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0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4篇、专利文献300271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等;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由1094位作者贡献,包括文峰、李娟娟、黎铧等。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4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300271 占比:99.87%

总计:300675篇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发文趋势图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研究学者

  • 文峰
  • 李娟娟
  • 黎铧
  • 陈长征
  • 王光璐
  • 黄时洲
  • 吴德正
  • 易佐慧子
  • 罗光伟
  • 赵培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付梅; 易佐慧子; 陈长征
    • 摘要: 靶向视网膜光凝(TRP)即靶向光凝视网膜无灌注区(NPA),这一激光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全视网膜光凝(PRP)的并发症风险。超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UWFFA)可以清晰显示远周边部视网膜NPA,有利于TRP的精确定位与实施。目前,针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TRP治疗方案短期安全性较好,但其长期疗效尚不确切。未来,TRP可能成为部分PDR患者的早期治疗选择,通过推迟PRP以维持视敏度及中心视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一线用药,对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NV)或依从性差的DME患者可考虑联合TRP治疗。缺血指数(ISI)用于量化分析UWFFA视野下的视网膜NPA,未来有望成为重要参考指标,指导临床TRP治疗方案的选择。
    • 侯军军; 张喜梅; 陈松; 孙斌; 张光华; 谢娟; 马非; 刘汉
    •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智能识别定量分析系统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缺血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确诊为CRVO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343例343眼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并记录患者自发病起1年内是否发生新生血管并发症。应用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计算CRVO患者后极部55°视野范围NPA面积,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NPA面积对CRVO发生新生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343例CRVO患眼中有26眼发生了新生血管并发症,发病率7.58%。依据NPA面积判断CRVO患者是否发生新生血管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0.799~0.978,P20 DA可作为CRVO缺血分型的阈值标准。
    • 丰晓鹏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眼底血管造影中不同荧光素钠剂量对其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7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荧光素钠剂量不同分成23例高剂量组(荧光素钠0.1 mL/kg)、38例中剂量组(荧光素钠0.05 mL/kg)和13例低剂量组(荧光素钠0.025 mL/kg)。观察并比较三组图像亮度、不良反应情况及臂-视网膜充盈时间。结果同一时间内,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图像亮度相比基本无差别,低剂量组的图像亮度偏暗;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荧光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00.00%、21.05%、0.00%,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0.1 mL/kg与0.025 mL/kg荧光素钠,0.05 mL/kg荧光素钠应用于小儿眼底血管造影中的成像图片亮度较高,荧光渗漏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检查结果的评估。
    • 贾炜; 刘沛洋; 王海燕; 雷涛; 王润生; 张博; 张磊; 李娟; 薛晓辉
    • 摘要: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急性期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9-01/2021-03就诊于陕西省眼科医院且临床诊断为CRAO急性期(病程≤7d)的患者43例43眼,均行FFA、OCT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检查及溶栓治疗。将治疗前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增强或不变的患者纳入A组,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降低的患者纳入B组。应用Image J软件处理OCTA图像评估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FFA检查记录治疗前患眼视网膜循环时间。结果:A组患者患眼和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高于B组(25.08%±4.40%vs 12.24%±3.41%,25.72%±2.70%vs 17.89%±4.55%,均P<0.001),B组患者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FT)[96(20.50,193.50)s]较A组[11(5.00,19.50)s]延长(P<0.001)。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FT是患眼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因素(均P<0.05),且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FT、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其中病程、FT与患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具有负相关性。结论:CRAO患者OCTA视网膜血管密度与FFA视网膜循环时间具有相关性。
    • 汪睿; 金学民; 安广琪; 李爽爽; 明帅; 雷博
    •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测量结果.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PDR的11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行FFA检查,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SS-OCTA检查.SS-OCTA采集视网膜层、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图像.观察范围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共同呈现于55° FFA图像和80°×60° SS-OCTA图像中且边界清晰的49个片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其面积测量由3名测量者独立完成.3名测量者之间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结果 3名测量者FFA、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DCP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好(一致性相关系数>0.9,P<0.05).FFA测得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为0.786 mum2;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无灌注区面积中位数分别为0.787、0.791 mm2,DCP无灌注区面积平均为(0.878±0.366)mm2.FFA与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198);SS-OCTA测得的DCP无灌注区面积较FFA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重复性分析结果显示,SS-OCTA测得的DCP无灌注区面积数据中,93.88%(46/49)测量值大于FFA所测结果.结论 SS-OCTA测得的PDR患眼DCP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大于FFA.
