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洞庭湖

西洞庭湖

西洞庭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中国文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38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泊科学、湿地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东营国际湿地保护交流会议等;西洞庭湖的相关文献由18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平波、彭波涌、何木盈等。

西洞庭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1.2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838 占比:98.77%

总计:6923篇

西洞庭湖—发文趋势图

西洞庭湖

-研究学者

  • 彭平波
  • 彭波涌
  • 何木盈
  • 曾伟坤
  • 梅碧球
  • 雷光春
  • 吕偲
  • 曾益波
  • 解朝华
  • 刘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蕙婷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已于2021年2月正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意味着我国第一部针对湿地的专门立法即将出台,湿地资源的保护、开发机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西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性开发的重要实验基地,虽然面临着制度缺位、执法困难、发展模式亟待更新等难题,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建设、机构转型、法律修订等方式,西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将展现新的面貌,并为我国湿地资源保护性开发提供优秀示范。
    • 周立文
    • 摘要: 汉寿县位于洞庭湖西滨,沅澧两水尾闾,古称龙阳。近年来,该县持续开展“绿化龙阳”行动计划,植树造林1.04万公顷,创建绿色庭院示范户5622户,建设6.67公顷以上特色林示范点11个,有效破解了湿地生态瓶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黑杨、复生态,解决生态“痛点”。因历史原因,境内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美黑杨泛滥,严重威胁保护区生态安全。
    • 谭文卓; 李斌; 王玉玉; 肖雅渝; 陆修远; 杨梨萍; 雷光春; 蔡教慧; 何木盈
    • 摘要: 栖息地退化和外来物种入侵都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威胁因素,因此,量化不同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下外来入侵生物和本土生物的食性组成差异,对于明确种间竞争强度,制定适合的管理对策至关重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比较了长江中下游西洞庭湖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不同的天然湿地和人工改造湿地中的入侵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与本土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食性组成及差异.2017年8月8-18日在西洞庭湖区不同人类干扰强度的栖息地中采集了两种消费者和5种潜在食物来源样品,共计91个.测定碳氮稳定同位素含量后,使用贝叶斯混合模型,估算不同食物来源对消费者的贡献.研究发现:在两种栖息地中克氏原螯虾与日本沼虾食性均有重叠,且在改造湿地中重叠度更大.与克氏原螯虾相比,日本沼虾消费更多的动物性食物.与天然湿地相比,在改造湿地中由于克氏原螯虾数量更多,与本土种竞争食物资源,克氏原螯虾和日本沼虾δ^(13) C比值都显著升高,食性组成均发生了变化,植物性食物来源比重增加.由于食性改变,在改造湿地中仅日本沼虾δ^(15) N比值显著下降,克氏原螯虾在两种栖息地中δ^(15) N比值无显著变化.本研究证明,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大,受干扰湿地中外来入侵生物对本土生物的影响增大.
    • 袁剑波; 黄敏
    • 摘要: “有人用电在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水域内打鱼,当我们靠近时,这些人借着雨夜逃跑了,现场有疑似作案用的船只和电鱼设备。”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常德市汉寿县森林公安局值班室接到了有关单位的报警电话。接警后,当班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发现两条无主船只,船上有用作动力的汽油机,还有部分未来得及销毁的电鱼设备和长筒雨靴、橡胶手套等,但现场没有搜到所捕获的鱼类。作案船主为谁?人数多少?他们去哪里了?是否为毁灭证据,他们又将非法所捕获的鱼类倒入了深水里?当时连目击证人都找不到,当班民警先行汇报后,遂将这两条船和现场物品予以暂扣处理。
    • 李忠武; 王磊; 冉凤维; 聂小东; 王诗兰; 肖林辉; 金昌盛; 陈佳
