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钱乙

钱乙

钱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中国文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第十七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哲学2014年学术年会、第四届中韩传统医学基础理论学术大会等;钱乙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卢红蓉、刘敏、刘晓倩等。

钱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95.5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4.49%

总计:178篇

钱乙—发文趋势图

钱乙

-研究学者

  • 卢红蓉
  • 刘敏
  • 刘晓倩
  • 徐荣谦
  • 杜天植
  • 王庆国
  • 翟文敏
  • 赵忠心
  • 闫军堂
  • 俞景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寿梅
    • 摘要: “取象比类”思想是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之一,贯穿中医的理法方药,是古代医家以常衡变、观察世界的重要方法。该文通过古今诸多的本草学著作及医学著作,探讨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临床用药时遵循“取象比类”思想的经验,认为根类药物可补先后天之本,皮类药物因部位、产地不同而具有温阳或清热的功效,种子类药物多有降、补之性,虫类药物可以搜风,矿石类药物可镇静安神且具有五色属性。
    • 徐萍; 刘薇薇
    • 摘要: 北宋儿科医家钱乙的代表著作《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理论联系实际的儿科专著,其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辨治小儿惊风。小儿惊风,责之外因腠理未密,责之内因脏腑娇嫩,又因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之后,易于生热,热盛生痰,痰热生风,风动生惊而成痰、热、惊、风之候。为了保持小儿脏腑功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当适应自然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以调治。中医将时辰与五脏之间进行相互连接,体现"因时制宜"的原则。钱乙据此以一日而论,认为五脏在本脏当旺之时易发疾患,故可随时辰的阴阳消长变化以辨治小儿惊风之证。附验案2则以佐证。
    • 韦利梅; 郜栾
    • 摘要: 中医的发展历史漫长而悠久,历代医家及各个流派的学说不断碰撞、汇集、交融,从而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理论的差异与交锋,带来的是对疾病机理更加深入的思考。基于李东垣与钱乙两位医家的著作,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对两位医家小儿惊风之论治思想比较,以期对小儿惊风理论研究更进一步,拓宽思路,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 潘青云; 董盈妹; 吴嘉宝; 赵霞
    • 摘要: "土郁夺之"始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为中焦壅滞不得畅达。后世诸家多以邪实困阻脾胃立论。《小儿药证直诀》中"土郁"病机不仅限于邪实,亦含虚滞,治疗上不拘于攻下、涌吐等狭义"夺"法,而随证以清化宣畅、温运和中、消积化癖、补运兼施立法并重视脏腑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恢复脾胃与其他脏腑间的动态平衡,皆为"土郁夺之"之发挥,体现了钱乙治病求本的思想。结合钱乙具体方药探析《小儿药证直诀》"夺之"诸法,拓展了《黄帝内经》"土郁夺之"治则,为临证提供参考。
    • 高作玺; 陈贵海; 赵元彪
    • 摘要: 通过分析《小儿药证直诀》误治小儿内伤发热医案,结合古今医家相关阐述,认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已初步具有了"阴火"理论的内涵,对李杲"阴火"理论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且为后世治疗小儿气虚发热、伤食发热、肾阳不足发热等"阴火"所致内伤热病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李杲"阴火"的概念应为饮食、情志等病因内伤脏腑,或病人素来身体羸弱,中气不足,肾气不充,脏腑虚损,以致阳气升发、潜藏的升降运动失常,导致阳气不归其位、不循其道而致的内伤热病.
    • 张鑫; 王宏利
    • 摘要: 《薛氏医案》所载肝病辨证病案众多,将肝病的虚实辨证具体细化为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的虚证证型,以及肝火炽盛、肝火血热、肝火血燥、肝经湿热、肝脾郁结的实证证型,同时也补充了肝血虚火燥、肝血虚火动生风、肝火血虚、肝木克脾土等虚实夹杂的复合证型.在对上述肝病临床证型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薛氏医案》具有重视肝病病因、临证多以去因辨治,重视病家生理特征、临证因人论治各有侧重,辨证分清虚实主次、治疗以主配从,临证用方遵从生克制化,补泻灵活应用古方、增减变化只在一二味间的特色.薛己在钱乙、张元素对肝病寒热虚实辨证基础上,丰富了肝病辨证的证型和治疗方案,体现了其以滋化源和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思想.
    • 田浦任; 邵征洋; 蔡超丽; 林成雷; 林婷婷
    • 摘要: 导赤散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经典方剂,后世医家对其方证病机进行过诸多阐述,但似乎与钱乙的本意不甚相符.本文通过分析导赤散方药,并对《小儿药证直诀》中相关条文进行整理探讨其方证要义.认为导赤散证以"夜寐惊叫""小便不利""不甚搐"为主症,其主要病机为小儿心经积热,在心经积热的基础上出现或热移小肠,或肾水不足,或肝热生风所致.通过验案简要说明此方适用于小儿神经性尿频、夜惊、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抽动障碍等多种疾病.
    • 袁媛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药证直诀》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启示.方法 阅读《小儿药证直诀》,整理钱乙论述与诊治抽动障碍有关的内容,根据发搐的类型及发搐的时间分别辨证,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 /结论从上述辨证中,可得出在治疗发搐时,当识病之轻重、究五脏之相胜轻重、辨虚实之有余和不足和迅速及时的调整方药.只有不断探究其本质,才能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增强临床疗效.
    • 张丽萍
    • 摘要: 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医治小儿咳嗽的辨证论治源于《内经》.钱乙认为治疗咳嗽时应注意虚实之辨,主要根据判断症状及持续时间,同时注意临床情况,灵活辨证小儿咳嗽类型,并确立治疗咳嗽的药方.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对后世辨证论治咳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简要梳理钱乙治疗小儿咳嗽的学术思想,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鸣久
    • 摘要: 宋代钱乙幼年丧母,父亲原本从事针灸,后来却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丢下儿子寻仙去了。饿晕数次的钱乙终于被乡邻送到姑姑家里,这才得以活命。钱乙的姑父吕氏是乡间郎中,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名字,但正是在他的指引下,钱乙成为惠泽后世的儿科大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