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457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5篇、会议论文126篇、专利文献86270篇;相关期刊1055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04种,包括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学术大会、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等;细菌培养的相关文献由10299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张敏、尹康康等。

细菌培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5 占比:4.40%

会议论文>

论文:126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86270 占比:95.46%

总计:90371篇

细菌培养—发文趋势图

细菌培养

-研究学者

  • 张敏
  • 尹康康
  • 李莉
  • 刘敏
  • 张莉
  • 王伟
  • 王惠
  • 王莹
  • 韩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魏占成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2例,取胆汁进行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22例患者中245例检出病原菌,共2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7株(87.1%),革兰阳性菌31株(12.4%),真菌1株(0.4%)。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34~0.05)。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5.0%、55.0%、46.7%、41.8%;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均为0.9%;革兰阴性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6~98岁组高于34~0.05)。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4%、35.5%、32.3%;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为0.0%。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胆汁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在胆囊炎治疗中应加强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多重耐药菌产生。
    • 丁海霞; 王晓燕
    •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TB)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病原菌构成及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高感染防治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传染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4例年龄>60岁TB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构成,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耐药率。结果134份痰标本共检出164株病原菌,其中43株(26.22%)革兰阳性菌,114株(69.51%)革兰阴性菌,7株(4.27%)真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0.00%,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率均为64.29%,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头孢喹啉耐药性60%,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头孢喹啉耐药率60岁TB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布多种病原菌,且各病原菌耐药率有明显差异,经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明确病原菌构成及主要致病菌耐药性,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增强感染防治效果。
    • 韩晓云
    • 摘要: 目的探究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确定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价值。方法抽选样本的起始时间是2018年2月,抽选样本的截止时间是2019年2月,均是我院检验科在上述时间段收集的样本,共有300个样本,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判断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观察指标为标本直接涂片镜检的合格率、标本涂片镜检ABC三类与细菌的检出率的关系、合格标本涂片镜检结果与细菌培养的符合率。结果在300例标本中,涂片镜检合格的标本259例,合格率为86.33%,其中A类标本132例,占总数的44.00%,B类标本127例,占总数42.33%,涂片镜检不合格标本C类41例,占总数的13.67%。300例标本中,205例为阳性,检出率为68.33%,涂片镜检259例,涂片镜检出的细菌数为192例,检出率为74.13%,涂片不合格标本为41例,检出细菌13例,检出率为31.70%。259例合格标本共检出致病菌214例,涂片镜检合格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结果总符合率为82.62%。结论涂片镜检可以提前做出预测报告,作为诊断的初步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两种诊断方法相互补充,增加可靠性,为临床正确分析细菌学检验结果提供参考。
    • 雷琴霞
    • 摘要: 目的探究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自2018年6月汉川市人民医院静配中心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实施前(2017年5月—2018年5月,施行传统管理模式)为对照组,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6月,施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观察组,对比实施前、实施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空气沉降菌菌落数、细菌培养合格率、药品配置差错率、药品破损率、洁净区及物品灭菌效果合格率、其他科室对静配中心工作满意度评分,并对比实施前、实施后工作人员工作投入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工作投入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空气沉降菌菌落数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其他科室对静配中心工作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细菌培养合格率较对照组更高,药品配置差错率、药品破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洁净室内空气、洁净室治疗车、生物安全柜及配置人员手部灭菌合格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降低空气沉降菌菌落数,减少药品配置差错及药品破损问题,并可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投入度,管理质量更佳。
    • 李涛; 李巍松; 王慧珍; 刘虎
    • 摘要: 目的分析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25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总结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病原菌构成及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结果125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有49例因术后治疗效果不佳调整抗生素;发病前使用过头孢类抗生素者66例,调整抗生素组患者的头孢类抗生素使用率(36.0%)高于未调整抗生素组(16.8%)(χ^(2)=49.280,P<0.001);腹腔脓液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者119例,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较低,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的病原菌构成中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对临床常用的头孢曲松敏感率低,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术后抗生素应用有指导意义。
    • 王明琼; 王婷; 王涛
