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脑

乙脑

乙脑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1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江苏卫生保健、应用预防医学、疾病监测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中医运气学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等;乙脑的相关文献由86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铮、周荔葆、廖辉等。

乙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78.3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81 占比:21.15%

总计:383篇

乙脑—发文趋势图

乙脑

-研究学者

  • 吴铮
  • 周荔葆
  • 廖辉
  • 张庶民
  • 马凤森
  • 修雪亮
  • 刘苗苗
  • 王一平
  • 周显良
  • 徐国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游武进
    • 摘要: 近来一段时间,小游老师走访一些集团公司,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ASF已经不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了,反而对以前很少关注的猪伪狂犬病、猪瘟、乙脑、细小病毒病关注度较高。这说明目前这些疾病高发,这种现象的发生与疫苗免疫的失败密切相关。
    • 王久余
    • 摘要: 猪乙型脑炎病由乙脑病毒感染引起,呈全球流行,主要通过蚊虫等媒介传播,夏秋季节最容易流行,病猪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受损,主要表现神经症状、繁殖障碍、关节肿大以及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本病常采用病毒分离法、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PCR检测法等,其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CR检测法结果最为准确,临床普及率较高;本病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病猪可通过对症用药的方式降低死亡率,神经症状表现严重的猪已经失去治疗意义,可进行淘汰处理来降低经济损失.
    • 王锐
    • 摘要: 目的 调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可能的传播媒介蚊虫类型,对比三种常用的蚊虫监测法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乙脑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 2017年8月10~13日期间该部门使用人工小时法、人帐法、灯诱法捕获不同生态环境(城区、稻田、畜禽舍、住户)中的蚊虫,在规划类别后计算数目,前往实验室准备分离病毒.结果 以上三种方法在4种环境中共计捕获4500只成蚊(4属6种),优势蚊种是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对不同生存环境内捕获的蚊虫数目分析,发现畜禽舍数目最多,稻田与城区次之,住户中最少;人工小时法、人帐法、灯诱法各自捕获蚊虫所占比例依次为58.09%、29.93%、11.98%;两种优势蚊种叮刺高峰通常是在日落后1~1.5 h,持续时间为0.5 h左右.结论 三带喙库蚊考虑为该次调查区域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应加强蚊虫种类与数目监测,进而更有效地防控乙脑.
    • 周军
    • 摘要: 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蚊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猪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染此病,但6月龄以前的更易感,病愈后不再复发。本病的发生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季多发。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及全球气候变暖,乙脑的流行频率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养猪场(户)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 农长挥; 梁亮; 杨桂赛; 张春欢; 覃凤桃
    • 摘要: 目的了解龙邦口岸附近地区的边贸市场、人房、猪舍、稻田4种生境下的蚊虫种类、密度、季节消长及其携带乙脑病毒等情况,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采用诱蚊灯法在龙邦口岸附近地区进行不同生境的蚊子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每月2次,共24次,其中4~10月采集的蚊虫标本分批进行乙脑病毒分离和检测。结果监测期间共捕获成蚊5种,共4 451只;其中库蚊属占59.9%,为优势蚊属;5种蚊种中以三带喙库蚊最多,占总数的33.5%。监测期间平均蚊密度为4.2只/(灯·h),其中三带喙库蚊的蚊密度最高为5.7只/(灯·h),4种生境中猪舍的蚊密度最高为12.1只/(灯·h)。蚊虫活动高峰期在4~7月,峰值出现在6月,为23.4只/(灯·h);从6月猪圈采集的致倦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经测序为GⅠ基因型。结论龙邦口岸地区蚊虫种类、密度、季节消长及其乙脑病毒携带等情况提示该区域存在出现乙脑病例的风险,建议查验适龄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及时补种,同时加强乙脑疑似病例的监测工作,在蚊虫高峰期对重点区域开展清洁和蚊虫消杀工作,以降低蚊密度。
    • 牛娅丽; 王文伟
    • 摘要: 目的:分析甘肃省通渭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分布,以期为今后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对临床报告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共报告乙脑病例64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44例,占68.75%);时间分布,发病时间在4—10月,高峰期在7—9月;年龄分布报告病例主要以12岁以上(2005年以前出生)人群为主,占总数的92.19%;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37;报告病例中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占总数的92.19%;无外出史者56例,占总数87.5%.结论:通渭县自从2016年开始,报告病例逐年增加,符合甘肃省乙脑病例的聚集特征,报告发病集中在7、8、9月份,因此需加强对人群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根据数据分析,2005年以前出生及成人、无外出史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占报告发病人数的大多数,而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必须加强乙脑疫苗的接种,围绕发病高峰期采取更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应继续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水平.
    • 贾清
    • 摘要: 目的:乙脑患儿在抢救时运用654-2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从1994年7月—2017年9月的乙脑患儿使用654-2作为探讨对象,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及时注意654-2的副作用与乙脑患儿本身疾病症状相区别,使患儿得到全面的护理,有利于提高乙脑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