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芦苇

芦苇

芦苇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0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74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978篇;相关期刊1255种,包括生态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辽宁省水利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技术交流大会暨全国装配式被动房高峰论坛、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芦苇的相关文献由631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彬、李显旺、沈成等。

芦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74 占比:75.20%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88%

专利文献>

论文:978 占比:23.92%

总计:4088篇

芦苇—发文趋势图

芦苇

-研究学者

  • 张彬
  • 李显旺
  • 沈成
  • 田昆鹏
  • 黄继承
  • 苏芳莉
  • 葛云
  • 张洚宇
  • 杨允菲
  • 郑一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汤熊; 李楷模
    • 摘要: 芦苇在没有去尖、绑扎力度差的情况下,会导致其收割过程繁琐、存放不规范,最终成品质量达不到造纸企业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用于芦苇收割过程中的去尖装置,通过投运机构将经过前道剥叶工序后的芦苇秆传送到集收仓,再由集收机构以及压紧机构进行集收与压紧,最后通过去尖机构完成精准去尖,实现芦苇收割过程中的芦苇自动去尖与绑扎,以提高芦苇收割的效率和质量。
    • 贾亚敏; 李京玲; 张永波
    • 摘要: 为了研究出流酸性矿井水积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山西阳泉山底河流域酸性矿井水积水区水质和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出流矿井水污染特征、植被分布及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等,揭示酸性矿井水的出流特点和植被的生态修复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具有较低的pH值和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夏秋季积水深,上游污染较下游污染严重,水体以溶解有高浓度SO_(4)^(2-)、Fe^(3+)、Fe^(2+)为主要污染特征;河道沉积物中溶解有铁、锰、铜、锌、镉等重金属离子,且随水流作用将重金属离子带到下游环境;研究区域共勘查到35种植被,隶属于豆科、禾本科、菊科等11个科,以芦苇种群为优势种群;芦苇种群通过横走根茎繁殖,呈聚集和均匀分布,可富集Fe、Mn、Cu、Zn等重金属,其中Mn的转移系数较大。
    • 赵超; 杨廷; 张建青
    • 摘要: 你用植物做过粘贴画吗?我们可以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树枝、果实、种子等材料制作好看的粘贴画。你知道用芦苇也可以作画吗?其实,用芦苇作画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芦苇的特点芦苇属于禾本科芦苇属,常生于湿地。我国芦苇分为日本苇、普通芦苇、卡开芦三种。它们从形态上最显著的区别是株高的不同。日本苇最低,卡开芦最高,普通芦苇居中。日本苇分布在黑龙江省较高海拔的区域,卡开芦多分布在南方,普通芦苇分布最广泛,在海拔较低的江、河、湖、泽及沿海一带都有分布。
    • 程雪莉
    • 摘要: 雄安的盛夏,一次文学之旅。我和文友们坐着小艇,驶入白洋淀。芦苇,绿森森,无际;淀水,碧澄澄,无边;雍容壮硕的荷花莲叶,把沉甸甸的美装满我们的心田。走过孙犁文学馆,里面的展品吸引着我们,不知不觉,我和两位文友掉队了。也没太着急,驻足一亭子旁,赏美景。一个小舟停在水里,有人在清理水边台阶处过于茂盛的一丛芦苇。“多么好看的翠绿呀!”
    • 陶宝先; 王晶东; 陈庆海; 马澍; 袁海燕; 陈永金; 王浩
    • 摘要: 大气氮沉降增加能改变土壤养分可利用性,影响滨海湿地植物的养分再吸收。目前研究多关注氮沉降量对养分再吸收过程的影响,且研究集中于叶片,鲜有研究区分不同形态氮素对植物不同器官养分再吸收过程的影响。通过两年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硝态氮、铵态氮添加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茎养分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氮添加均显著增加叶、茎的氮、磷含量(P<0.001),增幅达32.74%-43.22%(氮)、30.91%-36.51%(磷)。叶片氮的再吸收效率为54.14%-67.66%,茎氮的再吸收效率为50.60%-62.85%。叶片磷的再吸收效率为56.80%-70.38%,茎磷的再吸收效率为77.43%-84.95%。两类氮添加均显著降低氮、磷的再吸收效率(P<0.001),但两类氮添加处理下的养分再吸收效率无差异。叶、茎氮的再吸收效率无差异,但茎磷的再吸收效率明显高于叶(P<0.01)。总之,氮添加降低芦苇对氮、磷的再吸收效率,且茎对养分的再吸收也具有不可忽略的贡献。
    • 杨晓慧; 于凤存
    • 摘要: 为研究巢湖芦苇湿地蒸散发量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2008—2017年实际蒸散发量,采用偏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照时数这4个气象因素对巢湖芦苇湿地实际蒸散发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巢湖芦苇湿地实际蒸散发量呈下降趋势,实际蒸散发量年平均值为796mm,7月平均实际蒸散发量最大为127.9mm。
    • 杨卓; 杨晓杰; 刘晓涵
    • 摘要: 对扎龙湿地同一生境2种不同表型的芦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2型芦苇在生理生化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铁秆芦苇的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脯氨酸质量浓度均极显著高于普通芦苇(P<0.01),铁秆芦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浓度、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普通芦苇(P<0.05);两型芦苇的Ca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铁秆芦苇的S,Mg质量浓度高于普通芦苇(P<0.05),普通芦苇的P,K,Fe,Cu,Na质量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铁秆芦苇(P<0.05或P<0.01),铁秆芦苇的4种重金属Cd,Hg,Pb,Cr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普通芦苇(P<0.05).由此可见,普通芦苇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而铁秆芦苇的生理调节机制、生物代谢水平较好,缓解质膜氧化及抗性更强,在同一生境中铁秆芦苇长势优于普通芦苇.
