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世界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专利文献265107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阿拉伯世界研究、历史教学问题、民俗研究等; 苏美尔人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海峰、叶舒宪、黄坤坊等。

苏美尔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65107 占比:99.92%

总计:265322篇

苏美尔人—发文趋势图

苏美尔人

-研究学者

  • 李海峰
  • 叶舒宪
  • 黄坤坊
  • 威尔·杜兰特
  • 刘健
  • 刘纳新
  • 周有光
  • 张连生
  • 朱博约
  • 范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岑墨
    • 摘要: 据记载,目前可追溯到的、最古老的地图由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所绘制,这代表着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在从事渔猎、采掘等最基础的生产活动中就已经有了对地图的需要。虽然这些地图上标画出的地物种类并不丰富,但却实实在在地起着确定位置、辨识方向的作用。从早期用柳条、贝壳等物刻画在瓦片上的简易地图,到现在用数据、算法构建在云端的高精度地图,地图始终在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地图的样貌也能够反映出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说到21世纪最“招风”的地图,非高精度地图莫属。
    • 叶飞
    • 摘要: 每当我们抬头望向天空的时候,会感叹天上的星星真多呀!几乎每颗能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都有属于它的名字。我们认识了星座以后,就能根据星图的指示,将看上去“杂乱无章”的星星们连成线,组成星座。通过这些星座,我们就更容易记住星座里每颗星星的名字了。像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些星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它们都是行星。这些行星和地球一样,不停地围绕着太阳旋转,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星星。我们可能很早就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但是很少去追问这些名字背后的含义。人类对这些行星的命名可以追溯至6000年以前,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开始研究太阳系了。
    • 张晓蒙
    • 摘要: 掐丝珐琅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世界上第一幅用珐琅制作的壁画在大英博物馆中陈列着。那是一万多年前,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制作而成的。而这种技艺沿袭至今仍然存在,足见它的影响以及前人的智慧。一种传统手艺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洗礼,它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绝迹,相反随着时间而变得更有韵味。
    • 李智
    • 摘要: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地区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和最早的文字,因此也被称作是"文明的摇篮".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水平均十分有有限,因此自然环境的状况就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刘锐
    • 摘要: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通过对月亮圆缺的观察,发现由半圆月至满月的时间是七天;由圆月至半圆月的时间也是七天;由半圆月至月消失是七天,由月消失至半圆月又是七天。可见,七天是月亮盈弓的周期。于是,他们把一个月分为四周,七天定为一周期,并分别用太阳神(星期曰)、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七位星神命名。
    • 张恩红
    • 摘要: 据记载,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已经发现了水星,称其为阿布•伊迪姆•古德•乌德(Ubu-idim-gud-ud)。而最早对水星观测留下详细记录的是巴比伦人,他们称水星为古埃德(gu-ad)或古阿土(gu-utu)。希腊的赫西俄德时代(公元前8世纪,赫西俄德被称为“希腊训谕诗之父”)称水星为斯提尔邦(Stilbon,意为闪闪发光)。
    • 李建臣
    • 摘要: 文字是人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明。它既是人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产生飞跃的重要标志,同时又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跃升。它对人类告别愚昧和肤浅、逐步走向文明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人类可考的文明史,基本上都源自文字传承。人类早期的文字都是从象形文字开始。苏美尔人经过上千年的使用和改进,逐渐把象形文字改造成了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在法律制度、宗教、文学、数学、天文学、建筑等诸多方面的成就,以及该文化对其他地区文明发展所起到的启蒙和推动作用,都是通过楔形文字记载和传播的。
    • 摘要: 文字是人类为方便传递信息而创造的符号。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中华民族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虽然前两者比汉字早发明使用千余年,但汉字却是其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汉字印刻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承载和传递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它方方正正,以形达意,与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与西方字母文字不同之处。也正是这种不同,让汉字串联了历史、文化、哲学、科技、医学各个方面,它的内涵更富有多重含义,为中医药产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赋予了多重色彩和内涵。细细咂摸,回味无穷。
    • 卫奕奕
    • 摘要: 香肠是怎么来的?香肠的历史,离不开猪肉。猪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鲜肉保存困难。为了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人们用风干、腌制的方式来处理肉,这就是肉制品的雏形。把吃不完的肉、内脏剁碎,灌入猪肠风干贮存起来,就是香肠了。各古代文明先后都制作出了香肠食品,据说在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人就把吃不完的肉碎、猪下水、血块中拌入香料,灌入猪肠中保存风干。
    • 朱博约
    • 摘要: 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包含着朴素的生命哲学意义.恩启都之死引发吉尔伽美什对长生不死的追求,是对神所规定的命运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是史诗中人本主义英雄思想的放大,折射出苏美尔人重视今生而非来世,以及渴望通过建立不朽之功业超越死亡实现精神不死的生命意识.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在当下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