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79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农业经济、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2篇、会议论文397篇、专利文献22940篇;相关期刊790种,包括地理空间信息、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生态科学等; 相关会议247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术论坛、2011全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年会等;景观格局的相关文献由90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阳兵、王敏、郭泺等。

景观格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2 占比:12.62%

会议论文>

论文:397 占比:1.49%

专利文献>

论文:22940 占比:85.89%

总计:26709篇

景观格局—发文趋势图

景观格局

-研究学者

  • 李阳兵
  • 王敏
  • 郭泺
  • 陈利顶
  • 傅伯杰
  • 张树清
  • 付梅臣
  • 张树文
  • 潘竟虎
  • 王克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俊涵; 付梦雨; 邱冬冬; 倪盼盼; 曲荷盈; 王萍
    • 摘要: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关系着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下游山东段不同类型的湿地资源,借助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和干扰度指标入手,分析1980—2015年不同经济类型区内湿地类型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山东段湿地总面积先减少,2000年后逐渐增加,总体减少72.85平方千米;水库坑塘面积增长最多,增加143.92平方千米;滩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113.86平方千米;湿地转化为耕地的现象显著;鲁西南农业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的湿地面积减少幅度大,济南都市圈内湿地面积小幅度增加;研究区景观干扰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经济类型区的景观干扰度排序为济南都市圈>鲁西南农业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流域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李婷; 王思元
    • 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扩张过程中空间结构变化最大、土地利用转变最快的区域。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从原型思维出发,以2000、2010、2020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地物地情及政策背景等因素,借助ArcGIS 10.5、Fragstats 4.2、SPSS等工具,对不同规划尺度和历时性维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对比和验证,通过总体分析,场地切片和原型筛选三个步骤,筛选出大兴区6个空间原型组成框架,审视不同发展导向下的空间原型发展变化,探讨近20年间大兴区城市景观格局演变规律。旨在提出一种原型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思路,尝试为城市转型、用地结构优化、区域规划等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一定的借鉴意义。
    • 施成超; 周英; 刘滢; 张龙; 宋钰红
    • 摘要: 为探讨云南省德宏州土地利用的状况与问题,以2000年、2010年和2020年GlobeLand30数据集为基础数据,运用ArcGis分析各年度不同地类的分布与变化,并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2000—2030年间德宏州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研究区以林地为主,耕地、水体和人造地表面积占比呈增加的变化动态,且人造地表的面积增加最快;草地、灌木地和湿地呈减少的变化动态。(2)预计2030年,林地面积将明显减少,主要转换为草地、灌木地和水体,但仍是研究区的主要地类,人造地表面积仍持续增加且多数是由耕地转换而来。(3)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化在2020年达最高,预测破碎化有降低的趋势,斑块形状逐渐规则,异质性降低,原有优势地类对景观控制作用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德宏州构建生态网络体系和制定土地利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 李辉辉; 杨永崇; 杜嵩; 杨梅焕; 陈宝强
    • 摘要: 探究最佳尺度下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演变特征,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功能优化。选择沿海资源富集区招远市为研究区,以2008年、2013年、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借助信息损失评价模型和半变异函数确定最佳空间粒度和幅度,构建了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评价模型;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分布图;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对区域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90 m栅格大小和2 km方形网格为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最佳分析尺度;②2008—2018年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脆弱度有所上升,表现为低脆弱度区面积占比不断下降,高脆弱度区面积不断扩张,景观格局脆弱程度不断加剧;③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在空间上呈显著正相关,空间聚集效应明显,高—高值聚集区主要发生在西北区域,并有继续向北蔓延的趋势,低—低值聚集区未发生较大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城市合理开发和规划提供支持和服务。
    • 赵秋雨; 江鹏; 朱志强; 吴艳兰
    • 摘要: 基于1975—2020年间7期遥感数据,分析环巢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揭示研究区域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采用基于样本的面向对象分类法,辅以高分辨率影像对错分地类进行目视修正。通过计算转移矩阵、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特征与动态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讨论演变驱动力。结果表明:①1975—2020年,研究区域湿地面积总体上处于缩减状态,由971.77 km^(2)缩减到905.29 km^(2),主要转换成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植被用地;人工湿地在2013—2020年面积增加至39.58 km^(2),主要由农用地转化而来;非湿地景观中,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快,由13.85 km^(2)增长到566.56 km^(2)。②在景观指数分析中,斑块数量增加,不同类型斑块指数的波动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整体上景观破碎化指数从0.49增加到1.26,景观异质性增加,研究区域趋于复杂化;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趋于均衡化分布。③由驱动力分析得出,自然因素在景观格局演变前期影响显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作用逐渐弱化,社会经济成为景观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政策因素在研究区域景观演变方向中起主导作用,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控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景观类型的分布。
