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钙长石

钙长石

钙长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342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韩山师范学院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能源研究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钙长石的相关文献由43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成娟、郭金胜、刘超等。

钙长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6.1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1342 占比:93.26%

总计:1439篇

钙长石—发文趋势图

钙长石

-研究学者

  • 张成娟
  • 郭金胜
  • 刘超
  • 顾幸勇
  • 倪文
  • 李翠伟
  • 唐锋
  • 张成贺
  • 柯昌明
  • 包启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东东; 徐子芳; 赵怡梵; 俞欣欣; 傅宇豪
    • 摘要: 基于探究电解锰渣制备陶粒最佳资源化处置途径,关注烧结温度对陶粒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水平。以电解锰渣(EMR)、粉煤灰(CFA)、珍珠岩(P)为原料,采用不同共烧结温度制备陶粒,探究共烧结温度对陶粒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EDS、TG-DTG-DSC技术手段表征陶粒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元素分布、物相转变,分析共烧结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关键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共烧结温度升高对筒压强度具有增效,对1 h吸水率、软化系数、球形系数具有减效,最佳共烧结温度为1160°C。分析显示:EMR中二水石膏在共烧结过程中发生分解与排气,产生CaO。硅灰石和钙铝黄长石发生晶型转变产生钙长石,提高了陶粒的强度,且钙长石的含量与共烧结温度和筒压强度成正比。在共烧结过程中,“过烧”出现的液相包覆晶体会提高陶粒强度,但陶粒球体变形却导致真气孔率有所下降。共烧结陶粒通过形成锰钙辉石来实现Mn的固化,陶粒浸出毒性固化率为99.92%,且无放射性。因此,利用EMR制备陶粒是安全可靠的。
    • 黄子宸; 吴其胜; 江铭; 苗晨
    • 摘要: 为了提高钢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以钢渣和偏高岭土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发泡剂,高铝水泥为粘结剂,采用直接发泡法制备多孔陶瓷;研究了钢渣与偏高岭土的掺比、烧结温度和发泡剂的掺量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比的增加,多孔陶瓷的主晶相从钙长石相(Anorthite)向钙铝黄长石相(Gehlenite)转变,并随钢渣掺比的增加,多孔陶瓷的收缩率增大;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气孔率与强度及烧结温度成正相关,与发泡剂的加入量呈负相关。当钢渣与偏高岭土的掺比为4∶6,浆料的固含量为60%,发泡剂的掺量为0.08%,经1190°C烧结2 h所制得的多孔陶瓷主晶相为钙长石相(Anorthite),体积密度达到446.6 kg/m^(3)、抗压强度达0.5 MPa。
    • 李春光; 何宇奇; 李国平
    • 摘要: 干粒抛陶瓷大板作为建筑陶瓷市场新兴的热门产品,在花色设计和釉面质感等方面已经得到充分的开发,但在釉面光学效果方面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在CaO-Al;O;-SiO;三元相图钙长石相区设计了闪光干粒配方,应用于干粒抛陶瓷大板工艺体系,能够呈现出精美的闪光效果。
    • 邢芩瑞; 马远; 李宇
    • 摘要: 以大理石锯泥、烧结赤泥和钢渣3种典型高钙固废为不同钙源,分别与高硅高铝固废(煤矸石、炉渣)制备钙长石基全固废陶瓷,分析了不同钙源陶瓷在高温烧结过程的析晶、致密化和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高钙固废原料中的氧化钙主要赋存矿相不同,大理石锯泥中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烧结赤泥中是文石和钙钛矿,钢渣中主要是方解石和硅酸二钙。以3种钙源为原料的全固废陶瓷均能在1100°C下生成钙长石相,但次要晶相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性,其中,大理石锯泥陶瓷中为大量的辉石,烧结赤泥陶瓷中为少量辉石和赤铁矿,钢渣陶瓷中为少量赤铁矿。这3种钙源固废陶瓷的抗折性能和吸水率均能满足国家陶瓷标准的要求,赤泥和钢渣中存在的氧化铁和氧化钠组分降低了对应陶瓷的烧成温度。大理石锯泥为钙源的陶瓷具有相对较优的性能,在1180°C时其抗折强度为85.44 MPa,吸水率为0.35%。
    • 晏恒; 席细平; 石金明; 艾仙斌; 林敏
