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3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25篇、会议论文328篇、专利文献12914篇;相关期刊3482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开发研究、发展等; 相关会议231种,包括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2012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年会暨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一次科学讨论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西北地区的相关文献由10790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董安祥、张强等。

西北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25 占比:42.09%

会议论文>

论文:328 占比:1.43%

专利文献>

论文:12914 占比:56.47%

总计:22867篇

西北地区—发文趋势图

西北地区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董安祥
  • 张强
  • 王劲松
  • 程国栋
  • 郭铌
  • 徐友宁
  • 李耀辉
  • 李栋梁
  • 张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韦会松; 侯亚楠; 吴丽娟
    • 摘要: 绿色经济的发展是新时代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内在诉求.西北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缓慢,绿色经济测度体系不完善.为此,在相关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研究基础上,提出关于西北地区绿色经济测度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西北地区绿色经济进行测度,用来衡量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并给出西北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许茹; 张海峰
    • 摘要: 利用城镇化水平方法,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出发通过对西北地区整体和内部城镇化水平分析,得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进程加快,但是西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西北地区内部城镇化水平发展,部分地区存在城镇化发展初期阶段和发展不平衡现象。
    • 李亚萍
    • 摘要: 木偶的内钎操纵和木偶的外钎操纵,都是木偶舞台表演艺术中,相互影响,但又各自独立的一种表演方式,但它们都属于杖头木偶表演范畴。内钎操纵是指木偶的手钎放在木偶服装里边的一种操纵方式。内钎木偶的构造限制了木偶胸部塑造的随意性,因此它采用了固定肩板或在木偶后颈悬挂肩牌的方法。俗称架衣代身,以便展现木偶的身躯。过去,中国的传统杖头木偶多为内钎操纵式,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外钎操纵。
    • 张传卿; 王永强
    • 摘要: 受个人成长环境和求学时报国之志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孙健初顺应国人开发西北的声潮,不畏艰险,毅然献身西北地质考察事业。他三进绥远、三到酒泉、冒险青海,并成为首位跨越祁连山的中国地质学家。孙健初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士气。尤其是玉门油矿的成功,对支援抗战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外,孙健初还对西北地区煤、金、铁等其他矿产作了详细考察与整理,为之后更好地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为着我国石油及地质矿产事业的长足发展,孙健初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地质工作者,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地质工作中立下辉煌建树。
    • 亢云; 张娟娟; 李昭; 黄长芳; 曹引丽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我国析西北地区孕妇的不同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该地区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8年共12585例孕妇孕前、孕期及产后母儿的状况。按照孕前BMI将孕妇分为低体重组(BMI<18.50kg/m^(2))、体重正常组(BMI在18.50~23.90kg/m^(2))和超重肥胖组(BMI≥24.00kg/m^(2)),了解各组的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分析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孕妇中,孕前BMI<18.50kg/m^(2)、18.50~23.90kg/m^(2)及≥24.00kg/m^(2)的孕妇分别占11.87%、57.69%、30.44%。低体重组、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的分娩方式及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脐带绕颈、胎盘前置、子痫、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50、40.550、82.910、15.380、11.390、30.870、11.220,P<0.05),3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1.33%、20.35%、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950,P<0.05)。孕前低体重组、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最低时对应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分别是13~14kg(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7.60%)、13~14kg(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4.80%)及11~12kg(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3.30%);根据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的3个对应的孕期体重增长,推荐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分别是低体重组13~18kg、正常体重组13~18kg及超重肥胖组9~14kg。结论我国西北地区孕前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孕妇的平均孕期体重增长均较高,建议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分别控制在13~18kg、13~18kg及9~14kg。
    • 雷琪; 蒋洪丽; 吴淑芳; 冯浩
