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重元素

超重元素

超重元素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1083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新闻爱好者、百科知识、中国科技术语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二OO九年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第五届“超重核研究”研讨会等;超重元素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君清、吴晓蕾、徐瑚珊等。

超重元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1083 占比:99.52%

总计:21185篇

超重元素—发文趋势图

超重元素

-研究学者

  • 李君清
  • 吴晓蕾
  • 徐瑚珊
  • 秦芝
  • 郭俊盛
  • 白静
  • 范芳丽
  • 丁华杰
  • 丁晓彬
  • 吴锡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天成; 潘高远; 俞友军; 董晨钟; 丁晓彬
    • 摘要: 通过系统地考虑相对论效应、价壳层电子之间的电子关联效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和Breit相互作用,使用基于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MCDHF)方法的GRASP2K程序,系统地计算了超重元素Og(Z=118)及其同主族元素Ar,Kr,Xe和Rn的原子及其一价至五价离子的电离能.为了降低电离能中来源于未完全考虑电子关联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使用外推方法对超重元素Og及其同主族元素Rn的原子及一价至五价离子的电离能进行了外推.外推得到的Rn^(0-5+)和Og^(+)的电离能与实验值和其他理论值吻合得很好.这些结果可用于预言超重元素Og的原子和化合物未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除此之外,相对论和非相对论情况下超重元素Og及其同主族元素Ar,Kr,Xe和Rn的原子价壳层电子轨道束缚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受相对论效应影响,超重元素Og中的7s和7p1/2轨道出现了很强的轨道收缩现象,7p1/2和7p3/2轨道出现了很强的分裂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会导致超重元素Og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异于同主族其他元素.
    • 周小红; 张志远; 甘再国; 许甫荣; 周善贵
    • 摘要: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超重核素是指考虑了壳效应才存在的原子核.探索原子核存在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极限始终是核物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迄今,在实验上合成和鉴别了百余种超重核素,将化学元素周期表从92号扩展至118号元素,完成了周期表上第七周期元素的填充.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 HIAF)将于202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超重元素和核素研究是其重要研究目标之一. HIAF的超导直线加速器能够提供能量可调的强流重离子束流,将为合成超重新元素和探索理论预言的超重核稳定岛提供重大机遇.本文介绍了基于HIAF的超重元素和核素研究计划,对超重核研究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综述,重点描述了基于重离子诱发的熔合反应和多核子转移反应的电磁谱仪以及实验测量装置.本文针对超重新元素和核素的合成研究、超重核结构和性质研究、超重核素产生机制研究、超重原子结构和元素化学性质研究分别进行了研究计划的介绍,最后对超重核研究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总结.
    • 王颖霞
    • 摘要: 在113、115、117和118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确定之后,现有的元素周期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格.新元素的获得将开启第8周期.第8周期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会怎样变化?新元素是否依然遵从现有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有无尽头?新元素合成的意义何在?文章在回顾周期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给出简要的讨论.
    • 李新潘
    • 摘要: 文章从超重元素存在的可能性、寻找天然超重元素的尝试,人工合成超重元素、理论计算预测超重元素性质、模拟实验探究超重元素性质五个方面介绍了超重元素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就研究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 Matthias Schadel; 郭抒
    • 摘要: 人们通常把104号元素及以后的元素称为超重元素或者超锕系元素或锕系后元素。近几年来,核化学家在气相及液相的超重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书提供了从104号元素到超锕系元素或超重元素的完整报道,涵盖它们的原子核性质以及在重离子加速器下的核反应产物。
    • 摘要: 据美国RAM(Researchand Markets)市场调研分析师的一项最新报告,未来几年,全球聚氨酯涂料(PU涂料)将实现快速增长。背诵元素周期表的学生可能又要再多记忆一个元素了。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近日表示,他们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 董丽
    • 摘要: 由瑞典伦德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确定了一种原子序数为115的新元素存在。这项试验在德国GSI研究机构内开展,结果证实了俄罗斯的研究人员之前的报道。这种新的超重元素还没有命名。
    • 摘要: 去年,德国科学家开始着手合成宇宙中已知的最重的元素——第119号元素。在之后的5个月时间里,他们一直尝试将两种较轻的原子融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原子核中有119个质子的较大原子。与其他人工合成的超重元素(原子核中拥有103个(含)以上的质子)相似,119号元素会在不到几百微秒的时间内衰减。
    • 方晨
    • 摘要: 继2012年114和116号元素获得正式命名之后,最近,瑞典隆德大学物理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又发现了115号元素存在的证据,验证了10年前俄罗斯和美国实验合作组的结果。这些超重元素的人工合成,既是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玩的“游戏”,也是一场竞争激烈的国际比赛。
    • 范芳丽; 秦芝; 白静; 吴晓蕾; 范富有; 王洋; 田伟; 赵梁; 郭俊盛
    • 摘要: 通过对超重元素Sg的同族元素Mo和W在负载有萃取剂α-安息香肟的聚四氟乙烯载体上进行吸附实验,为利用萃取色谱法在线研究超重元素Sg的液相化学行为提供基础.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Mo和W的最大吸附率可分别达到92%和87%,且Mo的吸附动力学较W快.在混合酸体系HF/HNO3中,由于Mo和W与阴离子F-形成化合物的能力不同,导致它们的吸附行为有明显的差别,这为比较超重元素Sg的化学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温度对Mo和W的吸附分配系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们的吸附效率都有所减小,但Mo和W在负载有萃取剂α-安息香肟的聚四氟乙烯载体上的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的.%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group 6 elements Mo and W on the a-benzoinoxime/PTFE material wa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aqueous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aborgium (Sg, element 106).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al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Mo and W can reach 92% and 87%,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Mo is faster than W in 1 mol/L HNO3 solution. In HNO3/HF mixed acid solut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ehavior of both elements under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HF. This is because W has a stronger tendency for forming anionic species with fluoride ion than Mo. Moreover, the sorption process of Mo and W isex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and their adsorpt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