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蠕形螨

蠕形螨

蠕形螨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59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5994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等;蠕形螨的相关文献由138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朝品、高莹莹、孙晓丽等。

蠕形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4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994 占比:99.44%

总计:96537篇

蠕形螨—发文趋势图

蠕形螨

-研究学者

  • 李朝品
  • 高莹莹
  • 孙晓丽
  • 杨新华
  • 田晔
  • 王沛
  • 王红
  • 傅占江
  • 高隆声
  • 冯俊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胜楠; 郭文洁
    • 摘要: 犬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寄生在皮肤而感染的寄生虫病,且病情加重的速度快。可以造成对自身不同程度损害,因此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对于蠕形螨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次试验通过对犬蠕形螨病的治疗效果研究,得出伊维菌素对全身性蠕形螨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为中国提供了预防制疗全身性蠕形螨病的新方案。
    • 谭越; 王旭; 王巧玲; 位宁; 髙芯; 张玉光
    • 摘要: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案对蠕形螨相关性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7月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睫毛蠕形螨感染阳性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45例(90只眼)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30只眼),采用4-松油醇(T4O)治疗;B组15例(30只眼),采用强脉冲光(IPL)治疗;C组15例(30只眼),采用T4O联合IPL治疗。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蠕形螨数量、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平均脂质层厚度(LL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IT)、睑板腺开口及分泌物性状评分的结果。结果(1)蠕形螨数量及相关因素:治疗后3组蠕形螨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ZA组=-4.803,ZB组=-4.857,ZC组=-4.805,均P=0.000),C组蠕形螨数量少于A、B组(HA组=16.233,P=0.043;HB组=33.267,P=0.000)。A组蠕形螨数量少于B组(H=-17.033,P=0.031),均有统计学意义。蠕形螨数量与BUT成负相关(r=-0.640,P=0.000),与FL评分成正相关(r=0.943,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2)OSDI评分:治疗后,3组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_(A组)=7.393,t_(B组)=5.326,t_(C组)=9.160,均P=0.000),C组OSDI评分优于A、B组(t_(A组)=-2.720,P=0.009;t_(B组)=-2.101,P=0.042),均有统计学意义;(3)LLT、BUT及SIT:治疗后3组LLT均较治疗前改善(t_(A组)=-10.067,t_(B组)=-13.631,t_(C组)=-14.104,均P=0.000);治疗后3组BUT均较治疗前改善(t_(A组)=-6.595,t_(B组)=-9.549,t_(C组)=-18.166,均P=0.000)。而治疗后3组SIT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C组LLT、BUT结果均优于A、B组(LLT:t_(A组)=6.868,P=0.000,t_(B组)=2.534,P=0.013;BUT:t_(A组)=2.004,P=0.048,t_(B组)=4.032,P=0.000);B组LLT较A组更优(t=4.334,P=0.000),A组BUT优于B组(t=2.028,P=0.046);(4)FL、睑板腺开口及分泌物性状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FL均较治疗前改善(ZA组=-4.745,ZB组=-4.310,ZC组=-4.562,均P=0.000),睑板腺开口均较治疗前改善(ZA组=-4.916,ZB组=-4.774,ZC组=-4.873,均P=0.000),分泌物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ZA组=-4.848,ZB组=-4.796,ZC组=-4.824,均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治疗后C组FL、睑板腺开口及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优于A、B两组(FL:HA组=15.983,P=0.032;HB组=31.067,P=0.000;睑板腺开口评分:HA组=25.133,P=0.000;HB组=15.267,P=0.033;分泌物形状评分:HA组=35.717,P=0.000;HB组=18.883,P=0.012);A组FL评分优于B组(H=-15.083,P=0.048),B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优于A组(H=16.833,P=0.032),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4O联合IPL能更加有效地杀灭蠕形螨并改善MGD的局部症状。
    • 李丽芳; 申文婷; 邢德林; 白喜云
    • 摘要: 研究旨在评价ω-3脂肪酸对犬皮肤病的治疗效果,选取60只皮肤病患犬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其中15只为过敏性皮肤病,24只为真菌感染,21只为蠕形螨感染。不同病因导致的皮肤病患犬均设对照组(A组):给予空白胶囊(安慰剂),不使用任何药物;对症药物和ω-3脂肪酸治疗组(B组);对症药物、ω-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联合治疗组(C组)。治疗时间为3周,期间记录各组试验动物的皮肤恢复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经过3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各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0.00%、80.00%、100.00%;真菌感染各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00%、87.50%、100.00%;蠕形螨感染各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29%、85.71%、85.71%。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均以C组最佳。研究表明,使用ω-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联合治疗犬皮肤病有较好疗效。
    • 艾丽珍; 余兰慧; 赖瑶; 廖洪斐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茶树精油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9-06于本院就诊的蠕形螨感染所致睑缘炎患者120例240眼临床资料,按照使用茶树精油浓度10%、15%、20%、25%将患者分4组,每组各30例60眼。给予所有患者睑板腺按摩、睑缘清洁,再用不同浓度的茶树精油擦洗清洁睑缘。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2、4wk后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差异。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BUT、FL和SⅠt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各组治疗4wk后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2wk后(均P<0.008)。治疗2、4wk后各组间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以10%茶树精油组最高,25%茶树精油组最低(均P<0.008)。治疗后各组BUT较治疗前升高,并于第4wk达到峰值。治疗2、4wk后各组间BUT以25%茶树精油组最高、10%茶树精油组最低(均P<0.008)。治疗后各组FL、SⅠt较治疗前降低,并于第4wk达到最低值。治疗2、4wk后各组间FL均以25%茶树精油组最低、10%茶树精油组最高(均P<0.008)。结论:与10%茶树精油组相比,15%茶树精油组可有效驱螨、缓解蠕形螨睑缘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眼部体征,且安全性高于20%、25%茶树精油组,可作为抗蠕形螨睑缘炎茶树精油的首选浓度。
