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骨缺损

软骨缺损

软骨缺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45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645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国际骨科学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第六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等;软骨缺损的相关文献由14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柳、葛志强、裴国献等。

软骨缺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6.2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5645 占比:93.51%

总计:6037篇

软骨缺损—发文趋势图

软骨缺损

-研究学者

  • 杨柳
  • 葛志强
  • 裴国献
  • 夏亚一
  • 卢世璧
  • 张一
  • 王富友
  • 陈雷
  • 刘文忠
  • 张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布雨; 张勇; 李飞非; 董晓宇; 邓江; 阮世强
    • 摘要: 背景:骨软骨的缺损修复是目前骨科医生面对的一大挑战,当前的治疗手段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组织工程的发展为骨软骨缺损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参与骨骼生长发育和修复的重要因子,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近些年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软骨发育也有影响。目的:从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骨和软骨2个方面的影响,探讨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并通过总结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各类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情况,为治疗骨软骨的缺损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软骨细胞,软骨缺损,骨缺损,间充质干细胞,信号通路”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以“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Chondrocytes,Cartilage injury,Bone injury,MSC,Signaling pathways”为检索词,检索2012-01-01/2022-07-01收录的有关骨软骨缺损修复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作用机制及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与结论:(1)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并且能够维持软骨细胞表型来维持软骨的特性。(2)骨形态发生蛋白2通过调节软骨细胞的糖代谢来控制软骨发育。(3)骨形态发生蛋白2通过经典Smad 1/5/8信号通路对成骨起作用,但成软骨的机制尚不清楚。(4)骨形态发生蛋白2目前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骨缺损修复领域,关于软骨的缺损修复研究较少,如何阻止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使软骨细胞向肥大软骨细胞的转化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侯钰熙; 张然; 武秀萍; 张清梅; 李冰
    • 摘要: 背景:水凝胶是一类有弹性的生物材料,表面光滑,含水量高,有望成为软骨再生的候选材料.目的:文章综述了仿生水凝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1986-2021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ydrogel,cartilage regeneration,cartilage defect,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初检文献3 665篇,筛选后对86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用于合成仿生水凝胶的天然聚合物包括蛋白质基材料(如明胶、胶原蛋白和丝素蛋白等)和多糖材料(如透明质酸、壳聚糖和藻酸盐等),合成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等,这些材料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通过交联这一方式可以使合成仿生水凝胶在具备更多的优势同时规避一些原材料的不足.②当前阶段已研究的仿生水凝胶材料各有优劣,例如通过紫外光交联的硫酸软骨素-聚乙二醇材料具有一定的抗炎特性,也可促进软骨组织再生,然而其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成熟能力有待加强;通过紫外光交联合成的明胶-羟基磷灰石材料细胞接种效率高,生物相容性较好,但是尚未有实验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其上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环境复杂性不足且观测周期较短,仍需进一步验证;酶促交联合成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能促进软骨基质形成,压缩模量变化范围大,然而其在改善软骨基质形成过程中也存在相应副反应.③因此,仿生水凝胶是软骨组织工程中具有较大优越性及应用潜力的新材料,目前仍然未出现较为完美的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软骨缺损的仿生水凝胶材料,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出性能更加完备的仿生水凝胶材料.
    • 刘莹松; 郭晓鹏; 魏明珠
    • 摘要: 背景: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转化生长因子β3与藻酸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修复软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但是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3与海藻酸钠水凝胶复合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损伤的研究较少.目的:对比海藻酸钠水凝胶与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分别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备用;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3海藻酸钠水凝胶复合物;移植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与水凝胶等体积混合.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膝关节软骨缺损,随机分3组:损伤组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植入海藻酸钠水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观察组植入转化生长因子β3海藻酸钠水凝胶复合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术后12周时取材,分别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与RT-PCR检测.结果 与结论:①大体观察:术后12周时,损伤组缺损部位由大量肉芽组织填充,对照组由半透明状软骨样组织填充,观察组由新生组织填满;②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番红O染色可见,损伤组缺损部位被较多的纤维组织填充,中央部位存在较大的缝隙;对照组可见较多的软骨样组织与成纤维组织,表面欠规则,材料大部分降解,材料周围由大量的骨小梁包绕;观察组可见大量的软骨样组织,表面较光滑且结构较致密,类似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③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损伤组仅见极其微弱的阳性染色,对照组、观察组可见阳性染色,并且观察组的阳性着色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④RT-PCR检测:对照组再生软骨组织的Ⅱ型胶原、Sox9、糖胺多糖mRNA表达均低于观察组(P<0.05);⑤结果表明: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海藻酸钠水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可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提升关节软骨基因的表达.
    • 刘莹松; 郭晓鹏; 魏明珠
    • 摘要: 背景: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转化生长因子β3与藻酸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修复软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但是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3与海藻酸钠水凝胶复合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损伤的研究较少。目的:对比海藻酸钠水凝胶与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分别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备用;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3海藻酸钠水凝胶复合物;移植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与水凝胶等体积混合。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膝关节软骨缺损,随机分3组:损伤组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植入海藻酸钠水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观察组植入转化生长因子β3海藻酸钠水凝胶复合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术后12周时取材,分别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与RT-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大体观察:术后12周时,损伤组缺损部位由大量肉芽组织填充,对照组由半透明状软骨样组织填充,观察组由新生组织填满;(2)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番红O染色可见,损伤组缺损部位被较多的纤维组织填充,中央部位存在较大的缝隙;对照组可见较多的软骨样组织与成纤维组织,表面欠规则,材料大部分降解,材料周围由大量的骨小梁包绕;观察组可见大量的软骨样组织,表面较光滑且结构较致密,类似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3)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损伤组仅见极其微弱的阳性染色,对照组、观察组可见阳性染色,并且观察组的阳性着色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4)RT-PCR检测:对照组再生软骨组织的Ⅱ型胶原、Sox9、糖胺多糖mRNA表达均低于观察组(P<0.05);(5)结果表明: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海藻酸钠水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可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提升关节软骨基因的表达。
    • 黄玉文; 秦煜; 李书振
