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鄂西南

鄂西南

鄂西南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农业经济、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6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民族大家庭、资源环境与工程、湖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等;鄂西南的相关文献由574位作者贡献,包括艾训儒、吕金华、徐松华等。

鄂西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9 占比:68.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176 占比:31.60%

总计:557篇

鄂西南—发文趋势图

鄂西南

-研究学者

  • 艾训儒
  • 吕金华
  • 徐松华
  • 朱江
  • 杨惠兰
  • 王帅
  • 路国华
  • 阮红松
  • 魏启高
  • 周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浩然; 董璁
    • 摘要: 面对大自然塑造的不同地理空间单元,人类为获得生存的话语权,不断探索出应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生存智慧,营造出各具特色的乡土场景。从营造的角度,首先界定乡土景观营法,分析其内涵与策略,以鄂西南土家族为例,探索在万山稠叠、坡多地少的自然条件下乡民创设出的满足自身生存所需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乡土景观营造方法,分述了地法、农法、水法、居法、匠法、礼法的具体措施、营建智慧和相关经验,总结其价值所在,以期让人们重新审视乡土景观营法,留住乡土景观营造之本,指导当前乡土建设,固守鄂西南土家族乡土特色。
    • 谢康乐
    • 摘要: 松滋地处鄂西南,位于“九曲回肠”的荆江上游,西通三峡,东连洞庭,北滨长江,南街武陵。境内较大的湖泊有南海湖、王家大湖、蠡田湖等;较大的水库有洈水水库、北河水库、文河水库等。鱼类资源有以青、草、鲢、鳙、鲤、鲫、鳜、鳊等主要经济鱼类为主的60余种,并且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白鲟.
    • 柳燕子; 李林涛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中国古典哲学沃土之上,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智慧,是现代艺术设计不竭的创作源泉。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了鄂西南民间竹编的文化内涵、造物理念与工艺特征,并从文化传承、持续发展、创新设计、技术革新等4个方面提出了鄂西南竹编传承发展的路径。
    • 李浩然; 董璁
    • 摘要: 凉桥是鄂西南土家族对廊桥的一种地方称谓,是当地城乡常见的一类风景园林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并沿袭传统匠作手法。本文结合现场记录和匠师访谈,着重从匠语和匠技两个角度记录了一座凉桥的匠作流程和关键技术,包括构件加工方法及安装过程,如开篙与画墨、讨退与挖退、榫卯类型等。只有深入“第一现场”,方能探明传统匠作技术,体会匠师营造智慧,使土家族传统营造技艺得以记录和留存。
    • 杜文洋; 李一鸣; 周豹; 范川; 曾小华; 刘嘉; 刘圣鑫; 刘雷; 刘文文; 魏四华; 江为民; 姜志勇
    • 摘要: 鄂西南地区大面积分布泥岩、泥质白云岩以及煤矿、铝土矿、高岭土矿、耐火黏土矿等,是寻找黏土型锂矿的有利目标区。在圈定鄂西南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锂异常基础上,基于近期找矿工作成果,重点分析中二叠统梁山组、寒武系第三统覃家庙组、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三个层位的锂矿化特征,探讨该区锂资源找矿前景。鄂西南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锂异常在空间分布、规模、强度上与梁山组、覃家庙组、嘉陵江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梁山组富锂岩性主要为中—上部的炭质泥岩,一般产于潮坪沼泽亚相和潮坪砂泥坪亚相,目前已在该层位圈定锂矿体并发现多处找矿线索,显示该层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覃家庙组富锂岩性主要为底部和顶部的泥质白云岩,其形成于局限台地相,泥质白云岩中锂含量相对较低,显示该层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覃家庙组风化层的锂含量较原生泥质白云岩提高2~5倍,覃家庙组分布区的洼地、阶地平台等风化层较厚地带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嘉陵江组富锂的膏岩层发育不稳定,而富锂的溶蚀角砾白云岩和含溶蚀角砾泥质白云岩中锂含量不均匀,因此该层位的找矿潜力相对有限。建议继续加强鄂西南地区梁山组、覃家庙组、嘉陵江组的锂资源调查评价和科研工作。
    • 洪柳; 余夏君; 吴林; 牟利; 李小玲; 王涵
    • 摘要: 鄂西南地区密集分布有后河、木林子、七姊妹山和星斗山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了一个珍稀动植物大体相近、互相补充的保护区群,为摸清鄂西南保护区群的苔藓植物组成,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内的苔藓植物丰富度和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渝东南、湘西北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共有苔藓植物77科197属601种,物种数分别占中国和湖北苔藓总数的19.89%和71.46%.其中,中国特有种27种,仅含1种的科有15科,仅含1种的属有91属.(2)鄂西南国家级保护区群内的各保护区之间的苔藓物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符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3)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区系类型全面,物种数量也显著高于同处武陵山区的渝东南、湘西北等地区.因此,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大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而且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苔藓植物类群为苔藓植物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是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