    • 侯小玉; 秦亚丽; 邓婷婷; 金明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60例(120眼),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60眼)给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照组30例(60眼)给予睑板腺按摩。在基线、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眼部蠕形螨数量、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IT)、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等指标,并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2组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治疗前眼部蠕形螨数量、症状评分、TBUT、SIT、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眼部蠕形螨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眼部蠕形螨数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超声雾化可缓解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一定程度上减少眼部蠕形螨数量。
    • 任宝珠
    • 摘要: 案例:帅小伙小王,29岁被眼睛干涩、眼痒、伴睫毛脱落困扰半年,自己用人工泪液滴眼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于角膜病科就诊,经检查最终诊断为蠕形螨睑缘炎伴干眼症(双眼)。经过专业除蟎治疗和干眼SPA3个月后,原有症状消失,再次做螨虫镜检未发现蠕形螨
    • 赵丹丹; 吴佳俊; 张富文
    • 摘要: 近年来,蠕形螨感染引起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寄生于眼部的蠕形螨会直接损害患者的睑板腺,其携带的大量病原微生物会造成睑板腺酯变性,引发MGD。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眼痒、异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临床中多通过光学显微镜或共焦显微镜观察患者睫毛根部螨虫感染情况以明确诊断。目前,治疗措施主要有化学药物、植物油提取、物理疗法及联合治疗等。本文主要对蠕形螨感染引起MGD的病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蠕形螨感染引起MG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曾玉贤; 王春芳
    • 摘要: 目的应用Oculus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K5M)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睑板腺形态和功能、眼表情况及显微镜下观察睫毛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分析睫毛蠕形螨感染对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MGD患者110例(110只眼),对入组患者依次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眼红分析、上睑板腺缺失评分、睫毛蠕形螨计数,分析蠕形螨感染情况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眼表指标有无差异,以及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眼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GD患者110只眼中检出蠕形螨感染的有66只眼,阳性率为60%,其中女性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高于男性(68%vs.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SDI评分、上睑板腺缺失评分、眼红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GD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OSDI评分与NI-KBUT(r_(s)=-0.301,P<0.05)呈负相关,与上睑板腺缺失评分(r_(s)=0.395,P<0.05)呈正相关。蠕形螨检出阳性组的MGD患者中蠕形螨的计数与OSDI评分(r_(s)=0.440,P<0.05)、上睑板腺缺失评分(r_(s)=0.279,P<0.05)呈正相关。结论眼部蠕形螨感染可能在MGD患者的眼表不适、炎症和睑板腺缺失中起作用。MGD患者需注意蠕形螨的检查和治疗。
    • 崔兵杰; 邹媛媛; 张敬一; 张慧芹; 韩风梅; 梁沛
    • 摘要: 目的观察睑缘炎患者蠕形螨感染和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12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的50例(50只眼)睑缘炎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为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例(50只眼)。所有入组病人均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运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对睑缘炎患者睫毛根部毛囊内的蠕形螨进行定量检测,观察记录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密度。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蠕形螨感染阳性率为分别为92%和68%,2组蠕形螨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0,P=0.003)。试验组平均每个眼睑感染蠕形螨数量(7.28±3.86)只,显著高于对照组(4.02±3.79)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0,P=0.000)。试验组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密度(53.44±11.55)个/mm2,显著高于对照组(20.28±6.9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88,P=0.000)。结论IVCM可以有效地对睑缘炎患者睫毛毛囊内的蠕形螨和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进行无创、定量检测,为睑缘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赖宇琨; 谷宇杰; 付益修; 花扣珍
    • 摘要: 目的了解杭州市某高校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杭州某高校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透明胶纸法进行学生面部蠕形螨采样;以钉钉问卷方式收集学生相关信息和对本调查的认可度。结果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为30.0%,鼻翼部检出率高于脸颊部和额头(χ~2=8.530,P=0.00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肤肤质为面部蠕形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B=1.962),且与睡眠存在交互作用(B=2.436);85.0%的学生认为此次调查对自己有所帮助。结论某高校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仍然较为普遍;肤质偏油且经常熬夜者更容易引起面部蠕形螨感染;“检测-自我启发-适当健康教育”的模式对蠕形螨防治具有重要价值;鼻翼部应当作为面部蠕形螨感染取样检测的首选部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