    • 摘要: 细胞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其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多能基质细胞,可以从骨组织、脂肪组织、滑膜组织等多种自体和同种异体组织中分离和分化,具有减轻炎症并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目前已逐渐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替代细胞疗法。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给药途径、最佳剂量、注射频率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做一综述。
    • 陈磊; 郑蕊; 杰永生; 綦惠; 孙磊; 舒雄
    • 摘要: 背景: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已证实,脂肪来源的血管基质成分局部移植可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复合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雌兔双侧腹股沟脂肪垫,利用酶消法获得血管基质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特异性蛋白,观察其成脂、成骨与成软骨分化能力。将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实验组)、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软骨诱导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分别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一体化支架上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软骨相关基因表达,二甲基亚甲基蓝比色法测定胞外基质中糖胺多糖含量。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高表达CD44、CD105与CD90,低表达CD14、CD19与CD45,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与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②CCK8检测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一体化支架上的3种细胞数量增加,其中实验组细胞数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培养7 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实验组中的细胞数量多于其他两组;③培养21 d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实验组中的Sox9、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④培养7,14,21 d的二甲基亚甲基蓝比色检测显示,实验组中的糖胺多糖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⑤结果表明,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一体化支架可以在体外有效支持软骨形成。
    • 陈磊; 郑蕊; 杰永生; 綦惠; 孙磊; 舒雄
    • 摘要: 背景: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已证实,脂肪来源的血管基质成分局部移植可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复合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雌兔双侧腹股沟脂肪垫,利用酶消法获得血管基质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特异性蛋白,观察其成脂、成骨与成软骨分化能力.将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实验组)、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软骨诱导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分别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一体化支架上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软骨相关基因表达,二甲基亚甲基蓝比色法测定胞外基质中糖胺多糖含量.结果 与结论: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高表达CD44、CD105与CD90,低表达CD14、CD19与CD45,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与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②CCK8检测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一体化支架上的3种细胞数量增加,其中实验组细胞数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培养7 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实验组中的细胞数量多于其他两组;③培养21 d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实验组中的Sox9、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④培养7,14,21 d的二甲基亚甲基蓝比色检测显示,实验组中的糖胺多糖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⑤结果表明,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一体化支架可以在体外有效支持软骨形成.
    • 李想; 符培亮
    • 摘要: 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临床对软骨修复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修复方法不能再生具有良好生物性能的软骨.目的:综述近年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其发展历程、基础科学、适应证、禁忌证、外科技术、临床疗效和局限性,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方法:以"软骨细胞移植、骨缺损、临床技术、临床疗效、适应证、禁忌证、缺损大小、翻修、恢复运动、年龄、影像学、局限性""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cartilage defect,techniques,clinical effect,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defect size,treatment after initial failure,return to sports,ag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imitation"等作为关键词,在CNKI、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病例报告、荟萃分析等,检索时间限定为1990至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1000余篇,最终纳入52篇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在1980年代晚期首次出现,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第1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使用骨膜贴片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封闭在缺损中,由于骨膜移植体增生的问题,开发了利用胶原膜贴片的第2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应用三维培养技术有利于细胞迁移,允许微创性植入,更好地再生正常的软骨结构,加速康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治疗胫骨或股骨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是必须先解决冠状位力线不齐、韧带松弛、半月板损伤等问题.由于移植物成熟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必须特别考虑运动恢复方案,这可以协助损伤者在移植物充分成熟之前尽可能恢复力量和神经肌肉的协调效应.
    • 李想; 符培亮
    • 摘要: 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临床对软骨修复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修复方法不能再生具有良好生物性能的软骨。目的:综述近年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其发展历程、基础科学、适应证、禁忌证、外科技术、临床疗效和局限性,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方法:以"软骨细胞移植、骨缺损、临床技术、临床疗效、适应证、禁忌证、缺损大小、翻修、恢复运动、年龄、影像学、局限性""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cartilage defect,techniques,clinical effect,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defect size,treatment after initial failure,return to sports,ag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imitation"等作为关键词,在CNKI、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病例报告、荟萃分析等,检索时间限定为1990至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1 000余篇,最终纳入52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在1980年代晚期首次出现,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第1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使用骨膜贴片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封闭在缺损中,由于骨膜移植体增生的问题,开发了利用胶原膜贴片的第2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应用三维培养技术有利于细胞迁移,允许微创性植入,更好地再生正常的软骨结构,加速康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治疗胫骨或股骨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是必须先解决冠状位力线不齐、韧带松弛、半月板损伤等问题。由于移植物成熟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必须特别考虑运动恢复方案,这可以协助损伤者在移植物充分成熟之前尽可能恢复力量和神经肌肉的协调效应。
    • 龙文浩; 蓝映; 封帆; 王伟明; 苏奕轩
    • 摘要: 目的 探讨残余软骨切下回植治疗指间关节部分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19年8月共收治指间关节面部分软骨质缺损患者16例(16指),近侧指间关节5例,远侧指间关节11例,切下残留软骨(残留达半面或以上)回植治疗重建指间关节,术后对指关节稳定性,外观、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发现软骨坏死,指间关节侧弯畸形充分矫正,关节僵硬改善较好,侧弯面软组织挛缩得到有效改善,外观基本恢复.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达60°~90°,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达40°~80°.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81.25%.结论 残留软骨回植治疗指间关节部分软骨缺损可部分重建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