    • 摘要: 【目的】揭示西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的时空分布规律,阐明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来源,探究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APCS-MLR)模型在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中的适应性。【方法】采集沅江河口、湖泊近岸、湖泊远岸和湖泊中心的4个沉积柱共160个样本,对样本进行210Pb同位素定年和重金属含量分析,运用传统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APCS-MLR模型定量解析重金属的来源与绝对贡献率。【结果】从沅江河口到湖泊中心,As和Cd的平均含量逐步递减,Cr、Cu、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重金属含量自沉积物表层向中层呈升高趋势,并随水深的增加出现相对一致的波动。从时序上看,沉积物重金属自然源的绝对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人为源的绝对贡献率总体上升且超过自然源的绝对贡献率。其中,Cd的来源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其人为源在沅江河口和湖泊中心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28.77%和69.35%。【结论】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西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来源的绝对贡献率逐年上升,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最重要的因素。APCS-MLR模型能够简便、有效地应用于沉积物重金属来源的研究。
    • 彭平波; 谢志辉; 曾益波; 何木盈; 曾伟坤; 徐清明; 曾庆文; 王忠锁
    • 摘要: 为掌握西洞庭湖银鱼资源变化,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18年、2019年对西洞庭湖银鱼资源开展调查,共记录到4种银鱼,分别是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和大银鱼.研究表明,西洞庭湖银鱼在物种资源数量上为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大银鱼;在年际变化上,2018—2019年银鱼资源量大于2006—2007年银鱼资源量,并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9年较2006年减少42.18%左右,并且在2018—2019年调查中未记录到大银鱼.4个季度中夏季银鱼数量最多,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
    • 曾益波; 彭波涌; 刘鹏; 钟丽琴; 李跃飞; 谢弦攸; 解朝华; 丁浩
    • 摘要: 为掌握西洞庭湖越冬黑鹳(Ciconia nigra)的种群数量、空间分布、生活习性及影响因子,给洞庭湖黑鹳监测及保护提供依据.对湖南西洞庭湖2015—2019年越冬黑鹳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越冬黑鹳种群数量在48只左右,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结构以成鸟为主.越冬期黑鹳全部栖息在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浅滩生境,成群聚集;半边湖是黑鹳的主要栖息地点.觅食地最适水深为10—30 cm.夜栖在觅食地附近的芦苇丛中.2019年越冬期黑鹳主要行为活动以休息和觅食为主.食物以鱼类和螺类为主.气温影响黑鹳的活动频率.分析表明,越冬期黑鹳受到气候、水文、食物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干扰,应注意加强保护与监测.
    • 曾益波; 彭波涌; 刘鹏; 钟丽琴; 李跃飞; 谢弦攸; 解朝华; 丁浩
    • 摘要: 为掌握西洞庭湖越冬黑鹳(Ciconia nigra)的种群数量、空间分布、生活习性及影响因子,给洞庭湖黑鹳监测及保护提供依据。对湖南西洞庭湖2015—2019年越冬黑鹳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越冬黑鹳种群数量在48只左右,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结构以成鸟为主。越冬期黑鹳全部栖息在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浅滩生境,成群聚集;半边湖是黑鹳的主要栖息地点。觅食地最适水深为10—30 cm。夜栖在觅食地附近的芦苇丛中。2019年越冬期黑鹳主要行为活动以休息和觅食为主。食物以鱼类和螺类为主。气温影响黑鹳的活动频率。分析表明,越冬期黑鹳受到气候、水文、食物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干扰,应注意加强保护与监测。
    • 严广寒; 殷雪妍; 汪星; 王丽婧; 李莹杰; 李虹; 陈威
    • 摘要: 了解长江三口(藕池口、松滋口、太平口)和西洞庭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探究洞庭湖来水及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现存量的周年动态变化,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浮游动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为洞庭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和8月对长江三口及西洞庭湖18个断面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4门、40种,长江三口浮游动物密度为9~323个/L,生物量为0.006~0.319 mg/L,西洞庭湖浮游动物密度为9~45个/L,生物量为0.019~0.045 mg/L,枯水期与丰水期浮游动物密度差异显著,长江三口浮游动物密度均值(67个/L)高于西洞庭湖(23个/L);三口的优势类群为无节幼体(Nauplii)、桡足幼体(Copepodid)、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西洞庭湖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长江三口浮游动物Shannon-Wien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07和0.77,西洞庭湖分别为1.17和0.80。CCA分析表明,水温(WT)、总氮(TN)、总磷(TP)和正磷酸盐(PO 4-P)是影响长江三口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而WT、TN是影响西洞庭湖区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