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舌针

舌针

舌针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7857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吉林中医药、陕西中医、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2016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大会等;舌针的相关文献由511位作者贡献,包括田建明、刘莉萍、王占洪等。

舌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7857 占比:99.77%

总计:78034篇

舌针—发文趋势图

舌针

-研究学者

  • 田建明
  • 刘莉萍
  • 王占洪
  • 王祖红
  • 钱静丽
  • 高家瑜
  • E·罗纳迪
  • E·费伦巴赫
  • F·罗纳迪
  • T·罗纳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观华; 唐芷妍
    • 摘要: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吞咽训练、舌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11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舌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评分及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吞咽训练治疗。
    • 谢亚青; 毛忠南; 张晓凌
    • 摘要: 作者通过整理近10年关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文献研究相关资料,发现吞咽障碍不仅成为中风病的一种高发症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日常生活。在现今的临床治疗中,中医特色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针灸作为一项治疗吞咽障碍的特色方式亦在逐步完善发展,但作者发现在众多的文献研究中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治疗研究资料相对较少。故该文通过对舌针针刺治疗的总结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效应,意在开拓临床医师的创新思维,将现代新兴康复治疗技术与舌针针刺相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 陈颖琰; 范洪力; 柯斌霞; 卢淑洪; 陈静艺
    • 摘要: 目的 讨论不同针刺方案对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卒中运动型构音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神根穴加体针治疗组与金津玉液放血对照组各29例,针刺同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规范进行言语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时评定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及Frenchay构音障碍表a级项数.结果 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表评分,第3周及第6周治疗组内、第6周2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第3周2组间、第3周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表a级项数,第3周及第6周治疗组内、第3周对照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第3周及第6周组间、第6周对照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针刺方法均能够改善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卒中运动型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神根穴加体针治疗较金津玉液放血加体针治疗改善.
    • 思聪; 李彦娇; 安军明; 杨鹏程; 张鑫
    • 摘要: 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在临床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通过总结该病近5年研究进展,对该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科研或临床提供参考.现对近5年来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不同针刺疗法进行总结,其中主要包括头针、康复训练、电刺激疗法、舌针、项针.
    • 吴明霞; 王留根; 李和平; 曾西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PD)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6例PD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毫针针刺和舌针点刺)治疗,毫针针刺穴取廉泉、上廉泉、翳风等;舌针点刺穴取金津、玉液、咽后壁.康复训练及针刺均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d,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口期传递时间(OTT)、吞咽反应时间(SRT)、咽期传递时间(PTT)、喉关闭时间(LCD)]和营养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糊状物和液体OTT、SRT、PTT、LCD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营养指标(BMI、ALB、PA、Hb)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9%(26/28),优于对照组的67.9%(19/28,P< 0.05).结论:针刺辅助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
    • 崔乐乐; 张闻东; 汪瑛; 江六顺; 陈少飞; 柳燕; 马月; 袁勤
    • 摘要: 目的 观察舌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吞咽功能障碍4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舌针治疗.两组均以7d为1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分别为(77.75±5.65)分、(65.75±5.49)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3.87±5.60)分、(42.62±4.66)分(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 舌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肯定.
    • 孙杰; 陆瑾; 魏心昶; 张小玉; 丁婀慧; 蒋秋雯
    • 摘要: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体针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症状及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采用舌针结合体针治疗,操作时先取体针针刺穴位:百会、太阳、印堂、神门、内关等常规针刺,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然后取舌针穴位:心穴、肝穴、肾穴等,进针0.5~1 mm,进针后进行小幅度(<90°)捻转3次,快速出针,不留针,尽量避免出血。针刺疗程为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因子成分评分及总评分、Kupperman总评分、血清E2、FSH、L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PSQI各项因子成分评分及总评分、Kupperman总评分、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92%(23/25)。[结论]舌针结合体针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入睡困难、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同时能使血清FSH、LH水平下降,血清E2水平升高。
    • 韦清连
    • 摘要: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生物缺陷性精神障碍.此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此病患儿多存在智力障碍,其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特效方案.近年来,中医针刺疗法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主要是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特征、中医认识及针刺治疗此病的机制和疗效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借鉴.
    • 赵娜
    •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奥瑞姆自理模式下舌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36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探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18例.探究组患者接受奥瑞姆自理模式下舌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参照组舌针以及常用药物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失语商评分.结果:治疗后,探究组患者的失语商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奥瑞姆自理模式下舌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较为理想,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失语商,应用和推广价值高.
    • 许玲; 陈洁; 许慧倩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与舌针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语言沟通能力、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2020年7月~2021年1月选取在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舌针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针治疗,舌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舌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记录与判定神经功能、语言沟通能力、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康复治疗后舌针组的神经功能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观幸福感评分都高于治疗前,舌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语言功能能力评分都高于治疗前,舌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舌针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与舌针联合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缓解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