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计算全息

计算全息

计算全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328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85216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中国兵工学会2011年光学与光电技术交流会、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等;计算全息的相关文献由7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素娟、王琼华、王辉等。

计算全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5216 占比:99.95%

总计:385396篇

计算全息—发文趋势图

计算全息

-研究学者

  • 刘素娟
  • 王琼华
  • 王辉
  • 王迪
  • 侯溪
  • 刘楠楠
  • 杨坤
  • 翟凤潇
  • 郝蕴琦
  • 吴高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樊海豪; 朱刘昊; 台玉萍; 李新忠
    • 摘要: 为研究高阶衍射级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基于计算全息法在空间光调制器的傅里叶平面产生了不同衍射级的完美涡旋光束,并利用球面波干涉法对其拓扑荷值进行了测量。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衍射级p上的整数阶和分数阶完美涡旋光束的拓扑荷值l都满足l=mp的关系,其中m是相位掩模板的拓扑荷值。并进一步对不同衍射级的光学涡旋阵列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学涡旋阵列中光学涡旋的拓扑荷值满足l=p的关系,高阶衍射级上的衍射光束比+1级衍射光束具有更大的轨道角动量。该研究为光学涡旋及光学涡旋阵列进一步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
    • 唐诗瑶; 闫军帅; 谢家俊; 沈炳林; 余文慧; 李艳萍; 胡睿; 屈军乐; 刘丽炜(指导)
    • 摘要: 利用数字微镜器件将目标图案投影在样品面的方法相比于传统光照明方式大大提高了光刺激系统的空间选择性,但其光能利用率较小。全息光照射通过调制频谱面实现光能量的重新分布,在实现复杂的选择性光刺激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能利用率。构建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选择性逐点光刺激系统,通过在数字微镜器件上加载结构变化的二维达曼光栅相位图实现对视场内任意位置和任意时序的选择性逐点光刺激。研究表明,系统不仅能够以不同轨迹(如方形点阵、圆、螺旋线等)对全视场进行逐点的二维扫描,还能够选取感兴趣区域以自定义路径进行逐点扫描。该系统的最大扫描视场可达到400μm,最小扫描步长为0.204μm,单个扫描光斑的峰值半高宽最小可达到1.5μm,单点扫描速度可达10 kHz。本系统适用于需要对样品进行高分辨光刺激或需要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实时刺激的光遗传研究中。
    • 姜嘉琪; Carmelo Rosales-Guzmán; 朱智涵
    • 摘要: 由于能够提供独特的光-物质交互界面,携带净轨道角动量的各类涡旋光束成为光场调控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光镊以及非线性光学领域都特别需要一种具有均一空间强度分布且无曲率相位梯度的"完美平顶涡旋"光束。针对这一问题,从理论出发基于超高斯模型提出"完美平顶涡旋"的复振幅计算全息产生技术,并利用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构成的数字傅里叶变换系统实验论证了"完美平顶涡旋"在焦场区域的可控产生与调控,重点阐述了在给定孔径限制条件下获取光滑涡旋奇点的强度控制原理及方法。
    • 李会; 桑新柱; 仲崇力; 秦秀娟; 王葵如; 颜玢玢
    • 摘要: 针对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全息显示分辨率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尺寸、高分辨率计算全息显示方法。本文利用计算机渲染或相关变换方法生成高分辨率输入图像,利用菲涅尔衍射算法和傅立叶变换并行计算提升全息图的分辨率,根据数字微镜器件特性进行衍射图像的时空复用与动态融合,有效提升计算全息显示的分辨率与动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大尺寸、高分辨率的动态全息显示效果,突破了数字微镜器件固有的像素数目及分辨率限制,使用像素分辨率为2K的数字微镜器件可显示8K甚至更高分辨率的重建图像,尺寸可以达到82 mm甚至更大。
    • 隋晓萌; 何泽浩; 曹良才; 金国藩
    • 摘要: 波前编码过程将计算全息所得的复振幅波前变换为与显示器件匹配的调制函数,是计算全息显示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的计算全息显示器件大多只能实现单一振幅或单一相位调制,因此需要将复振幅波前编码为相应的振幅型或相位型全息图。本文围绕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计算全息显示,综述了相位优化编码与复振幅转化编码的基本原理与算法步骤,分析了常见的波前编码方案框架,针对不同编码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讨论,为计算全息图波前编码提供方法选择参考。
