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文书画

诗文书画

诗文书画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书法、篆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53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紫禁城、文学自由谈、中华诗词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等;诗文书画的相关文献由1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曦林、徐书城、田海滨等。

诗文书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5.6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353 占比:94.27%

总计:2496篇

诗文书画—发文趋势图

诗文书画

-研究学者

  • 刘曦林
  • 徐书城
  • 田海滨
  • 闫立群
  • 顿长彬
  • 一瀚
  • 万新华
  • 严秋声
  • 任宝龙
  • 任道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朴航
    • 摘要: 在西湖的新十景中,我对『云栖竹径』是情有独钟的。我钟情这里的静谧、安逸、远离尘嚣,更钟情这片『龙吟森森,凤尾细细』的竹海林地,我甚至愿意在此接受灵魂的熏陶与洗礼。竹,别号“修篁”。这个因为长相平常的物种常常被我们淡忘。其实,她以其坚韧、挺拔、正直、虚心的品质,让古往今来无数风骨不凡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追捧、为之颂扬,以至于诗文书画有竹的英姿、庭前屋后有竹的倩影、桌上碗里有竹的美馔。咱们杭州的老市长苏东坡爱竹、咏竹、画竹,以至于达到嗜竹如命的地步,他撂下一句狠话:“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豪纵无比的辛弃疾也有此喜好:“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 苏春玲
    • 摘要: 明末清初,时局动荡,画坛也形成了两大阵容。一方“识时务”成为大清的子民;另一方则以“大明遗民”自居,对清朝统治者持不合作的态度。这批“不合作”的画家之中,有四位以出家的方式避世,人称“四僧”。“四僧”中,八大山人与石涛为明室宗裔,渐江与尧残也是忠于明室的子民,他们都对明王朝忠心耿耿,不甘臣服于新朝。然而明王朝大势已去,终无力挽狂澜,复明不可期,志不可遂,便循人空门,以诗文书画抒发情感。
    • 摘要: 不久前,由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北京画院、安吉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艺者仁心——纪念诸乐三诞辰120周年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汇集作品90余件,从“诗文书画有真意——诗画”“山川灵秀集腕底——书法”“博雅通达求巧意——篆刻”“以艺为家桃李芬——教学”四个角度入手,全面回顾诸乐三的创作经历和艺术人生。
    • 李树华
    • 摘要: 中国文士阶层有“以文会友”的传统,“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的雅集现象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独特景观,诸如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为历代文坛佳话,诗文书画歌颂不绝。传统的文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游山玩水、诗酒唱和、书画遣兴与文艺品鉴,因而带有很强的游艺功能与娱乐性质,以文会友、切磋文艺、娱乐性灵为基本目的。文人雅集最重要的特征是随意性,而正是这种随意性与艺术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历代文人雅集中产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艺佳作。
    • 李莎
    • 摘要: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文士,其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同时,他一生经历颇丰,每到一处都留下许多的作品与佳话。本文拟将苏轼一生的行踪及其诗文书画结合起来,以“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为主题来展开美术学科统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本课程所涉及学科有美术、语文、历史和地理,在项目式学习的所有活动中,鼓励学生以个人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构建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生活中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课程的实施,探寻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
    • 杨元惺; 邢千里
    • 摘要: 诗意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它与数千年来中国人难以割舍的自然情怀有关,也与言说不尽的乡愁传统有关。不论是贵胄高士或者坊间百姓,也不论是诗文书画或者雅乐民歌,诗意总是或明或暗地贯穿始终。这种写意般的诗意气质在精神深处构建起中国摄影的基本底色,与以神性人文为特征的西方摄影区别开来。
    • 朱思婷
    • 摘要: 元朝书法家赵孟頫是赵匡胤的后代,祖.上几辈都是宋朝重臣。他十四岁时袭了父亲的官爵,宋朝却很快覆亡。他回到故乡,潜心于诗文书画。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御史程巨夫奉忽必烈之命到江南寻访“遗逸”(避世的大才),他发现赵孟頻后如获至宝,将其带到京师面见忽必烈。忽必烈见赵孟頻谈吐不俗、气宇不凡,也是喜出望外。
    • 邹祥建
    • 摘要: 金琮(1449~1501)字元玉,明代金陵人,尝游赤松山(今属浙江),爱其风景幽美,遂自号赤松山农,自幼聪颖,诗文书画俱佳,不屑仕途,一生过着读书明道、悠然自在的布衣生活。金琮的书法艺术深得后世赞誉,其影响甚至高于名满海内的"吴门四家",惜其传世的书作甚少,后人未能窥见其前后书风演变之大略。金琮能够成为享誉金陵书坛(1)的一代大家实属不易。《书林纪事》载:"元玉家有极高明楼,每夜学书燃烛一枝,月燃三十支,寒暑无间。"
    • 孙列
    • 摘要: 当今艺坛,王学仲是屈指可数的书法大家。数十部书法、诗文论著立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位受邀公派赴日讲学书法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数届连任副主席,首倡并督办五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得主,等等,任取其一,恐凡夫一生难就。但他自己却说:"作为国画家,徐青藤、齐白石等人都给自己的诗文书画定过名次,我素来没有给自己的喜好排座次的习惯。
    • 张艳燕
    • 摘要: 一、文徵明及其大草书法简介文徵明作为明代吴中地区文艺界的翘楚,在诗文书画等艺术上均有一定的造诣,书艺上尤以小楷最为精绝。在其四十岁至五十余岁期间,曾专心研习大字草书,但因其精研草法的时间并不长,致使留下来的大草作品并不多见。1.文徵明家学渊源及学书经历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又改字徵仲,因祖籍为衡山县人,字号衡山居士,后人称文衡山,其斋号为停云馆,官至翰林院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