    • 肖艳辉; 夏蔚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CS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程分为急性CSC组(A组,29例29眼)和慢性CSC组(B组,12例12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中心凹下视网膜下液厚度(SRF)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影像学特征.结果 A组BCVA、SRF、SFCT均高于B组(P<0.05).A组的FFA显示:墨渍弥散型渗漏或炊烟型荧光素渗漏.B组的FFA显示:黄斑区荧光素单灶或多灶渗漏,伴或不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萎缩.A组的OCTA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表现为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或粗颗粒状高信号表现,未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B组的OCTA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表现与A组基本相似,但B组患者在随访中,发现2眼(2/12)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有形态较明显的CNV.结论 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特征具有差异.OCTA在随访、发现CNV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沈小秋; 黄颖; 郑燕; 周容; 周挺业; 林冰
    • 摘要: 目的 分析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术(ICGA)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过敏试验结果阴性并行FFA和ICGA检查的31475例患者.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检查项目、性别、年龄、眼部疾病种类、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 共467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轻度4367例(13.87%),中度277例(0.90%),重度22例(0.07%).95.72%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5 min内.行FFA检查患者4125例出现不良反应,轻度3813例、中度277例、重度22例、未记录严重程度13例.FAA检查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行FFA和ICGA患者481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联合检查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试验无法完全预测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FFA和ICGA的不良反应,不同疾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不同,需要更加重视年轻患者和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的疾病在造影开始后1h内的检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王晓玲; 陈长征; 许阿敏; 易佐慧子; 何璐; 刘珏君; 郑红梅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下眼底正常眼周边视网膜的荧光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UWFA检查的受试者95例190眼,其中男94眼,占49.47%,女96眼,占50.53%;轻微白内障72眼,占37.89%,中低度近视60眼,占31.58%,主观性视物困扰58眼,占30.53%。根据UWFA检查周围视网膜荧光特征是否涉及视网膜血管将其分为血管相关特征和非血管相关特征2类。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比较2个组各种特征的差异。结果周边视网膜荧光非血管特征包括均匀高荧光158眼,高低荧光混杂边界82眼,椒盐状高荧光24眼,局部斑驳高荧光21眼,分别占83.16%、43.16%、12.63%和11.05%。周边视网膜荧光血管相关特征包括周边无血管区92眼,血管跨过锯齿缘66眼,微血管瘤60眼,晚期荧光素轻微渗漏56眼,微血管扩张30眼,分别占48.42%、34.74%、31.58%、29.47%和15.79%。>40岁组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眼数百分比为19.61%(20/102),明显低于≤40岁组的52.27%(46/88),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眼数百分比分别为43.10%(44/102)和19.61%(20/102),明显高于≤40岁组的18.23%(16/88)和11.36%(1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5、10.451、9.259,均P<0.01)。结论UWFA揭示眼底正常眼周边部视网膜4个非血管荧光特征和5个血管荧光特征。年龄可能对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荧光特征产生影响。
    • 孙爽; 卢跃兵; 王飞; 孙先桃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静脉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行全麻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2月龄~9岁儿童6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3组:低剂量组,12例检查荧光素钠剂量为0.025 ml/kg、中剂量组35例检查剂量0.05 ml/kg及高剂量组21例检查剂量0.1 ml/kg.观察检查结果照片清晰度、亮度及有无前房及结膜囊荧光素钠渗漏.结果 低剂量组中无前房及结膜囊渗漏,中剂量组中前房及结膜囊渗漏者7例,占20.0%,高剂量组中全部出现前房及结膜囊渗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72,P<0.001);同一时间点眼底照片亮度,低剂量组明显偏暗,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 中剂量组(0.05 mg/kg)为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最佳剂量.
    • 王晓玲; 陈长征; 许阿敏; 易佐慧子; 何璐; 刘珏君; 郑红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下眼底正常眼周边视网膜的荧光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UWFA检查的受试者95例190眼,其中男94眼,占49.47%,女96眼,占50.53%;轻微白内障72眼,占37.89%,中低度近视60眼,占31.58%,主观性视物困扰58眼,占30.53%.根据UWFA检查周围视网膜荧光特征是否涉及视网膜血管将其分为血管相关特征和非血管相关特征2类.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比较2个组各种特征的差异.结果 周边视网膜荧光非血管特征包括均匀高荧光158眼,高低荧光混杂边界82眼,椒盐状高荧光24眼,局部斑驳高荧光21眼,分别占83.16%、43.16%、12.63%和11.05%.周边视网膜荧光血管相关特征包括周边无血管区92眼,血管跨过锯齿缘66眼,微血管瘤60眼,晚期荧光素轻微渗漏56眼,微血管扩张30眼,分别占48.42%、34.74%、31.58%、29.47%和15.79%.>40岁组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眼数百分比为19.61%(20/102),明显低于≤40岁组的52.27%(46/88),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眼数百分比分别为43.10%(44/102)和19.61%(20/102),明显高于≤40岁组的18.23%(16/88)和11.36%(1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235、10.451,9.259,均P<0.01).结论 UWFA揭示眼底正常眼周边部视网膜4个非血管荧光特征和5个血管荧光特征.年龄可能对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荧光特征产生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