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部肿瘤

腹部肿瘤

腹部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9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4255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放射肿瘤物理学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国际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医肿瘤临床创新与标准化论坛、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腹部肿瘤的相关文献由17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慧、张莹、李博等。

腹部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7 占比:1.4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4255 占比:98.53%

总计:44916篇

腹部肿瘤—发文趋势图

腹部肿瘤

-研究学者

  • 张慧
  • 张莹
  • 李博
  • 魏艳波
  • 何立
  • 叶玉凤
  • 吴勇
  • 张晓明
  • 徐子海
  • 徐小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杰; 毛星星
    • 摘要: 目的:探究增强CT放射对出现腹腔转移的腹部肿瘤的诊断作用。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放射科接受检查的54例患有腹部肿瘤并出现腹腔转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方式差异将其分为CT组及增强CT组,所有患者均依次接受常规CT及增强CT扫描诊断,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诊断患者腹部肿瘤的准确率(90.74%)明显高于常规CT诊断(72.22%),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诊断出患者肿瘤腹腔转移的准确性(94.44%)明显高于CT诊断(72.22%),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检出患者种植灶长、种植灶宽及最小种植灶面积均小于CT检测,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患者肿瘤的腹腔内转移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良好判断患者肿瘤病灶情况及转移状况,能检出较小的肿瘤组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曾玉萍; 唐杰; 聂婕妤; 陈萍
    • 摘要: 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女性少见。本研究报告3例女性DSRCT的^(18)F-FDG PET/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3例于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DSRCT患者,均为女性。病例1,15岁,因中腹部隆起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中腹部隆起处触及肿物,质稍软,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升高(223.13 U/ml)。腹部超声:中腹部见25.4 cm×11.3 cm混合回声包块,实性部分周边及内部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 张行; 张文锐; 宋燕青; 王锐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儿,女,17月龄,入院时身高78 cm,体质量11.3 kg,因“家长无意间发现患儿右侧臀部一肿物约15 d”就诊于我院小儿肿瘤科门诊,门诊诊断疑似神经母细胞瘤,遂收治入院。拟行遂行上腹部、下腹部及盆腔多排CT平扫+三期增强检查,增强剂使用碘海醇注射液(欧乃派克,通用电气)按2 mL/kg静脉给予20 mL。行增强CT检查完毕等待行腹部肿瘤穿刺术前1 d,患儿在日常饮食无特殊变化情况下突然出现恶心、呕吐.
    • 宋伟; 马明; 牛婷婷; 李春田
    • 摘要: 目的分析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结果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部IMT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或盆腔螺旋CT扫描。分析腹部不同类型IMT的CT影像学特点,记录病灶的体积、质地、强化特点及有转移灶;计算CT对腹部不同类型IM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黏液血管型IMT的CT影像学表现:结节状占75.0%、分叶状占25.0%、囊实性占75.0%、实性占25.0%、均匀强化占0、花环样占100.0%、有转移灶占100.0%;梭形细胞密集型IMT的CT影像学表现:结节状占33.3%、分叶状占66.7%、囊实性占33.3%、实性占66.7%、均匀强化占83.3%、花环样占16.7%、有转移灶占16.7%。CT对黏液血管型IMT的诊断准确率为75.0%,对梭形细胞密集型IMT的诊断准确率50.0%。结论腹部IMT的CT影像学特点比较明显,可以准确提示肿瘤的血液供应和结构特点,与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较准确、可靠的帮助临床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 卢明波; 郭岱年; 张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CT与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部肿瘤患者参与研究,均进行CT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CT与增强CT的诊断准确性以及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检出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80例患者均为腹部肿瘤患者。相比常规CT(91.25%,73/80),增强CT的检出率(98.75%,79/80)更高(P0.05);对照手术病理,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检出率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检出率(25.00%,20/80)明显高于常规CT(11.25%,9/80)。结论: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和常规CT相比较高,可有效鉴别是否腹腔转移,有临床诊断价值。
    • 张瑞英
    • 摘要: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腹部肿瘤放疗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和对照组(50例,未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比较两组的放疗相关指标;分析观察组10例患者的锥形束三维误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适形指数(CI)、靶向区域V_(5)高于对照组,均匀性指数(HI)、靶向区域Dmean、周围组织V_(5)、周围组织D_(mean)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例患者在Z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大,在X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小。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应用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可帮助患者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提升治疗部位、剂量的精准度,降低此治疗方式对患者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使其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
    • 徐振锋; 许建恩; 李腾; 吴武生; 蔡峰
    •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腹部肿瘤血供来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CT血管成像确诊为腹部肿瘤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来源、组织学分类情况、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显示情况;比较术前CT血管成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腹部肿瘤来源部位主要为腹腔膜(5.33%)、胃肠道(20.00%)、卵巢(25.33%)、子宫(36.00%)、腹膜后(10.67%)、泌尿系统(2.67%)。通过虚拟现实(VR)或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的方法,75例患者中,56例患者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占比74.67%。术前CT血管成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血管成像对腹部肿瘤血供来源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临床可通过该方法辅助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 李欣; 邵剑波; 宁刚; 彭雪华; 郭豫
    • 摘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建设健康中国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高妇幼健康水平。MRI作为一种无创、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对比度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前辅助诊断中的优势也逐渐明显。随着设备的完善、技术的发展和影像工作者的创新研究,近十年来,中国儿科MRI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RI在胎儿、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儿童胸部、儿童腹部、儿童骨肌系统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产前诊断及儿科疾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发挥着重要价值。未来儿童MRI的发展方向:(1)进一步优化儿童MRI检查序列,减少扫描时间,提升儿童MRI检查的依从性;研发儿科专用磁共振仪、儿科专用接收线圈以及静音设计,实现婴幼儿安全、高对比的静音扫描。(2)尽快建立中国正常儿童MRI数据库和相关标准值或区间;(3)积极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共同编制《中国儿童疾病谱MRI专家共识系列》;(4)针对出生缺陷、胎儿及胎盘、儿童脑科学、儿童肿瘤、遗传代谢等重点领域开展MRI研究工作;(5)积极开展儿科MRI AI的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工作。本述评旨在通过总结中国儿科MRI近十年的成就,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中国儿科影像医学高质量发展。
    • 张磊磊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18例腹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锥形束CT影像技术获取患者的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并分别以x、y、z轴旋转获取相对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结果18例腹部肿瘤患者共接受320次锥形束CT影像技术检测,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5±0.04)cm、(0.06±0.12)cm、(﹣0.02±0.10)cm、(0.74±0.21)°、(﹣0.21±0.24)°、(0.21±0.17)°。通过数据比对可以发现,摆位误差y>z>x,x、y、z的摆位外扩分别为0.603cm、0.179cm、0.42cm。结论为进一步减少摆位误差,治疗时建议临床将靶体积(CTV)外放计划靶体积(PTV)时,分别将x、y、z外扩0.606cm、0.182cm、0.54cm。
    • 董璐; 闫喆; 王春祥
    • 摘要: 病例男,15岁,发现腹部肿物6月。体格检查见右侧腹壁略高,轻度压痛,可触及肿物,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腹部CT平扫+增强:腹腔右侧可见一类圆形不均质软组织肿物,平扫CT值为33 HU,大小约13.1 cm×12.5 cm×7.1 cm,与升结肠、回盲部及右侧腹直肌分界不清(图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