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光调制器

空间光调制器

空间光调制器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00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3216024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光学精密工程、光电工程、红外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4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坛、五省一市光学学会联合年会暨十三省市光学学会联合年会等;空间光调制器的相关文献由189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琼华、王迪、宣丽等。

空间光调制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16024 占比:99.99%

总计:3216355篇

空间光调制器—发文趋势图

空间光调制器

-研究学者

  • 王琼华
  • 王迪
  • 宣丽
  • 张健
  • 张洪鑫
  • 王华
  • 穆全全
  • 吴丽莹
  • 戴琼海
  • 曹召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蒋宗铧; 田昕; 杨晋陵
    • 摘要: 鬼成像是一种能够透过大雾等恶劣环境的成像技术。针对传统鬼成像重建图像存在噪声较多、图像对比度较低等问题,将非局部广义全变分方法用于鬼成像的图像重建之中,提出基于非局部广义全变分的计算鬼成像重建方法。所提方法构造了一种非局部相关性权重设计梯度算子,将其代入全变分重建算法中,使得重建的图像能有效去除噪声的同时实现细节较好的还原。首先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提方法的峰值信噪比相对其他方法提升1 dB左右,且具有更好的主观视觉效果,进而设计并搭建实验平台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在去除噪声和细节重建等方面的优越性。
    • 李勇; 何良波; 詹建东; 黄凯
    • 摘要: 提出了一种数字全息图(DH)与计算机制全息图(CGH)结合的虚实混合场景全息三维显示方法。首先采用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图记录真实场景三维信息。接着根据空间光调制器像素间距对DH进行采样频率变换。然后在频域对变换后的DH进行高通滤波及场景的缩放、面内旋转、平移等操作。最后采用双极强度法计算虚拟场景的CGH。计算中,将处理后的DH作为双极强度叠加的初始值,从而实现了真实和虚拟场景全息图的融合。搭建彩色动态全息三维显示系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对商用反射式液晶4 K投影仪进行了改造,实现了30 fps的彩色动态全息三维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DH和CGH的高效融合,为虚实混合场景动态全息三维显示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 王智斌
    • 摘要: 光致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全息材料,相比于常规的银盐材料、重铬酸盐明胶等,具有光学性能好、性能价格比高、支持大规模生产等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光致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随后分别从角度复用存储、二维正弦光栅直写、全息图像记录等方面,概述了基于光致聚合物的全息显示技术要点。随后对比了传统材料卤化银乳胶和新型材料光致聚合物的信息存储性能,结果表明光致聚合物衍射效率更高,且不需要后湿化学处理,综合应用效果更好。
    • 张思琪; 周思翰; 杨卓俊; 许智; 兰长勇; 李春
    • 摘要: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无掩膜光刻是光刻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数字微镜器件芯片集成度与性能的提高,数字微镜器件无掩膜光刻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字光刻技术。由于可灰度调制的光反射式“数字掩膜”替代了传统光刻中使用的预制物理光掩膜版,该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光刻制版流程,提高了光刻的灵活性,广泛应用于平面微纳器件、超材料、微流控器件、组织生物研究等领域。从数字无掩膜光刻原理出发,简要介绍了典型匀光照明系统结构与微缩投影系统结构,进而介绍了面向平面光刻的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灰度光刻技术以及三维微立体光刻技术的进展。最后,列举了几类典型的数字无掩膜光刻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郑崇辉; 王天枢; 刘哲绮; 杨翘楚; 刘显著