    • 摘要: 目的 对22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鉴定,明确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后续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选取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安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2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无菌容器留取4份患儿粪便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病毒鉴定及真菌与寄生虫鉴定和备用。统计急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分析不同病原微生物患儿在不同月份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 220例急性腹泻患儿中,检出病原微生物的共有132例,其中检出致病菌17例,腹泻病毒112例,真菌、寄生虫3例。细菌性腹泻发生在6~8月份的占比最高(64.7%);病毒性腹泻发生在12、1、2月份的占比最高(70.5%),发生在6~8月份的次之(19.6%),说明细菌性腹泻在夏季的发病率较高,病毒性腹泻在夏季、冬季的发病率均较高。不同性别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1~3岁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高于<1、4~5岁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泻病毒是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细菌感染。小儿急性腹泻基本不受小儿性别的影响,但受季节影响较大,细菌性腹泻在夏季的发病率较高,病毒性腹泻在夏季、冬季的发病率均较高,且1~3岁年龄段儿童更容易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急性腹泻。
    • 席莉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者痰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3—8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者180例,留取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实验,分析痰液标本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布情况以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象。结果 该研究共检出致病菌180株,革兰阴性菌78.89%,革兰阳性菌11.67%,真菌9.44%。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00.00%)高,对头孢替坦(8.33%)、阿卡米星(6.25%)、妥布霉素(6.25%)的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替坦(100.00%)、头孢唑林(100.00%)、呋喃妥因(100.00%)、氨苄西林(100.00%)、头孢曲松(96.55%)的耐药率高,对妥布霉素(6.90%)、庆大霉素(3.45%)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100.00%)、头孢替坦(91.67%)、呋喃妥因(87.50%)耐药率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8.33%)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82.35%)高,对阿卡米星(11.76%)、亚胺培南(11.76%)的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7.50%,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0%,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低于10%。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过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赵小淋; 龙玲玲; 于茜; 朱晗玉; 马志芳
    • 摘要: 目的对比分别使用高浓度次氯酸钠与过氧乙酸消毒、每日夜间无消毒液浸泡,与低浓度次氯酸钠与过氧乙酸夜间浸泡消毒,2种不同消毒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夜间低浓度消毒液浸泡法用于中央透析液供应系统(central dialysis fluid delivery system,CDDS)消毒的优势。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CDDS系统分别使用2种不同消毒方式各12个月。对比2种消毒方式下,中央透析液供应系统不同采样点细菌、内毒素水平以及消毒液夜间浸泡中浓度变化情况,评价有效性。检测2种低浓度消毒剂冲洗至安全残留浓度的时间,评价该消毒方式的安全性。结果与高浓度冲洗消毒相比,夜间低浓度浸泡消毒后透析液供给装置出口细菌菌落数(Z=-2.041,P=0.041)、内毒素(t=4.761,P=0.032)、系统管道末端细菌菌落数(Z=-2.178,P=0.029)、内毒素(t=5.405,P=0.027)均明显降低。2种消毒方式下透析机出口细菌水平(Z=-1.069,P=0.285)、内毒素水平(t=2.621,P=0.086)无统计学差异。经过夜间管道滞留,次氯酸酸钠有效浓度下降15.78%,过氧乙酸下降5.88%,浓度保持43mg/L,160mg/L;2种消毒液分别冲洗14min、16min后,残留浓度达安全水平。结论夜间低浓度消毒液浸泡法用于中央透析液供应系统消毒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临床。
    • 向杨; 傅丽丽; 彭显杨; 王志强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采样方法对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连接处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某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54台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连接处的透析用水,根据不同采样方法分为3组,分别为单人采样组(2018年1—12月)、双人采样组(2019年1—12月)、取样阀采样组(2020年1—12月),监测3组透析用水细菌、内毒素和采样用时情况。结果单人采样组、双人采样组、取样阀采样组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分别为(0.24±0.33)、(0.11±0.09)、(0.06±0.03)EU/mL,细菌培养总数分别为(19.43±23.13)、(9.17±14.73)、(1.26±1.62)CFU/mL,采样用时分别为(196.50±16.52)、(144.17±11.50)、(55.02±5.87)s,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取样阀组采样用时最少(55.02 s),平均内毒素含量最低(0.06 EU/mL),细菌培养菌落数最低(1.26 CFU/mL)。单人采样组、双人采样组、取样阀采样组3组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6.67%、92.59%、98.15%,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为77.78%、94.44%、10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双人采样组与取样阀采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结论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连接处的透析用水通过取样阀取样,能有效保证采样结果的合格率、准确性,提高采样效率,保障透析质量和安全,有效避免科室成本的增加。
    • 邓华; 祝晓宇; 孙川惠; 杨莎莎; 曹庆新; 赵成彦; 周艳; 任佳丽
    • 摘要: 目的分析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5月该院64例(68耳)确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外耳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分离主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4例(68耳)患者共68份患耳外耳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有64份分泌物标本培养出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94.12%。检出病原菌共计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株(占53.40%),革兰阴性菌27株(占37.00%),真菌7株(占9.60%)。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真菌主要是酿酒酵母菌、光滑念珠菌。革兰阳性菌菌株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耐药率高。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是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具有差异,要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