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词汇化

词汇化

词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4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57923篇;相关期刊495种,包括文教资料、语文学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中国语言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等;词汇化的相关文献由113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红妮、李思旭、张成进等。

词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1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7923 占比:99.76%

总计:559247篇

词汇化—发文趋势图

词汇化

-研究学者

  • 刘红妮
  • 李思旭
  • 张成进
  • 叶建军
  • 王用源
  • 董秀芳
  • 雷冬平
  • 张谊生
  • 陈昌来
  • 李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杨朋飞
    • 摘要: 由于动宾短语“V+O_(1)”的词汇化,构式“X+V+O_(1)+O_(2)”可以演变为构式“X+VO_(1)+O_(2)”,相同的语义成分表达不同的句法关系,分属不同的构式,这体现了构式的历时动态性。在构式“X+V+O_(1)+O_(2)”中,动词“V”关联两个宾语,应为三价动词。由于构式义可以为动词添加参与者角色,因此,二价动词可以准入构式。“X+V+O_(1)+O_(2)”形式数量增多,加之“V_(2)价”与“O_(1)”的关系较之“V_(3价)+O_(1)”更为紧密,可以理解为“X+[V+O_(1)]+O_(2)”。这既为构式中动宾短语“V+O_(1)”的词汇化提供了语义基础,也为动宾动词“VO_(1)”后带宾语提供了形式依据,从而促使构式“X+VO_(1)+O_(2)”的出现。在构式“X+VO_(1)+O_(2)”中,“VO_(1)”具有[+抽象]的语义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V”和“O_(1)”自身语义抽象;二是“VO_(1)”喻化造成的抽象;三是由于“O_(2)”的语义造成的抽象。
    • 何鑫
    • 摘要: “所有”在上古汉语时期属于“所+VP”这一类名词化结构,是结构可分析为“所+有”的名词性成分,指“领有的东西”,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表属性的形容词,指“一切的、全部的”。这一变化不是偶然的、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由句法结构到词汇这一漫长的词汇化过程,符合汉语言中词汇化的客观规律。文章在结合汉译佛经材料和同时代本土文献材料用例的基础上,对“所+有”这一结构的词汇化过程进行客观描写,探讨其词汇化及语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论证说明其在句法和语义上彻底演变成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的时代,并结合汉译佛经和本土文献中用例情况的对比,对近代汉语的分期问题做进一步的材料补证。
    • 李怡林; 刘红妮
    • 摘要: “碰巧”是由动词语素“碰”和形容词语素“巧”构成的契合义评注性副词。它由动补结构“碰巧”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清中期,句法上经历了连谓前项,动补短语→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的演变。动补短语“碰巧”暂时不会消失,它将在较长一段时期与评注性副词“碰巧”并存。在“碰巧”的词汇化过程中,其词汇化动因为语义因素、韵律因素和句法因素,词汇化机制为重新分析和心理组块。
    • 李素贞
    • 摘要: 本文运用动态范畴化理论,对“结果”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的词汇化过程发生了相邻范畴间的跨越,其间“结果”的名词范畴自身发生渐变,“结果”的语法化过程发生了名词范畴与连词范畴的互动与跨越。
    • 黄雅洁
    • 摘要: 现代汉语中存在具有[+闭口][-言说]语义特征的词“绝口”单独修饰表“赞扬”义言说动词的用例。通过考察“绝口”的历时演变进程,得出这一存在语义矛盾性的句法现象出现于民国时期,是在“绝口”词汇化、语法化的过程中,受到认知语境的作用及主观化的语用推动,使得“绝口”的语义特征消退,从而单独修饰“赞扬类”言说动词的。
    • 史明玮; 吕宜泽
    • 摘要: 网络新词“长草”是动宾式复合词,表示“购买欲望的产生和增加”。它是动宾短语“长草”词汇化的结果,其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动宾短语“长草”→动宾式不及物动词“长草”→动宾式及物动词“长草”,“长草”的词汇化表现为语境扩展、语义组合性消失和句法可变性降低,形成动因主要是概念隐喻、谓词转喻。
    • 叶建军
    • 摘要: 副词“其实”萌芽于五代,成熟于宋代,是由体词性偏正短语词汇化而来的。“其实”词汇化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韵律制约和词汇双音化,二是处于谓词性成分前,三是“其”的语义脱落和“实”的语义虚化,四是使用频率升高。“其实”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副词“其实”兼有表示实情和表示逆接的关联功能,而表示逆接的关联功能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其实”的关联功能在宋代就得到了扩展:其一,关联的小句由一个扩展为多个;其二,具有篇章关联功能;其三,用来转换话轮。
    • 程润峰
    • 摘要: 古代汉语中,名词“实名”并非是由并列短语词汇化而来,而是由偏正短语和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实名”进一步向副词语法化,即出现了副词化的现象。“实名”兼有描摹和评注两种副词性用法,后者是前者再语法化的结果。两者在副词意义、句法搭配、副词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 李思旭; 庞金珍
    • 摘要: “多一半”是个数副兼类词:数词“多一半”表示超出总量的二分之一和强调义;副词“多一半”表示对事件进行揣测的大概、通常义。“多一半”元代词汇化为数词,清代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副词。语义演化的历程是从数量到程度,再到揣测。词汇化的动因主要有句法位置的改变、主观性、隐喻、非范畴化等。
    • 张丽梅
    • 摘要: 对“无所”跨层词汇化的过程、特点、演变动因和机制进行了探析。“无所”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作动宾短语;二是组成“无所X”的跨层结构,层次是“无/所X”,意思是“没有X的东西、事情、人……”。在历时发展中,跨层结构“无所”发生了词汇化。“所”作特殊代词的功能消失,逐渐演变为语素,进入跨层词汇化形成的双音词之内,与“无”组合形成双音节否定副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