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负压引流管

负压引流管

负压引流管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9086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医疗装备、齐鲁护理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年台丽温三地外科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暨第一届全国激光美容大会(第二届全国颅颌面专题研讨会、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管理学术研讨会等;负压引流管的相关文献由598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清强、李春晖、刘艳姣等。

负压引流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9086 占比:99.97%

总计:329193篇

负压引流管—发文趋势图

负压引流管

-研究学者

  • 宋清强
  • 李春晖
  • 刘艳姣
  • 周婷婷
  • 周钰杰
  • 汪丽萍
  • 陈伟
  • 顾建美
  • 丁新宇
  • 任建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君; 王晓青; 宋潇
    •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急诊手术中放置切口皮下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腹部急诊手术的15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780)和对照组(n=780).研究组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切口缝合.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及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54%)低于对照组(3.21%)(P<0.05);观察组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放置切口皮下负压引流管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邢化志; 刘伟; 夏万里; 付文生; 汪端; 谷士海; 蔡亮
    •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放置一根30#多孔胸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VAS评分及CRP及PC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引流管留置时间和胸腔总引流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30#多孔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再次胸腔穿刺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肺不张、漏气、积液或积气等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和术后5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的CRP及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30#多孔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胸腔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炎症状态.
    • 李乐英
    • 摘要: 为探讨负压引流接管在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将90例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接管填塞肛管,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脱脂纱布块填塞肛管.对比两组术后敷料渗血、再次出血量、创面水肿及疼痛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敷料渗血程度、再次出血量、创面水肿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痔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接管,可减少敷料渗血及再次出血量,降低创缘水肿发生率及减轻疼痛.
    • 拜都如拉·艾尼吐; 凯撒尔·吾甫尔; 车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术后残腔内放置负压引流管与传统"橡皮条"引流+加压包扎的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100例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胸外科在2015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胸壁结核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引流+加压包扎,实验组患者术后残腔内放置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残腔积液2例,无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残腔积液3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性显著(χ2=0.005,P0.05),手术后随访时间,最长为3年,最短为1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41±0.72)年.随访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复发患者数分别有7例和1例,复发率分别为14%和2%,复发率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 进行胸壁结核手术后,在残腔内放置负压引流装置,患者的并发率有显著降低,同时满意度有所提升,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夏少锋
    • 摘要: 目的 探究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引流,n=40)与对照组(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n=56),其中对照组分为单管引流组(对照A组,n=30)与双管引流组(对照B组,n=26).比较3组术后临床恢复指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胸腔穿刺率.结果 实验组胸腔总引流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A组、对照B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的26.67%、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次胸腔穿刺率为2.50%,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的20.00%、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住院费用,缓解疼痛,降低二次胸腔穿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旭; 杨俐伶; 简凤
    • 摘要: 喉癌在耳鼻喉科领域位居第三,治疗目前以手术为主,术后创伤大,头颈组织疏松,血运丰富,引流管护理质量可影响治疗的效果.回顾分析1例双侧声门型喉癌术后颈部负压引流的护理经过,总结护理经验,此例患者术后引流管放置7天,护理得当,恢复良好.
    • 刘燕群
    •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3M弹力胶带H形固定在综合鼻整形术后鼻腔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笔者科室行综合鼻整形且留置鼻腔负压引流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带及方法固定,观察组用3M弹力胶带H形固定法,比较两组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松脱例数、患者担心脱落例数、患者自感活动不便例数及反复粘贴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胶布固定方法相比,采用3M弹力胶带的H形固定法固定牢靠,安全性高,患者舒适度更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周荷妹; 钱利强; 王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术中预防性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1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TEP术中未预防性放置负压引流管,研究组接受TEP术中预防性放置负压引流管.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都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考虑到大多数血清肿不需要临床干预以及腹膜自身强大的吸收能力,预防性放置负压引流管不需要做常规推荐.
    • 武志强; 张耀军; 刘江; 李建刚; 阿合提别克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负压引流管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44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放置负压引流管,将患者分为负压引流组356例,常规组38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744例患者中术后有37例(4.97%, 37/744)出现切口感染,包括术后浅部切口感染26例(3.50%,26/744)和术后深部切口感染11例(1.48%,11/744),其中负压引流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1例(3.09%,11/356),包括浅部切口感染9例(2.53%,9/356)、深部切口感染2例(0.56%,2/356);常规组术后切口感染26例(6.70%,26/388),包括浅部切口感染17例(4.38%,17/388)、深部切口感染9例(2.32%,9/388);负压引流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3.09%,11/356)较常规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6.70%,26/388)低、且负压引流组术后深部切口感染发生率(0.56%,2/356)也较常规组(2.32%,9/38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放置负压引流管可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深部切口感染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