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铜奔马

铜奔马

铜奔马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3875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丝绸之路、文史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香山科学会议第S42次学术会议等;铜奔马的相关文献由11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红、阳飏、马凯臻等。

铜奔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875 占比:99.81%

总计:63996篇

铜奔马—发文趋势图

铜奔马

-研究学者

  • 周红
  • 阳飏
  • 马凯臻
  • 张崇宁
  • 张永明
  • 马自信
  • 马英锦
  • Reid
  • 于燕
  • 于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燕
    • 摘要: 三代人的修复纪实,案例一铜奔马一九七一年由第四代传承人赵振茂主持修复铜奔马,即著名的‘马踏飞燕’,一九六九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东汉墓,通高三十四点五厘米,身长四十五厘米,宽十三点一厘米,重七点三千克。其造型为矫健的奔马昂首扬尾,三足腾空.
    • 嘛知
    • 摘要: 前情提要:芝麻、馅儿两家人原计划的“兰州两日游”被打破,芝麻和馅儿在酒店里收到了神秘的邀请函,实则是挑战书。他们根据提示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开启新的解谜之旅。这次他们能顺利解开谜题并找到神秘人吗?芝麻和馅儿再一次解开谜题,他们赶紧打开信封,看看神秘人给了他们什么新线索。在这封信中,神秘人催促他们赶紧寻找铜奔马,并提醒他们所剩时间不多了。
    • 悦文
    • 摘要: 龇着白牙的魔性表情,金鸡独立的搞怪造型,脚下踏着『愤怒的小鸟』······近日,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商品『铜奔马』玩偶走红社交网络。和北京冬奥会时『一墩难求』的吉祥物冰墩墩一样,由于短期内产能不足,火出圈的『铜奔马』玩偶也出现了『一马难求』的现象。
    • 张勇
    • 摘要: 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在郭沫若的重点推荐下,成为名扬世界的文物,对于此件文物与郭沫若之间的关系,还有若干史实需要进一步证实与更正。郭沫若对于铜奔马的喜爱,显示了他以文入史的研究策略以及学术情感,郭沫若之所以慧眼识马,主要的原因有:一是铜奔马本身的史学价值获得了作为史学家郭沫若的学术认同;二是铜奔马造型所展示出的浪漫主义精神契合了作为文学家郭沫若的创造情绪。
    • 程遂营
    • 摘要: 20世纪6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城北的一座古墓里发掘出土了一匹小巧玲珑、造型独特的青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长尾飘举,右后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上。人们把它形象地命名为"铜奔马"或"马踏飞燕"。不久之后,原国家旅游局(现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把铜奔马确立为中国旅游形象标志。从此,武威这座城市便因铜奔马而驰名中外。
    • 王琦
    • 摘要: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是中国众多文物中的代表和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甘肃省博物馆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综合分析发现: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都是陶范铸造法铸造而成,而不是失蜡法铸造的;铜奔马铸造时在铜质马腿内夹铸了卯榫状铁芯骨,以增强马腿的强度和支撑力;铜车马仪仗队中甲型马和刻有铭文的乙型马,是铸造工艺不同的两批制品.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铜奔马及墓主人提供了新的材料.
    • Reid
    • 摘要: 在无垠天地中,有一匹骏马,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留下了惊鸿一瞥。如今,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它仍静静地向后人诉说着历史。今天,QQ姐姐就带大家来认识这一件青铜铸造史上不容忽视的珍宝——铜奔马
    • 单继刚
    • 摘要: 关于铜奔马的诸问题中,最具探讨价值的有:铜奔马的主人或雷台1号墓的墓主人是谁?它是何身份?它处于车马队伍的哪个位置?它最恰当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原型是什么马?它的制造工艺为何?它的制造者或监制者又是何人?运用多学科方法,特别是一些哲学、逻辑学工具,集中探讨上述问题,得出基本结论如下:铜奔马主人或雷台1号墓主人为前凉第四位统治者张骏;此马并非神马或"神马"意义上的天马,而是出行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其身份为从骑;它最可能的位置是在车马队伍的右后方;根据铜器类文物定名规范,它最恰当的名称为"前凉鸟座对侧步铜马",简称"对侧步铜马"或"铜走马";铜奔马的原型为西域马和蒙古马杂交之后的改良马,具体来说就是岔口驿马;它的制造工艺为块范法,而非失蜡法;制造者或监制者推测为李钟或与之相关.
    • 麦迪(编绘)
    • 摘要: 马踏飞燕也叫铜奔马,为汉晋时期青铜器的精品。铜奔马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重7.3千克。奔马造型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奔马的形象,并且创造性地加上了飞鸟,既起到了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显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它是汉晋时期的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铜奔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 马凯臻
    • 摘要: 汉画像石,是在汉代建筑、石墓、石棺、崖壁之上的线刻或浮雕的总体指称。它既是汉代丧葬文化的具体体现,又是关于汉代的社会生活、风俗民情、思想意识的真实记录。从汉画像石艺术这一人类视觉文化基因库中,提取了“物象倒置表现”这一经典的视觉方式,在进行梳理与归纳后,并将这一视觉方式置于世界艺术,包括原始艺术、古典艺术、民间艺术的跨文化视域中,进行“原始”与“科学”两种思维及视觉方式的并置比较与思考,进而以此为逻辑起点,梳理、辨析及诠释从汉画像石“鸟”图像到“铜奔马”的时空隐喻,探索其“原型”的编码方式,从而在艺术学与人类学的意义层面上,实现对早期人类这一独特的视觉方式的基本描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