    • 洪志锋; 张旎晨; 阿丹; 仇荣亮; 林庆祺; 倪卓彪; 晁元卿
    • 摘要: 以对羟基苯甲酸(PHA)、对香豆酸(PCA)、咖啡酸(CA)和阿魏酸(FA)为代表性酚类根系分泌物(PREs),以对叔丁基苯酚(PTBP)作为典型烷基酚、以常见湿地植物芦苇为受试植物,结合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PREs-PTBP交互作用下芦苇根际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PREs均能有效提高根际细菌活性和有机碳降解,但只有单酚PREs(PHA、PCA、FA)可以促进PTBP的生物降解,而多酚PREs(CA)则不能.一方面,PREs作为碳源可以决定根际优势菌门,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碳源利用能力较强的菌种在PREs组种丰度升高,平均占比分别增加了15.34%和4.73%;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解毒能力或耐受性较强的菌种在空白组丰度升高,平均占比分别增加了15.92%和9.99%.另一方面,PREs功能结构还可以决定根际功能菌属,如单酚PREs(PHA、PCA、FA)可以富集PTBP等单酚降解相关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比可达1.45%~4.02%;而多酚PREs(CA)能够富集多酚降解相关的新鞘氨醇菌(Novosphingobium),占比可达3.71%.此外,PREs的结构越简单越有利于扩增序列变体(ASVs)的富集,PREs间的结构越相近则ASVs的种类越相似.不同处理组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的存在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植物根系通过释放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组的定向选择.
    • 王亚露; 赵建宁; 许彦骁; 张乐; 杨殿林; 李洁
    • 摘要: 为了探究种间竞争对香蒲(Typha domingensis)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长的影响,利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分隔方式条件下香蒲与芦苇的种间竞争特性,包括塑料膜分隔(根系完全分隔,无相互作用,无物质交换)、尼龙网分隔(根系部分分隔,无相互作用,有物质交换)和不分隔(根系完全相互作用,有物质交换),分析了香蒲与芦苇根系形态和地上部生长的变化,探究香蒲与芦苇种间竞争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中芦苇具有明显的劣势。与塑料膜分隔处理相比,芦苇的总生物量、植株密度在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中分别减少了39.14%、49.41%和82.08%、79.22%,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分别减少了40.53%、44.84%、62.52%和85.7%、82.45%、89.67%,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2)与塑料膜分隔处理相比,香蒲总生物量在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中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植株密度和株高在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中都有增加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在尼龙网分隔中分别增加了57.93%、26.5%、8.04%,但在不分隔处理中分别减少了11.57%、14.92%、11.39%(P<0.05),虽然根系的相互作用对香蒲根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植物种间根系相互作用越强,对两者的生长越不利。(3)在不同的分隔方式中,芦苇与香蒲间也存在明显变化。在不分隔处理中,香蒲的生物量和植株密度是芦苇的1.7倍和6.74倍,与塑料膜分隔处理相比增加了6倍,表明芦苇与香蒲根系的完全相互作用,显著削减了芦苇的繁殖生长,增加了香蒲的根系分蘖。(4)通过种间相互作用强度(RII值)分析也表明,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下芦苇表现为抑制作用(RII值为负值),香蒲表现为促进作用(RII值为正值)。香蒲与芦苇互作对芦苇具有抑制作用,说明种间相互作用是能改变植物的适应性和植物群落的繁殖,同时也表明植物根系不仅在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养分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种间关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利用种间竞争控制植物生长,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 王俊力; 刘福兴; 付子轼; 乔红霞; 陈桂发
    • 摘要: 为探讨亚热带地区枯萎期湿地有机物和氮去除效果与芦苇根系分泌物对收割时间的响应,运用水平潜流湿地开展了2年(第1年为2017年7月—2018年3月,第2年为2018年8月—2019年4月)不同收割时间(W1为不收割、W2为枯萎前收割、W3为枯萎中期收割、W4为枯萎末期收割)试验,监测了不同处理下芦苇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特征及湿地中有机物和氮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年试验均表现为枯萎前收割处理湿地TOC去除率降低,枯萎末期收割处理湿地TOC去除率增加的特征.②芦苇根系分泌物中烷烃类数量占比最高,2年试验收割处理后根系分泌物数量均呈降低趋势.③进水ρ(TN)较高的年份,根系分泌物中烷烃类相对含量最高,收割处理后烷烃类相对含量增加;进水ρ(TN)较低的年份,酸类相对含量最高,枯萎前和中期收割后酸类相对含量增加,枯萎末期收割后酸类相对含量降低.④进水ρ(TN)较高的年份,湿地TOC和TN去除率的变化整体上由烷烃类含量主导,二者与烷烃类含量均呈正相关;进水ρ(TN)较低的年份,湿地TOC和TN去除率的变化整体上由酸类含量主导,二者与酸类含量均呈负相关.研究显示,枯萎期芦苇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枯萎末期收割能增加芦苇湿地的有机物去除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