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交错桁架

交错桁架

交错桁架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安全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0649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2010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等;交错桁架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绪红、蒋路、陈长坤等。

交错桁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0649 占比:99.62%

总计:20728篇

交错桁架—发文趋势图

交错桁架

-研究学者

  • 周绪红
  • 蒋路
  • 陈长坤
  • 刘永健
  • 徐国军
  • 周期石
  • 张洋
  • 卢林枫
  • 张冬
  • 申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辉; 张泽钦; 王抒弦; 徐闽涛; 周铮; 白金鑫; 白庆涵
    • 摘要: 针对采用SPD板结合交错桁架-钢框架混合结构的新型装配式体系,基于浙江省内已有工程项目,研究了该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应用于高烈度区的设计方法。通过SAP2000对十层结构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该体系在静力推覆过程中的塑性铰发展过程,总结SPD板结合交错桁架体系结构的受力特点;对比类似工程应用情况,提出交错桁架体系在高烈度区应用时的设计要点。研究表明:交错桁架-钢框架混合结构体系应用于平面较为规则的内廊式建筑时经济性较好,合理设置框架部分和采用SPD板能够有效提高交错桁架体系的抗侧刚度和耗能能力。文章尝试解决这种兼具建筑布置灵活、结构经济合理、施工可靠高效的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应用难点,为类似工程的推广提供参考。
    • 冷新中; 李泽深; 胡雪雅
    • 摘要: 本文简述了交错桁架结构的特点,为了研究交错桁架的经济布局,选取某七层办公楼,依据不同的层高、不同的桁架间距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层高、桁架间距对于交错桁架结构经济指标的影响,初步研究分析了多层交错桁架结构经济布局下的层高和桁架间距.
    • 王雪松; 景玥; 宋斯佳
    • 摘要: 针对交错桁架的结构空间特征,以单开间模块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交错桁架的单开间模块类型及其组合方式.首先,简要分析交错桁架的结构规程及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梯两户板式高层住宅原型,并确定单开间模块类型的研究基础与功能、单开间、套型这三个方面的模块层级;其次,基于交错桁架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和空间结构特征梳理,提取典型的单开间模块进行推演深化;最后将单开间模块组合筛选出几种合理的套型模块以满足住宅使用的需求.最终得出3类21种套内单开间模块、4类7种公共交通单开间模块、4类典型的住宅套型平面,提供与交错桁架适配的住宅模块化设计方案.
    • 翟立祥; 陈劲; 程前; 汤根春; 魏阳红; 吴嘉晟
    • 摘要: 在杭州萧山机场配套高层宿舍楼项目设计中,为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采用了一种建筑布置灵活,结构体系经济合理,施工可靠高效的装配化式结构体系,既SPD板结合钢框架-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特点以及本项目的工程概况,结合建筑功能,创新性的将钢框架与交错桁架两种体系相结合用于高层装配式宿舍楼结构设计中,充分利用二者的优点,使结构体系与建筑功能高度匹配,阐述了该体系在本项目中运用的特点。详细介绍该项目的结构设计参数、结构设计要点、建模电算要点、桁架节点验算、楼板相关验算等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 覃琳; 杨宇振
    • 摘要: 文章回顾交错桁架结构体系产生的历史过程,论述该结构体系的特点以及当下应用的普遍问题,进而结合两个实践案例,探讨将交错桁架结构与建筑形式结合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从国家政策导向到市场需求都表明,建筑生产总体上呈现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向装配式钢结构转变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对"绿"的要求,也是对知识和技术供给的要求.基于交错桁架结构形式的建筑设计研讨,就是试图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探讨新的可能,是对"少就是多绿"的尝试性实践.
    • 蒋路; 谢骁蒙; 李杰
    • 摘要: 采用SP板可以大大提升交错桁架钢结构的经济性,但交错桁架结构对楼板有传递水平剪力的特殊要求.为此提出了将预应力空心叠合板(SPD板)下降至桁架弦杆下翼缘,并通过对穿钢筋和后浇混凝土的共同作用来传递水平力的交错桁架弦杆-SPD楼板下沉式节点.该节点同时还可减少弦杆的防火涂料用量以及提升建筑净高.对该新型节点开展了3个不同直径对穿钢筋试件的抗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可以满足高烈度区高层交错桁架实际工程对楼板传递水平力的要求.通过将试验结果与国内外相关规范及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到了该新型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
    • 王雪松; 秦朗; 宋斯佳
    • 摘要: 交错桁架结构是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型钢结构体系,在办公、酒店及公寓类建筑中应用较广,但在住宅类建筑中采用不多,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交错桁架结构的空间特征的分析以及对住宅体型适配研究的缺位.住宅体型是居住空间的物化形态,是居住需求的产物.论文探究交错桁架结构与住宅体型的适配,本质是分析交错桁架结构的空间特点与居住需求和空间的适配,以期筛选出既满足居住需求又符合交错桁架结构模型的住宅体型.论文采用文献梳理、分类对比和试做校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归纳出交错桁架结构的三个基本空间特征;其次对住宅体型进行分类和初筛,确定板式和板塔式体型为主要试验对象;随后结合实践,根据体型进一步遴选出三种住宅平面进行结构适配试验,以结构合理性作为校验标准,得出1T2板式住宅是与交错桁架结构适配度最高的住宅体型;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出不同进深和不同高度的三种住宅标准层平面,建立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甘丹; 刘涛; 姚玉珊; 周绪红