    • 张岚峰; 张君; 艾训儒; 朱江
    • 摘要: 受制于空间异质性,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环境因子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鄂西南地区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发育下的次生林和耕地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表层土壤(0~15 cm)化学(pH、有机碳和总氮)和物理特性(质地、孔隙度和容重)差异,并基于冗余分析(RDA)解析影响土壤性质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总氮及砂粒含量显著(P<0.05)高于非喀斯特土壤,粘粒含量则相反,与碳酸盐岩富钙镁(养分容易富集)及易于溶蚀(易于形成风化砂层)的特性有关.耕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显著(P<0.05)低于次生林,同时耕作还导致喀斯特耕地土壤粘粒显著增加、砂粒含量减小,增加粘粒流失的风险.裸岩率解释了喀斯特地区土壤性质63.6%的变异,而土地利用方式(43.8%)和海拔(27.5%)则是非喀斯特地区土壤性质变化的主控因素.因此,区域尺度土壤性质预测需关注岩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 周小益; 杨万军; 钟浩; 易继兵
    • 摘要: 恩施市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北部、清江中上游,总面积近四千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万人,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4所,学生76770名,分散在三街、五镇、八乡和一个管理处。2012年初,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恩施市是全国首批680个试点县之一。十年来,恩施市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本着“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学生身上、让每一分钱都吃进学生嘴里”的原则,用心用情做好营养午餐,受益学生每年4.5万余人。
    • 张岚峰; 张君; 艾训儒; 朱江
    • 摘要: 受制于空间异质性,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环境因子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鄂西南地区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发育下的次生林和耕地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表层土壤(0~15 cm)化学(pH、有机碳和总氮)和物理特性(质地、孔隙度和容重)差异,并基于冗余分析(RDA)解析影响土壤性质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总氮及砂粒含量显著(P<0.05)高于非喀斯特土壤,粘粒含量则相反,与碳酸盐岩富钙镁(养分容易富集)及易于溶蚀(易于形成风化砂层)的特性有关.耕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显著(P<0.05)低于次生林,同时耕作还导致喀斯特耕地土壤粘粒显著增加、砂粒含量减小,增加粘粒流失的风险.裸岩率解释了喀斯特地区土壤性质63.6%的变异,而土地利用方式(43.8%)和海拔(27.5%)则是非喀斯特地区土壤性质变化的主控因素.因此,区域尺度土壤性质预测需关注岩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 徐来仙; 姚兰; 郭秋菊; 艾训儒; 朱江
    • 摘要: 以鄂西南利中盆地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群落稳定性、群落持续性和群落结构功能完备性为评价标准,在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构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法和评价指标分值法对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3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总体为“健康”;在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34块调查样地中,23个“健康”等级的样地占比达69.85%,16.18%的样地为“良好健康”,处于“亚健康”样地占总数的13.97%,无不健康林分.根据该区域林分实际情况以及考虑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法为最优评价方法.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影响鄂西南利中盆地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森林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为腐殖层厚度、人为干扰指数、草本盖度、枯损率、优势种幼苗率、树高生长率、立地指数、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