)TILs密度呈负相关(r=-0.412,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36.0个月,12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7例,预后良好88例;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PD-L1 mRNA〔HR=3.021,95%CI(1.632,5.045)〕、低密度CD_(8)^(+)TILs〔HR=2.158,95%CI(1.854,4.632)〕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PD-L1 mRNA、低密度CD_(8)^(+)TILs均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 王海鹏; 刘屹; 李东辉; 沈光辉
    • 摘要: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IL-33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HC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33及其受体肿瘤抑制素2(ST2)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IL-33和ST2 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8^(+)T淋巴细胞,使用重组IL-33刺激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斑点吸附试验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表达,比较IL-33刺激前后细胞增殖、毒性分子分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变化。CD8^(+)T淋巴细胞与HepG2细胞共培养,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表达计算CD8^(+)T淋巴细胞诱导HepG2细胞死亡比例,比较IL-33刺激前后CD8^(+)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HCC组血浆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269.80±63.08)pg/mL vs(339.50±64.43)pg/mL,t=4.072,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血浆IL-33、ST2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HCC组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但可促进穿孔素、颗粒酶B的分泌(P值均<0.05)。HCC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5),重组IL-33刺激可提升CD8^(+)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主要表现为诱导HepG2细胞死亡比例升高(P<0.05),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增加(P值均<0.05)。结论HCC患者血浆IL-33水平降低。IL-33可通过促进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增强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为HCC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彭明尧; 周雪宇; 蒋利华; 周国旗; 陈建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8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分析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将观察组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化疗)、B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各40例,对比2组疗效、不同疗效组治疗前后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肿瘤相关物质[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糖类抗原125(CA125)、胸苷激酶(TK1)]水平,分析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肿瘤相关物质相关性,随访1年,统计中位生存期(MST),对比不同生存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及其对生存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疗效降低,治疗前、治疗6周后不同疗效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血清TSGF、CA125、TK1水平呈升高趋势(PMST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低于生存期≤MST患者(P<0.05);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预测预后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66,当截断值=16.64%时,敏感度为89.49%,特异度为60.53%;治疗6周后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预测预后生存的AUC值为0.811,当截断值=16.11%时,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60.53%。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升高,且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疗效及生存期有关,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疗效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 苏艳丽; 李波
    •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Th9细胞及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9(IL-9)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D8+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NSCLC患者(肺癌组)和11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离肺癌组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肿瘤部位和非肿瘤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对照组血浆和PBMCs,检测Th9细胞比例、IL-9水平和转录因子PU.1 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肺癌组Th9细胞、CD8+T细胞和原代NSCLC细胞,使用重组IL-9刺激CD8+T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和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建立Th9细胞、CD8+T细胞与原代NSCLC细胞的共培养细胞,观察IL-9对CD8+T细胞的细胞杀伤功能和非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检验.结果:肺癌组外周血Th9细胞比例、IL-9水平和PU.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均P<0.0001),肺癌组肿瘤部位分离的BALF中Th9细胞比例、IL-9水平和PU.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非肿瘤部位(均P<0.0001).IL-9刺激可增加肺癌组CD8+T细胞增殖和穿孔素、颗粒酶B分泌,IL-9刺激还可提升肺癌组CD8+T细胞对原代NSCLC细胞的细胞杀伤和非细胞杀伤功能,主要表现为细胞死亡比率增加、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升高.Th9细胞也可提升肺癌组CD8+T细胞对原代NSCLC细胞的细胞杀伤和非细胞杀伤功能,抗IL-9中和抗体可抑制Th9细胞对CD8+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结论:Th9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9在体外增强NSCLC患者CD8+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
    • 杨晓飞; 王临旭; 黄长形; 董杰; 胡海峰; 毕占虎; 连建奇; 张野
    • 摘要: 目的 探讨γ链(γC)细胞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调控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CHB患者23例,采集外周血,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使用IL-7、IL-15和IL-21刺激培养,同时向培养液中加入抗γC和/或抗IL-7Rα、抗IL-2Rβ、抗IL-21R.培养96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中TIM-3表达水平以及IL-2、IL-10、IFNγ和相关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磷酸化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IL-7和IL-15刺激后,CD8+T淋巴细胞中TIM-3阳性细胞比例较无刺激组升高(t值分别为9.966、9.074,P值均<0.05),IL-2、IL-10、IFNγ水平以及STAT-5、pSTAT-1水平亦较无刺激组升高(P值均<0.05).抗IL-7Rα+抗γC联合刺激后可降低IL-7刺激组TIM-3、IL-2和IL-10表达升高(t值分别为5.537、6.224和4.500,P值均<0.05).抗IL-2Rβ单独刺激、抗IL-2Rβ+抗γC刺激均可降低IL-15刺激组的TIM-3、IL-2、pSTAT-1水平(P值均<0.05).结论 IL-7和IL-15可能主要通过γC受体介导的STAT-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上调CHB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TIM-3表达.