    • 摘要: 为了加快基于深度学习的轨道角动量光束识别模型的训练速度,提出使用迁移学习的方式识别轨道角动量光束,并利用次谐波法生成大气湍流相位屏仿真大气湍流,以空间光调制器加载相位屏的方式搭建模拟湍流环境,基于迁移学习的轨道角动量光束识别系统在弱湍流和中湍流环境下均获得了90%以上的识别率。并与传统深度学习方式在模型训练速度、识别率等方面进行性能对比,证明了在弱、中湍流环境中,基于迁移学习的轨道角动量光束识别方法在保持较高识别率的前提下可以减少训练时间。
    • 刘枭; 杨洪鑫; 林洪沂; 温志伟; 宋硕
    • 摘要: 全息技术通过精确“裁剪”光场,可以模拟具有运动视差和深度线索的真实立体场景,为观众提供裸眼立体视觉的增值体验。激光全息技术与展览展示相结合,可广泛应用于展览中心、博物馆、博览会、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城市规划馆等展示场所。全新的展览方式,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也为会展行业开辟了新的营销思路。本文分析了交互式、全彩、宽视角等激光全息技术在展览展示中的应用,总结归纳其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激光全息技术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全息技术与展览展示的结合、光源选择、散斑抑制、关键器件研发、外围环境条件等)以及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 张峰; 李博骁; 田蕾; 聂杰文; 杨海宁
    • 摘要: 水下无线光传输以蓝绿激光为载体,传输速度快,实时性强,在海洋勘探、海洋通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光束自身的发散及其受水吸收和散射作用影响,导致传输过程中能量损失,接收端信号微弱。为了提高光束在水中的传输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哈达玛基编码算法的光束整形模块,通过空间光调制器对波前相位进行调制,将光束分为参考光束和调制光束,并通过四步相移计算两种光的相位角,在多次变换中寻找最优全息图,聚焦接收端处的光束,减小光能经过水下信道后的损失。该研究成果有效地提升了不同距离下接收端的能量,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越精细,光束聚焦效果越好,达到了15 m处接收端中心能量2.3倍的提升。
    • 李新忠; 朱刘昊; 樊海豪; 魏文军; 马鑫; 秦雪云; 胡华杰; 台玉萍
    • 摘要: 结合光束塑形技术、坐标变换技术、傅里叶相移定理,成功产生了霍曼转移结构光束,其具备相位梯度,从而拥有在微观世界中输运粒子的能力,并且大小、结构、相位梯度,均可任意调控,在应用中可依据实际需求对光束进行相应的调整。搭建光镊实验光路,并使用霍曼转移结构光束对聚苯乙烯粒子进行了操控,其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可以使粒子完美的沿着轨道进行输运。该研究在光学微操纵特别是粒子的变轨运输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余丽红; 沈冬; 郑致刚
    • 摘要: 提出了一种以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OS SLM,以下简称SLM)为基础的投影拼接式光取向技术。通过结合SLM和二维移动平台可以实现任意尺寸、任意几何相位图案化分布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备。基于此技术,通过连续扫描曝光的方法制备了多种液晶光学元件:一维偏振光栅、二维光栅、微透镜阵列和全息图。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连续相位分布的光学元件的制备和扩大光学元件的口径;尺寸为25.4 mm×25.4 mm的一维偏振光栅的衍射效率达到98.32%,且各区域误差不超过1%;可以仅改变加载到SLM上的曝光图样,实现二维周期性或其他复杂图案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备。基于SLM的投影拼接式光取向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工艺简单、可实现任意尺寸光学元件制备等特点,可以进一步推动液晶光学元件的发展和实际应用。
    • 李博骁; 张峰; 田蕾; 聂杰文; 杨海宁
    • 摘要: 水下光传输作为海洋探索的关键技术,具有光束固有的高带宽、低时延、传输距离可观等优势,在水下光通信、光成像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传输特性受光束的发散以及水体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导致严重的光束能量损失,大大限制了传输距离和信噪比等关键传输性能。为了提高光束在水体中的传输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光束整形模块,通过空间光调制器对波前进行编码调制,结合遗传算法的寻优能力实现最佳波前整形全息图,进而补偿水体对该光束的相位调制。基于此原理,开展了水下20 m内验证实验,实现接收端中心能量约5.6倍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