    • 摘要: 为了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土壤有机质现状及影响因素,运用ArcGIS和地统计学结合的方法,研究西北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3级及以下占68.94%,有机质变化范围为1.10~107.50 g/kg,均值为20.13 g/kg;通过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得到有机质的最适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2)通过绘制整个西北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图可知,研究区东部区域从宁夏、陕北至甘南、陕南,有机质含量呈现出梯级增加的趋势;研究区西部有机质含量呈现出由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区域向边界递增的同心圆分布。有机质高值区分布在研究区青海东部、新疆的天山一带;低值区分布在宁夏、陕西北部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分布趋势与西北地区大地形区有一定的相似性。(3)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降水存在正相关关系。(4)有机质与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草地、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耕地和未利用土地,但草地与林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海拔和降水是影响有机质的主要因素,能解释49%的土壤有机质变化。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定性定量认识西北地区有机质空间分布,而且为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 乔远; 杨欢; 雒金麟; 汪思娴; 梁蓝月; 陈新平; 张务帅
    • 摘要: 【目的】明确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西北地区六省或自治区(新疆、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甘肃)15年间(2004—2018年)玉米生产的投入(肥料、农药、柴油、地膜、种子及人工)与生态环境风险(温室气体排放、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及人体毒性)进行评价,定量化该地区单位面积(hm^(2))玉米生产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较高,15年间平均肥料投入为233.1 kg N·hm^(-2),106.3 kg P_(2)O_(5)·hm^(-2)和23.3 kg K_(2)O·hm^(-2),农药、柴油、地膜、种子、人工投入量分别为6.5 kg·hm^(-2)、93.2 L·hm^(-2)、13.7 kg·hm^(-2)、38.8 kg·hm^(-2)和120.1 h·hm^(-2)。玉米平均产量为7.9 t·hm^(-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188 kg CO_(2) eq·hm^(-2),土壤酸化潜值为155.3 kg SO_(2)-eq·hm^(-2),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为52.6 kg PO_(4)-eq·hm^(-2),人体毒性为2.9 kg 1,4-DCB-eq·hm^(-2)。相较于2004年,2018年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种植面积和玉米单产分别增加了79%和26.9%;投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单位面积投入量分别增加9.2%、52.7%和203.7%,农药、柴油、地膜的单位面积用量分别增加了303%、143%和108%,而种子和人工的单位面积投入量则分别降低了38.6%和50.8%。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生态环境风险则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土壤酸化潜值、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以及人体毒性分别增加了13.6%、15.8%、2.6%和302.5%。西北地区玉米生产15年间单位面积氮肥投入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年份均为2016年,最低均为2007年。西北地区不同省份玉米生产单位面积的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甘肃的氮肥、地膜和人工单位面积投入量最高,3种投入的最低省区分别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新疆的磷肥和柴油投入量最高,最低均为陕西;山西的钾肥投入量最高,最低为新疆;农药和种子的投入量最高分别为宁夏和新疆,最低均为山西,玉米的种植面积与单产最高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和新疆,最低的分别为宁夏和陕西。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土壤酸化潜值均为甘肃最高,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为陕西最高,人体毒性为宁夏最高,均为山西最低;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量与生态环境风险综合值最高的省区为宁夏,山西为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综合生态环境风险最低的省份。【结论】西北地区玉米生产呈现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其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2004—2018年,西北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单产、投入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风险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未来玉米生产布局可考虑向高产和低环境风险的省份倾斜,在实现高产的同时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 龚正; 于琦; 汪娴; 史俊; 邓慧萍
    • 摘要: 随着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虽然前人对西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情况已有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较为宏观的概述和规律性的总结。因此,文中对西北地区各省市及自治区的各类型污染超标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详实的数据基础上,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阐述了各地区需注意的水质超标风险,分析了各地区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污染物的来源、需采取的治理措施。文章从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和农业灌溉、工业排放和超量开采等人为因素方面,总结了各类型超标风险的地区性规律,归纳了各类型污染的地下水化学特征。
    • 王平
    • 摘要: 防沙治沙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代治沙人在治沙精神引领下接续奋斗,为我国荒漠化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融入治沙相关内容,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弘扬治沙精神。
    • 魏宏亮; 刘福江; 吴星蓉; 李强
    • 摘要: 在国家及各省利好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装配式建筑已经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本文依托我国西北某省龙头建筑企业投资约4亿元建造的该省首个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小区,从技术特色、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全面展示了项目实施情况,以期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