    • 张华; 张传光; 李文菊
    •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脑梗死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日照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 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9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2.86%(29/35),高于对照组的58.82%(20/34)(x2=4.840,P<0.05).治疗后,观察组缺血区灌注通过时间[(131.25±25.41)s]和峰值时间[99.52±17.50)s]均少于对照组[(165.33±31.05)s、(108.45±12.52)s](t=6.580、3.215,均 P<0.05);观察组脑血流量[(72.51±21.35)mL/100 mg]和脑血容量[(95.36±31.25)mL/100 mg],均高于对照组[(62.42±19.35)mL/100 mg、(84.20±28.05)mL/100 mg](t=2.712、2.24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25.37±2.73)%]低于对照组[(27.42±3.25)%](t=4.261,P<0.05),CD3+[(56.32±6.57)%]、CD4+[34.69±3.44)%]、CD3-CD16+CD56+[13.34±3.75)%]均高于对照组[(53.32±4.05)%、(31.69±3.72)%、(11.28±3.06)%](t=5.395、3.694、4.17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 严金金; 刘佳
    •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采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和洛铂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试验组加用黄芪多糖治疗,连续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洛铂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能够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
    • 卢红霞; 黄晗; 郭燕军; 梁利红; 吴琳琳; 张婷
    • 摘要: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CD4-CD8比值(CD4+/CD8+)水平与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儿中37例RMPP纳入RMPP组,其余143例普通MMP纳入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MPP)组.比较两组病儿急性期IL-8、IL-17、CD4+/CD8+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RMPP相关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对RMPP的预测价值;依据支气管镜下表现评价预后,比较不同预后病人急性期血IL-8、IL-17、CD4+/CD8+水平.结果 RMPP组病儿IL-8[(85.69±37.48)ng/L比(39.44±17.17)ng/L]、IL-17[(2.27±0.61)ng/L比(1.64±0.95)ng/L]、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显著高于MMPP组,RMPP组病儿CD4+/CD8+(0.92±0.22)显著低于MMPP组CD4+/CD8+(1.49±0.37)病儿(P0.13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96.50%;IL-8、CD4+/CD8+、CRP、D-二聚体的AUC分别为0.847、0.901、0.768、0.828,临界值分别为>70.71 ng/L、≤1.26 ng/L、>37.95 mg/L、>1.62 mg/L;恢复期RMPP组中29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13例恢复期预后不良的RMPP病儿IL-8显著高于16例预后良好病儿,CD4+/CD8+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病儿(P0.05).结论 IL-8、CD4+/CD8+可作为预测RMPP病情、预后的灵敏指标,但IL-17与RMPP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仍有待探究.
    • 薛松; 黄高铂; 杨晓飞; 张野; 李彧
    •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浆IL-6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评估IL-6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HCC患者44例(HCC组),同时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例(HC组),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CD8+T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血浆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使用IL-6中和抗体刺激分选的CD8+T淋巴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γ和TNFα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颗粒溶素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和Src磷酸化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CC组患者血浆IL-6水平较HC组显著升高[(99.67±20.92)pg/mL vs(81.05±16.76)pg/mL,t=3.427,P=0.0011].虽然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在HCC组和HC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1+CD8+细胞比例在HCC组患者中显著升高(3.79% ±1.36%vs 2.20% ±0.47%,t=5.335,P<0.0001).使用IL-6中和抗体抑制HCC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IL-6虽不影响细胞增殖,但可降低PD-1表达(2.67% ±0.91%vs 3.33% ±1.12%,t=2.177,P=0.035),增加IFNγ分泌[(13.50±3.82)pg/mL vs(10.82±1.37)pg/mL,t=3.170,P=0.0028],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161、14.140,P值均<0.0001),同时伴有磷酸化STAT3水平降低(P<0.0001).结论 抗人IL-6中和抗体可能通过增加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增强细胞因子分泌以及抑制PD-1表达增强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