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互文

互文

互文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9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6篇、专利文献11319篇;相关期刊568种,包括语文教学研究、学语文、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等; 互文的相关文献由9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郭英杰、许中荣等。

互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6 占比:7.56%

专利文献>

论文:11319 占比:92.44%

总计:12245篇

互文—发文趋势图

互文

-研究学者

  • 张伟
  • 郭英杰
  • 许中荣
  • 徐赳赳
  • 王文
  • 刘爽
  • 李伟民
  • 董希文
  • 魏炜
  • 黄志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郭静
    • 摘要: 《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突破其一贯的写作风格而对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进行的互文性戏仿写作。通过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变动消解了《消失的地平线》中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与书写,颠覆了西方的凝视心态和霸权话语,推翻了西方刻意美化东方乌托邦的政治与文化意图。对人类救赎这一命题进行了颠覆性和超越性的思考。
    • 刘素敏
    • 摘要: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通过叙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3件大事,以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叙事主题,艺术性地再现了1915-1921年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寻求救国之路的种种行动与探索,展现了我国走向民主的艰难历程。《觉醒年代》从特殊环境中的典型事件与典型人物出发,以极具真实感与美感的视听语言重塑了历史人物,实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相互映照,引起了观众心理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对构建与弘扬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功能与意义。
    • 郭全照
    • 摘要: 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艾柯以对中世纪美学、文化的研究开始其学术生涯,并在一生当中创作了多部富有中世纪色彩的历史小说。艾柯对中世纪历史文化的吸收和文学征用不只是题材或背景层面的,而是建基于对中世纪历史文化的准确研究和对中世纪思维模式的悉心操演。中世纪的引用之法与后现代互文性结合,对怪物和异境的想象通达并呼应着当代的现实和伦理要求。艾柯小说把谎言和虚构作为一种创造性、肯定性的力量,扩展我们的认识,激发对虚构的真实性的信仰。
    • 戴金金
    • 摘要: 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中,其中阐明意义、断定误说、阐述道理等,都多多少少借用修辞来阐述,而互文修辞是较常用的用法。将《论语》中互文修辞格分为交错互文、同义互文、对举互文、文本间互文四类,阐述了《论语》中互文引出话题、承接话题、归纳总结的语篇功能和做事之道、为人之道、家庭之道的社会功能。
    • 李洁琳
    • 摘要: 楚辞作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其内容与形式都具有创新性,但楚辞并非完全是文人独创的作品,还存在着对其他文本的吸收、转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性作品,体现着互文性思维在中国古老作品中的存在。从内容上看,《离骚》对《山海经》《尔雅》等作品的借鉴既展现了作者的巫神想象,也印证了巫神文化在早期社会的存在和影响;对《诗经》《论语》的指涉则体现了作者尚古崇德的高贵品质,而这种指涉也进一步使得"过去史"的故事成为典故。从表现方式上来看,作者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抒发英雄的失路之悲,这既充分展现了古人善于联想的互系性思维方式,也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浪漫诗意之路。
    • 吴岸杨
    • 摘要: 网络微短剧不仅呈现出新颖的媒介特征,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首先,跨媒介叙事和竖屏形式合力加剧了艺术接受与日常生活边界的淡化。其次,网络微短剧在不同层面与网络文学、网络红人和现实本身构成互文,汇聚成指向多元维度的情绪感染力。最后,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性观感从不同侧面赋予网络微短剧以冷媒介或热媒介的属性,从而增强了观众的参与体验。整体来看,跨媒介、互动感和沉浸体验可能是今后网络微短剧强化自身特质、吸引更多观众的方向。但当下网络微短剧对“爽点”的一味追求和创作中的人物标签化、场面情绪化、作品流量化倾向,也成为值得警惕的现象。
    • 孙慧欣
    • 摘要: 追光动画“新传说”白蛇系列续作《青蛇劫起》创新设定了男性小白角色与青蛇叙述视角,以青蛇别传的形式别树一帜地对白蛇传说进行了现代化改编。表面看来,《青蛇劫起》是基于经典白蛇传说改编的全新故事,创新大于传承;但事实上,《青蛇劫起》是白蛇传说流传演变中不可割裂的一环,创新根植于传承,并且只有结合传承方能实现。本文将基于这一现象继续分析,从《青蛇劫起》的角色互文、视角迁移与主题演变三个方面,探析电影改编与原作传说的关系。
    • 牛志娟
    • 摘要: 林湄是本世纪以来欧洲华人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2005年林湄出版了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天望》。在这部鸿篇巨制中可以看到林湄有意识地沿袭了欧洲古老的流浪汉小说的叙事模式,娴熟地“拿来”经典或者改写、挪用经典,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叙事效果。同时,林湄在继承传统与改写经典的写作中不断思考人类生存处境中的绚烂与堕落,深入人类精神的本质与内心,摸索人类未来的走向与出路。
    • 曹金合
    • 摘要: 莫言娴熟运用互文性情节的目的,在于意义蕴涵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对照。这种互文性表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文本与“他者”文本的情节互文的相向性,指的是正在创作的小说中的某个情节与“他者”文本中的情节互文上;二是现文本与“他者”文本的情节互文的相斥性,采取对立或反讽的方式,对相关的互文情节进行逆向的反思和评判;三是前后文本的情节互文的自我指涉性,即指体现在目前自己创作的与以前发表的小说之间情节的互文上。在理解莫言的互文性情节的时候,也要在真实的文本和虚构的文本、社会的大文本与文学的小文本、前文本与后文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感悟和欣赏他的巧妙设置。
    • 赵阳; 陈璐瑶
    • 摘要: 电影从诞生起即吸纳了不同性质的影像、声音和文字等材质,并在当下的数字化浪潮中愈加呈现出对不同材质的包容性。为了对数字化浪潮下电影本体问题进行一种乐观的回应,必须结合代表性的案例,梳理图像材质异质融合所衍生出的建立在不同逻辑之上的两种图像形态,即互文图像和结晶影像。两者涉及的理论家分别是麦茨和德勒兹。然而不得不指出,这两种图像形态都缺乏创造性,进行异质性生产的图像则需要转向蒙太奇图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