    • 摘要: 为揭示玄武岩矿物碳酸化反应机制,从热力学角度对酸性溶剂下玄武岩中钙镁元素溶解浸出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详细考察温度、压力、酸浓度、液固比及不同酸性条件等对玄武岩中钙镁元素溶解浸出形成游离钙镁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对酸性溶剂下玄武岩中钙长石成分和镁橄榄石成分中的钙镁元素溶解浸出的影响很小,反应体系中酸浓度和液固比变化对不同酸性条件下钙长石中钙元素和镁橄榄石中镁元素的溶解浸出特性影响不同;整体而言,盐酸对钙长石成分中钙元素溶解浸出的效果最好,而硫酸对镁橄榄石成分中镁元素溶解浸出的效果最佳.
    • 邢芩瑞; 马远; 李宇
    • 摘要: 以大理石锯泥、烧结赤泥和钢渣3种典型高钙固废为不同钙源,分别与高硅高铝固废(煤矸石、炉渣)制备钙长石基全固废陶瓷,分析了不同钙源陶瓷在高温烧结过程的析晶、致密化和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高钙固废原料中的氧化钙主要赋存矿相不同,大理石锯泥中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烧结赤泥中是文石和钙钛矿,钢渣中主要是方解石和硅酸二钙.以3种钙源为原料的全固废陶瓷均能在1100°C下生成钙长石相,但次要晶相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性,其中,大理石锯泥陶瓷中为大量的辉石,烧结赤泥陶瓷中为少量辉石和赤铁矿,钢渣陶瓷中为少量赤铁矿.这3种钙源固废陶瓷的抗折性能和吸水率均能满足国家陶瓷标准的要求,赤泥和钢渣中存在的氧化铁和氧化钠组分降低了对应陶瓷的烧成温度.大理石锯泥为钙源的陶瓷具有相对较优的性能,在1180°C时其抗折强度为85.44 MPa,吸水率为0.35%.
    • 罗云龙; 王辅; 竹含真; 廖其龙; 徐国梁; 刘来宝; 张礼华
    • 摘要: 以花岗岩尾矿为主要原料(掺入质量分数:56%),TiO_(2)为主晶核剂,适量Na_(2)SiF_(6)为助熔剂和晶核剂,添加部分辅助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R_(2)O-CaO-MgO-Al_(2)O_(3)-SiO_(2)系花岗岩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研究了CaO/MgO质量比对微晶玻璃析晶能力、物相、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O/MgO质量比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基础玻璃的析晶能力,当CaO/MgO质量比≤0.88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长石和角闪石,当CaO/MgO质量比>0.88时,主晶相转变为钙长石,且钙长石衍射峰的强度随着CaO/MgO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随CaO/MgO质量比的增加,晶体数量逐渐增多,晶粒尺寸增大;微晶玻璃的体积密度和显微硬度随CaO/MgO质量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CaO/MgO质量比为0.57时,体积密度达到最大值2.7525 g/cm^(3),当CaO/MgO质量比为0.71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为8.6 GPa。
    • 聂晓旭; 张勇; 孙忠祥; 孙伟; 蔡灿英
    • 摘要: 该文对典型Ca/Si原子比为0.33、0.73、1.78的CMAS(主要组分为CaO-MgO-Al2 O3-SiO2)腐蚀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热障涂层(TBCs)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当Ca/Si原子比为0.33时,沿着整个被腐蚀的YSZ涂层会有ZrSiO4形成,YSZ陶瓷层上部区域原始的"羽毛状"柱状晶转变成相互连接的颗粒状结构,陶瓷层中部和下部区域仍为柱状晶结构,在颗粒状晶粒间隙和柱状晶晶粒间隙都有CMAS渗入.当Ca/Si原子比增加到0.73时,YSZ上部柱状晶退化成晶粒,下部柱状晶"羽毛状"结构退化,柱状晶上有明显的腐蚀坑,整个YSZ晶粒之间充满了非晶态的CMAS,而且在YSZ的顶部有部分m-ZrO2出现,在YSZ/Al2 O3界面处还有硅酸锆(ZrSiO4)、钙长石(CaAl2 Si2 O8)和尖晶石(MgAl2 O4)形成.当Ca/Si原子比增加到1.78时,柱状晶转变成等轴晶,非晶的CMAS和MgAl2 O4填充在晶粒间隙,并伴随有t-ZrO2到m-ZrO2的相转变.结果 表明,Ca/Si原子比含量高的CMAS对YSZ涂层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 孙强强; 亢小红
    • 摘要: 以钼尾矿、铁尾矿和铜尾矿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了钙长石系微晶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热扫描量热仪(DTA)表征了结构和性能,研究了Eu3+在微晶玻璃中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法制备钙长石微晶玻璃:较佳熔制温度为1450°C,Eu2O3在掺杂浓度0.1%时荧光强度最好,当晶化温度到1050°C时荧光强度最强,Eu3+的有效激发波长为415 nm,发射波长为591 nm的橙-红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