    • 蔡志华; 王孝坤; 胡海翔; 程强; 王若秋; 张海东
    • 摘要: 单光楔补偿检测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鲁棒性和灵活性,但是在检测光路中存在多种误差耦合,误差解耦困难,影响了单光楔补偿检测的精度和可信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计算全息法(Computer Generation Hologram,CGH)标定单光楔补偿检测光路系统误差的新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单光楔补偿检测法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对CGH标定光楔补偿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口径为150 mm的单光楔补偿器设计了CGH,经分析可得CGH的标定精度为1.98 nm RMS,CGH标定后单光楔补偿检测精度为3.43 nm RMS,该精度能够满足大口径凸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检测要求。结果表明:CGH可以准确标定单光楔补偿器的位姿和检测光路的系统误差,解决了检测光路中误差解耦困难的问题,提高了单光楔补偿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CGH标定得到Tap#2和Tap#3的检测光路系统误差分别为0.023λRMS和0.011λRMS。
    • 王迪; 李赵松; 黄倩; 王琼华
    • 摘要: 传统的2D显示设备只能提供平面图像显示,无法使观看者获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为了使人们更真实地认识客观世界,显示技术从2D向3D发展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全息3D显示能为人眼提供3D物体全部的深度信息,因而被视作3D显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然而,3D物体的全息图计算量巨大,导致计算速度缓慢。为了能够实现实时动态的全息3D显示,计算全息图的快速生成技术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首先基于标量衍射理论介绍了全息3D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3D物体的数学描述形式分别介绍了基于点元法、面元法和分层法的三类计算全息图的快速生成方法,并概述了硬件加速法和深度学习法在全息图快速计算中的应用,最后对各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左鹏飞; 唐旭; 刘志晗; 伏燕军; 钟可君; 马百恒; 闫占军
    • 摘要: 在基于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s)的计算全息系统中,全息图的零级光斑以及多级衍射对光学重建图像的质量影响很大。本文提出了改进光路系统实现对计算全息重建图质量优化的方法。该方法在G-S算法下,通过在空间光调制器后方增加一个透镜和光阑;使经过空间光调制器衍射后的光线经过傅里叶透镜会聚,再将光阑放置在透镜的后焦面上。通过左右平移光阑的位置,使其在零级光斑和多级衍射的中心,从而滤除零级光斑和多级衍射来获得更高质量的重建像。本文中的光路也节约了空间占有率。实验采用了二维字母CGH和三维茶壶图像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在一般情况下的可行性。
    • 许可; 王星儿; 范旭浩; 刘耘呈; 余轩; 高辉; 熊伟
    • 摘要: 对实时彩色三维动态显示的追求激发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巨大的研究热情。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对高性能三维显示设备与技术的需求越发迫切。全息术是一种理想的三维显示方案,但传统光场调控器件却存在视场角狭窄、信息容量小等问题,阻碍了全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超表面作为一种新型光场调控器件,有望利用其像素尺寸小和光场调控能力强的特点在全息技术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本文主要从超表面全息器件的设计流程、调制方式、动态实现、制造技术四个方面给出了超表面全息十余年的概貌,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 隋晓萌; 何泽浩; 曹良才; 金国藩
    • 摘要: 计算全息能够在计算机中实现光学全息的波前衍射计算与波前数字编码,并通过相干光照射全息图重建物光波前.但其空间带宽积受现有数字调制器件限制,光学重建受振幅编码或相位编码引入的噪声影响.复振幅全息利用现有的光电调控器件实现全息图复振幅波前编码,避免振幅项或相位项的损失,兼有高运算效率、高空间带宽积和高重建精度等优势.基于双相位的复振幅光场调控方法因其理论完备性高、光学系统方案成熟,在复振幅计算全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全息三维显示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复振幅计算全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分析已报道的复振幅全息方案,重点介绍复振幅的双相位调制原理与基于双相位原理的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复振幅全息显示系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