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27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77篇、会议论文375篇、专利文献64627篇;相关期刊1512种,包括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7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庆祝建国60周年中医药名家高层论坛等;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由15964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文风、魏峰、叶正良等。

脑血管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77 占比:10.56%

会议论文>

论文:375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64627 占比:88.92%

总计:72679篇

脑血管疾病—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编辑部(整理)
    • 摘要: “脑健康”的范围比较广,除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肿瘤外,还包括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脑功能性疾病。既往对于脑疾病的认识,多停留在老年人脑疾病,如老年痴呆、脑出血、脑缺血及其并发症等。随着社会发展,来自生活和工作多方面的压力及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脑疾病的发病逐渐年轻化,引发睡眠质量不佳、记忆力下降、头疼、精神紧张、情绪焦躁等一系列症状,尤其在年轻群体中高发。因此,《中国全科医学》开设“脑健康系列研究”专栏并针对此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报道,欢迎广大学者、读者共同参与。
    • 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目前我国有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130万。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但静脉溶栓总的血管再通率不足40%,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血管再通率更低。静脉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在4.5小时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比例很低。因此做好大众的健康科普教育,积极预防是关键。朱青峰教授编写的《一分钟图解脑梗死》共分七部分,以图片、文字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对脑梗死的概念、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发病先兆等方面进行科学普及。本刊将陆续刊登。本期刊登第四部分——看图了解脑梗死的药物治疗,以提高大众对脑梗死的认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陈正林
    •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1]。因此,早期监测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2]。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一种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标志物,其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1]。
    • 摘要: 1.需求原则这是选题的首要原则。科研工作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医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最基本问题,如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死亡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与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与预防措施。掌握疾病发生规律的医学基础研究如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揭示了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过程及原因。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是医学实践助根本需求。为了适应我国国情,要把有限的科研资金投入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课题中去。为此,基础医学研究应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事对临床医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
    • 司徒雪梅; 李艳芳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不同路径下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67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经口组和经鼻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经口或经鼻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干预。治疗20 d后,使用Rosenbek评分及吞咽疗效评分评价疗效,同时记录患者心率、主观接受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Rosenbek评分和吞咽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插管时,经口组患者心率增加低于经鼻组(P<0.05)。插管结束后,经口组对治疗措施的接受率更高(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所致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提升吞咽功功能水平,疗效显著。与经鼻路径相比,经口导路径对患者心率的影响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更易被患者接受。
    • 葛新然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脑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疑似CVD患者,均接受MRI、MS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MSCT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对不同CVD类型的检出率,分析MRI、MSCT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对CVD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MRI、MSCT检查所需时间和费用。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116例疑似CVD患者中,确诊为CVD 85例(73.28%),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24例,颅内动脉瘤12例;MRI单一检查及MRI、MSCT联合检查对脑梗死、颅内动脉瘤和CVD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单一检查及MRI、MSCT联合检查对CVD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均高于MSCT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所需时间短于MRI检查,所需费用低于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CVD的诊断效能高于MSCT检查,但MSCT检查所需时间短且所需费用低,建议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
    • 张黎平; 张高立
    • 摘要: 脑血管疾病对于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用于诊疗脑血管疾病成为可能。基于此,以疾病诊疗系统分析作为切入点,系统设计结构由中医诊疗、西医诊疗、病案库构成,以此为基础,分别从中医诊疗系统设计、西医诊疗系统设计两方面出发,提出系统设计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郭德刚; 张文静; 朱亚明; 孙永安
    • 摘要: 目的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的观察和探究。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9年5月—2021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16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再通情况、血流动力学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28%)显著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37);研究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55±4.47)分,参照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63±5.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P=0.929);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29±5.72)分,参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75±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5,P<0.05);研究组治疗后颅内出血2例,再灌注损伤1例,血管再闭塞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0%,优于参照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出血7例,再灌注损伤4例,血管再闭塞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P=0.006);研究组的血管再通率(96.55%)高于参照组血管再通率(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1,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了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
    • 周娟
    •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未婚,因“停经38周,抽搐1次”于2019年8月19日入院。患者男友诉入院当日20:30下班回家,发现患者坠地,舌咬伤,口唇血渍,意识模糊;患者于20:40出现抽搐,立即拨打120。21:10送入我科急诊室,测量生命体征:体温37.9°C,呼吸20次/min,心率117次/min,血压131/82 mmHg;神情淡漠,意识模糊,呼之无应答。21:25送入我科,21:30入产检室,测量生命体征:体温37.9°C,呼吸20次/min,脉搏117次/min,血压140/100 mm Hg;患者痛苦貌,询问病史无应答,询问陪同人员(患者男友),诉孕期产检无高血压病史,家族无高血压病史,否认抽搐史,否认颅脑肿瘤、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史。
    • 刘乐乐; 冯燕琼; 梁素芳; 高玉韶; 黄达泉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IKAP理论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3个月的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与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2组干预后情绪管理、饮食管理、康复锻炼、用药管理、病情监测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行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与肢体功能,促进机体功能早期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