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阿戈美拉汀

阿戈美拉汀

阿戈美拉汀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62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5142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2016年浙江省行为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等;阿戈美拉汀的相关文献由1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单汉滨、俞雄、袁哲东等。

阿戈美拉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8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5142 占比:99.72%

总计:115462篇

阿戈美拉汀—发文趋势图

阿戈美拉汀

-研究学者

  • 单汉滨
  • 俞雄
  • 袁哲东
  • J-C·苏维
  • 张鹏
  • 黄雨
  • J-P·勒库夫
  • 朱雪焱
  • E·莫塞尔
  • G·科克雷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抗抑郁症药物对抑郁症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戈美拉汀)与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对比两组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aPTT、PT、TT水平低于对照组,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升高,观察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副作用少.
    • 孙燕; 张航雷; 仵钊锋
    • 摘要: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焦虑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9例抑郁焦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坦度螺酮治疗,研究组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观察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末比较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焦虑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上调血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性较高。
    • 王叶情; 蒋雅杰; 赵洪庆; 王宇红; 韩远山
    •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睡眠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研究显示,褪黑素(melatonin,MT)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从HPA轴、细胞因子、神经突触可塑性及单胺神经递质等方面阐述了MT抗抑郁作用,并总结MT受体激动剂阿戈美拉汀、雷美替胺和吡罗美拉汀等抗抑郁作用,以期为MT抗抑郁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朱海骄; 金亚玲; 虞莹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喹硫平对伴有抑郁症状的女性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7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资料;满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8分和体质量指数≥28 kg/m2;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阿戈美拉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均观察8周。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临床量表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结论:联合用药对改善肥胖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有效,可减低血糖及脂质代谢指标,安全性好。
    • 朱早晨; 陈方煜; 蔡昌群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女性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98例女性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戈美拉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MECT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生化指标[血清褪黑素(M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卵泡激素(FSH)、性激素雌二醇(E_(2))、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IL-6]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92%vs.83.67%,P0.05)。结论:MECT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中重度抑郁伴睡眠障碍的疗效较确切,可能与调节血清BDNF、MT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等作用机制相关。
    • 刘馨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天津建华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副反应[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7、14、30 d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程度,且治疗后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副反应。
    • 刘向东; 姬庆昆; 顾淑军
    • 摘要: 目的探究阿戈美拉汀和氟西汀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随机分为阿戈美拉汀组(n=30)和氟西汀组(n=30),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阿戈美拉汀组给予阿戈美拉汀治疗,对比两组HAMD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TNF-α、血清BNDF水平、韦氏成人记忆量表评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BDNF、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IL-2、IL-6、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BDNF水平升高,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高,且阿戈美拉汀组高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和氟西汀对重度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血清BNDF和TNF-α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不良反应均较轻,且阿戈美拉汀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效果优于氟西汀,阿戈美拉汀用于抑郁症患者的长期治疗意义较大。
    • 王磊; 刘敏; 梁玉雕; 杨余
    • 摘要: 目的:探讨奋乃静联合阿戈美拉汀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87例。单一治疗组患者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单一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奋乃静治疗。采用韦氏记忆量表检测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单一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延迟逻辑、即刻逻辑、延迟视觉记忆和即刻视觉记忆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一般病理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IL-17、IL-6和TNF-α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0%(79/87),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79.31%(6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奋乃静与阿戈美拉汀联合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
    • 陆乐; 周金静; 张毅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1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阿戈美拉汀+rTMS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戈美拉汀+伪刺激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FS-14)、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IL-1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可能是机制之一。
    • 余翔; 黄忠飞; 朱早晨
    •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治疗中老年抑郁症(MDD)伴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接诊的106例MDD伴有失眠的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阿戈美拉汀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中加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持续共计6周。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中有2例患者失访,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失访。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优于对照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治疗中老年MDD伴失眠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失眠症状,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