    • 陈天; 谭凝
    • 摘要: 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2011年、2017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应用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的联系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7年城市高温范围区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跨越河流的空间限制不断拓展,而低温范围区域主要集中在蓝绿空间。蓝绿空间具有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生态作用:在景观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绿空间的斑块周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周长面积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空间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色空间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在1500m×1500m尺度样本中相关程度最高,与绿色空间在300m×300m最高,且蓝色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率更佳。最终提出面向热环境改善的城市蓝绿空间优化建议,可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 陈舒玲; 莫惠萍; 王升红; 阙元燕; 林仕宇; 陆东芳
    • 摘要: 通过对武夷山市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分析,模拟该城市的未来景观格局并加以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武夷山市的景观类型中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在2000—2020年间耕地、林地和未利用用地的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水域和草地面积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破碎化增加,水域、林地、未利用用地和草地的连通性增加;各类景观异质性有所增加,景观聚集度下降,景观破碎化程度略有上升,景观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略有上升;2030年,建设用地、耕地、草地的面积将较大幅度增加,林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水域的面积略有增加,未利用用地面积变化较少。
    • 刘润; 牛香; 王兵
    • 摘要: 【目的】定量分析快速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张承地区林地景观的影响,解析张承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与维持机制。【方法】基于1995、2005和2015年的三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张承地区林地景观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在1995—2015年,张承地区林地面积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总面积仍然处于降低趋势中,其中疏林地面积减少最多,其次是有林地和灌木林的面积。2)林地面积减少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西北部和承德市西北部,主要原因是耕地增加和城镇化发展。3)天然林和人工林是张承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疏林地和其他林地破碎度增加,导致空间分布离散,连通性差。4)选取人口数量、农民人均收入、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等11个因素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是影响林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是侵占林地的主要形式。此外,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也对林地景观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结论】在张承地区,土地利用改变影响了林地景观格局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加剧了林地的破碎化程度。
    • 李浩; 潘云飞; 杨龙; 宋博文; 李倩; 王兰; 陆宴辉
    • 摘要: 【目的】明确新疆南疆地区农田景观格局对枣园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19和2020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共选取29个试验站点,通过陷阱诱集法获取中心枣园内传粉昆虫多样性数据,调查中心枣园周围半径2000 m范围内土地使用信息,建立枣园传粉昆虫群落指数与景观变量之间的线性混合模型,使用基于赤池信息准则的多模型推论方法解析了景观变量对传粉昆虫群落指数的影响。【结果】2019和2020年南疆地区枣园周边500,1000,1500和2000 m景观尺度范围内其他果园(苹果、核桃和梨等)和半自然生境(树篱、休耕地等)比例与枣园中传粉昆虫多度呈显著负相关。在500和1000 m尺度内,小宗作物(小麦等)种植比例与枣园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关系;1000 m尺度范围内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随着边缘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景观变量对枣园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南疆地区,枣园传粉昆虫多度主要受周边其他果树与半自然生境比例的稀释作用影响而降低,而小宗作物种植比例可促进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增加。因此,农田景观格局对新疆荒漠绿洲过渡带农田生态系统中传粉昆虫种群发生产生了明显影响,这为南疆地区传粉昆虫的种群保育及传粉服务功能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杨祯琦; 田建林; 麻明友
    • 摘要: 本文以张家界永定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对该区2000、2010和2018年时间跨度近18年3期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运用景观单一动态度、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永定区18年间的绿色生态空间特征与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通过对3期数据的绿色生态空间演变分析可知,2000-2018年近18年间,永定区的绿色生态空间总体呈持续减小的趋势,尤其是2010年后绿色生态空间急剧萎缩,其中减少量最大的绿色空间为耕地。2000—2018年间人类活动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干扰不断增强,且在2000--2018年间,人类干扰强度最为显著;各类景观的空间分布结构均趋于失稳状态,耕地面积以较快的速度在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上述结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使得耕地面积显著减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