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门诊采血

门诊采血

门诊采血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907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卫生产业、黑龙江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暨加强医院管理与医院评审评价研讨会等;门诊采血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辉、李卫月、于国双等。

门诊采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907 占比:99.44%

总计:13986篇

门诊采血—发文趋势图

门诊采血

-研究学者

  • 王辉
  • 李卫月
  • 于国双
  • 于美娜
  • 刘艳
  • 孙丽娜
  • 宋新爱
  • 张丽娟
  • 张妍琰
  • 张晓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少华; 刘柱
    • 摘要: 目的:观察门诊采血机动护士对采血患者等候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3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常规采血的4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4月至6月在该医院门诊进行采血的46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自2022年4月起,该医院设立门诊采血机动护士岗位,患者在门诊采血机动护士的支持下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患者的采血前等候时间、整体采血等候时间、采血满意度评分及采血意外发生率,同时分析门诊15名护士在门诊采血机动护士到岗前后的工作满意度评分及职业倦怠感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采血前等候时间和整体采血等候时间均更短,采血满意度评分更高,采血意外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15名护士在门诊采血机动护士到岗后的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评分低于到岗前,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到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采血机动护士岗位的设立可显著提升门诊采血患者的满意度,缩短采血等候时间,减少采血意外的发生,保证采血安全及顺利采血,此外还可缓解门诊采血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升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甘海敏; 刘思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8月门诊250例采血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5例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125例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标本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率及标本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6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标本达标率,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在门诊采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推广.
    • 侯曼; 王辉; 范丽华; 李敏
    • 摘要: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门诊采血管理流程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6月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门诊采血患者3685例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后门诊采血患者3612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开展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采血秩序明显改善,工作质量提高,护患纠纷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对照组患者满意率92.42%,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8.74%,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1%,两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就应用于门诊采血管理,有助于改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 陈娜利
    • 摘要: 目的:探究真空采血法联合精细化护理措施预防门诊采血溶血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74例门诊采血患者,均采取真空采血法,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精细化护理)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研究组投诉、差错、采血成功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溶血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真空采血法联合精细化护理措施对门诊采血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能够减少投诉情况,有效预防出现溶血问题,临床价值高.
    • 赵红
    •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门诊接诊的静脉采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段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之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把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实验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P﹤0.05),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优质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效果显著,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可显著缩短采血时间,患者满意程度较高.
    • 肖海琼; 郭彭鹏; 江雨夜
    • 摘要: 目的:探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在门诊采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8年引入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将选管、贴标工作交予设备完成,智能分配采血人群队列、重塑门诊采血流程,让护理人员将更多精力集中在采血操作;对比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日均采血次数、采血人群的等候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实施后上午时段及全天的采血次数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实施后采血前等候时间及整体采血等候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采血人群对采血处环境、采血等候时间、出血等候流程的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可提升采血工作效率,缩短候诊时间,提升满意度评分.
    • 孙丽娜; 张妍琰
    •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采血过程中使用系统化护理对减少采血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此次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门诊进行采血的患者,入选患者共120例.其中在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9月)入选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选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过程中使用系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
    • 张妍琰; 孙丽娜
    •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采血室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予以人性化服务对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在我院门诊采血的患者,共100例,其中50例为实施人性化服务前(2018年8月~2019年8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50例为实施人性化服务后(2019年9月~2020年8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相比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满意度升高(P<0.05).结论:门诊采血时对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郝慧
    •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意在分析门诊采血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门诊室抽血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抽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抽血情况较之对照组为好,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门诊采血实施优质护理,能够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及采血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韩向云
    •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多元化护理方式在门诊采血晕针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门诊静脉采血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实施多元化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晕针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由所得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晕针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多元化护理,能够有效缓和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通过充足的准备,使患者以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接受采血,降低晕针发生的可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与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