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艾比湖流域

艾比湖流域

艾比湖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92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湖泊科学、水文、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西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技术专题论坛等;艾比湖流域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光辉、张飞、李新琪等。

艾比湖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5.7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1924 占比:93.90%

总计:2049篇

艾比湖流域—发文趋势图

艾比湖流域

-研究学者

  • 吕光辉
  • 张飞
  • 李新琪
  • 杨胜天
  • 张海威
  • 朱健
  • 杨建军
  • 金海龙
  • 陈志军
  • 刘志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立清
    • 摘要: 植被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因子之一,对维持和调节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生态脆弱区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艾比湖流域自然、人文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植被时空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各影响因子促进植被生长的适宜范围(类别)。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艾比湖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0.035·(10a)^(-1),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显著提高地区主要位于艾比湖中部,严重退化地区零散分布在艾比湖中部中心位置。(2)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因素对植被ND⁃VI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大于其他因子,是主要影响因子。自然、人文因子之间对植被NDVI的交互作用以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效应为主,不存在独立关系。(3)耕地、栽培植被、人为土、中起伏山地、高程2177~2558 m、年降水量228~245 mm、年均气温4.74~5.25°C、坡向157.5°~202.5°以及坡度25°~35°,适合植被生长。研究结果将为艾比湖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张飞; 王维维; 辛红云; 郝晋新; 刘长江; 段潘
    • 摘要: 艾比湖流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维持着该地区乃至整个新疆北部的生态平衡.艾比湖流域水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当地经济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针对艾比湖流域长期水质变化、营养状况和健康风险的研究较少,故基于艾比湖流域2005-2020年12个断面长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利用加拿大水质指数(Canadian water quality index,CWQI)评价河湖水质状况,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TLI(∑))评价艾比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使用Risk评价水环境健康风险(water environment healthy risk,WEHR),并结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分析了水质参数与CWQI、TLI(∑)与WEHR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精河CWQI下游大于上游,而博尔塔拉河相反,且精河与博尔塔拉河均存在点源污染,精河CWQI的变化范围46.29~98.71,博尔塔拉河CWQI的变化范围25.36~99.71,艾比湖CWQI的变化范围42.29~55.95,变异系数介于0.01~0.23之间;(2)20052020年艾比湖水体TLI(∑)大多数介于轻度富营养和中度富营养状态之间;氮磷比表明,研究区为磷限制状态,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放牧、生活废水等人为活动的影响;(3)精河WEHR上游大于下游,而博尔塔拉河相反.水环境健康风险主要受化学致癌物影响,砷(As)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六价铬(Cr^(6+)).各断面点总风险超过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规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4)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水质的参数有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总磷(TP)、总氮(TN)、大肠菌群(E.coli)、透明度和挥发酚(volatile phenol,VP),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参数为COD_(Mn)、TP、TN,影响WEHR的参数为氟化物(F-)、铜(Cu)、砷(As)、镉(Cd)、六价铬(Cr^(6+))、铅(Pb)、氰化物(Cyanide)和挥发酚(VP).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蔺卿; 陈明; 王迎春; 丁大发; 罗清丽; 杨建明
    • 摘要: 艾比湖流域生态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和公众关注,从艾比湖流域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艾比湖流域生态修复目标和范围,以满足主要建群物种自然更新为目标,计算了生态需水量,对于河道无法补给到的保护目标,依据主要建群物种与地下水关系,提出修复天然植被的合理地下水位,并测算补给水量,成果对于艾比湖流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赵学鹏; 王媛媛; 卢龙辉
    • 摘要: 生态用地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性作用,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是促进绿洲绿色健康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通道.以艾比湖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以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的综合结果确定生态源地,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技术,进行绿洲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的构建,并以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NDVI)、土壤侵蚀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为阻力因子,参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最终生成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脆弱区等4个不同的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典型绿洲生态用地核心区的面积为12172.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6%;生态缓冲区的面积为6961.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00%;生态过渡区和生态脆弱区面积分别是3910.93、1817.48 km2.进而确定4种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范围、"源"与外部联系的辐射廊道、"源"间相互联系的关键廊道、生态节点等.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为研究区绿洲生态规划和绿洲空间布局规划等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 张洁; 吕光辉; 王恒方; 蒋腊梅; 蔡艳
    • 摘要: 以艾比湖流域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功能丰富度指数,对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高水盐环境(土壤含水量10.93%,土壤含盐量5.95 g·kg-1)下,群落主要由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等乔木组成;中水盐环境(土壤含水量6.87%,土壤含盐量3.96 g·kg-1)下,群落主要由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inn.)和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Pall.) Voss]等灌木组成;低水盐环境(土壤含水量2.91%,土壤含盐量2.58 g·kg-1)下,群落主要由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inn.) Moq.]和小獐毛[Aeluropus pungens(M.Bieb.)C.Koch]等草本组成.高、中和低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功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83、8.73和6.8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高和中水盐环境下,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显著高于低水盐环境.高和中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功能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拟合系数(R2)分别为0.319和0.313;低水盐环境下,二者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高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功能丰富度指数与生态系统单一功能间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中和低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与植物叶片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R2分别为0.214和0.274.高水盐环境下,功能丰富度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R2为0.327;中水盐环境下,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R2为0.152.对于整个样地,土壤含水量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重要性最高,功能丰富度指数的重要性高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综上所述,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功能丰富度指数间相关关系减弱.非生物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影响最大,进一步说明土壤含水量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限制性作用;生物因子中功能丰富度指数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起主要作用.
    • 刘君洋; 王明力; 赵来朋; 葛翔宇; 杨建军
    • 摘要: 综合分析艾比湖流域胡杨冠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分布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SOC、TN、TP含量及C/N、N/P、C/P的水平和垂直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最小显著性差(LSD)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肥岛外至冠幅中央,随着距离的增加肥岛效应不断增强,SOC、TN含量显著增加(P<0.05),0~5、5~10、10~15 cm这3个土层深度下SOC和TN含量分别增加85%、83%、83%和87%、75%、78%,而TP含量变化不显著;随着深度的增加,TN、SOC和TP含量都表现出减小的趋势,0~5 cm的TN、SOC含量显著大于10~15 cm(P<0.05),各土层深度下TP差异均不显著;从肥岛外至冠幅中央随着肥岛效应不断增强,0~5、5~10、10~15 cm这3个土层的N/P和C/P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83%、66%、74%和80%、77%、80%,而C/N变化不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N/P和C/P都呈减小趋势,0~5 cm的N/P显著大于10~15 cm(P<0.05).说明胡杨冠下土壤C、N变化显著,空间异质性强,表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但P变化不显著;N/P和C/P受肥岛效应显著影响,随着肥岛效应的增强明显增加,而C/P几乎不受影响;胡杨冠下肥岛的P素有效性较高,有机质矿化分解速率较快,同时表现出较为严重的N素限制.
    • 约日古丽卡斯木; 杨胜天; 孜比布拉·司马义
    • 摘要: 在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研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6-2016年的3期遥感影像和社会统计数据,对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借鉴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定量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16年,艾比湖流域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其占比分别从1996年的8.47%和0.42%,增加到2016年的15.28%和2.07%;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的较少,但幅度较剧烈.2)近21a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共减少了约85.863×108元,耕地、建设用地、盐碱地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值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地等类型均呈减少趋势.3)空间上,21 a间艾比湖流域ESV较高区面积逐渐减少,ESV较低区域面积逐渐增加,ESV中等区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4)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艾比湖流域ESV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综合城镇化率、人口密度、气温和降水等指标,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艾比湖流域要合理优化调整土地利用格局,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