    • 摘要: 交错桁架框架结构体系(STF结构体系)具有高效、实用、经济的特点,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已经在我国低烈度抗震设防区域逐步推广应用,众多的优点使其对中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域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其桁架可采用混合式桁架、空腹式桁架或帕式桁架。相对于空腹式桁架以及帕式桁架,混合式桁架因其刚度适中,并且空腹区域可以设置为内走廊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已有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混合式STF结构体系受力性能良好,但耗能能力较弱,结构抗震性能有待提升。为改善混合式STF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在桁架跨中设置两边连接钢板(TSCSP),并将跨中作为消能段用以耗能的延性交错桁架框架结构称之为两边连接钢板式交错桁架框架结构(TSCSP-STF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消能段中的钢板既不屈曲也不屈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仅消能段中的钢板屈服耗能,非消能段桁架保持弹性,从而提高混合式STF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效改善混合式STF结构易发生腹杆失稳破坏的问题。在分析了消能段剪切承载力需求的基础上,推导了两边连接钢板剪切承载力需求的计算方法,并将两边连接钢板等效为偏心交叉支撑,建立TSCSP-STF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进而建立结构体系的塑性设计方法和流程。根据文中提出的塑性设计方法,设计一个10层的TSCSP-STF结构,并按照已有文献提出的塑性设计方法,设计一个10层混合式STF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设计目标是在两个结构设计条件相同且含钢率接近的情况下,使两种结构都能充分发挥消能段的耗能能力。对设计的两个试件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Pushover方法对比分析其承载力以及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构件均能保持弹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构件可以充分耗散地震能量,保护延性区段外构件不会破坏;STF试件的塑性铰集中在空腹节间的端部,沿楼层分布较均匀;TSCSP-STF试件的塑性铰主要出现在消能段的拉、压支撑杆上,分布也比较均匀;根据塑性设计方法设计的TSCSP-STF结构和混合式STF结构均能满足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罕遇地震下对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而试件TSCSP-STF的层间位移分布得更为均匀,减小了薄弱层出现的可能性,延性相对更好。
    • 李瑞锋; 刘新华; 徐国军
    • 摘要: 交错桁架结构具有大跨度、大空间、刚度大、经济性好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但是装配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由于其独特的结构构造,其计算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钢框架结构,尤其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整体计算分析楼面的假定对整体计算指标影响较大;以及装配式交错桁架结构在设计阶段计算分析时如何考虑施工对平面桁架的影响也是控制指标。通过对交错桁架结构关键的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5、6号公寓楼项目,着重分析交错桁架结构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桁架布置、楼板计算,以及对工程项目进行了弹性反应谱法分析及静力弹塑性分析,探究了交错桁架结构塑性发展机制。研究表明,简化的楼面计算模型解决了交错桁架设计阶段的计算问题,是一种可以直接应用的建模计算方法;并通过ETBAS和盈建科两款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对比分析可知,钢结构装配式交错桁架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机制及抗震性能,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装配式结构体系。
    • 甘丹; 刘涛; 姚玉珊; 周绪红
    • 摘要: 交错桁架框架结构体系(STF结构体系)具有高效、实用、经济的特点,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已经在我国低烈度抗震设防区域逐步推广应用,众多的优点使其对中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域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其桁架可采用混合式桁架、空腹式桁架或帕式桁架.相对于空腹式桁架以及帕式桁架,混合式桁架因其刚度适中,并且空腹区域可以设置为内走廊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已有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混合式STF结构体系受力性能良好,但耗能能力较弱,结构抗震性能有待提升.为改善混合式STF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在桁架跨中设置两边连接钢板(TSCSP),并将跨中作为消能段用以耗能的延性交错桁架框架结构称之为两边连接钢板式交错桁架框架结构(TSCSP-STF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消能段中的钢板既不屈曲也不屈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仅消能段中的钢板屈服耗能,非消能段桁架保持弹性,从而提高混合式STF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效改善混合式STF结构易发生腹杆失稳破坏的问题.在分析了消能段剪切承载力需求的基础上,推导了两边连接钢板剪切承载力需求的计算方法,并将两边连接钢板等效为偏心交叉支撑,建立TSCSP-STF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进而建立结构体系的塑性设计方法和流程.根据文中提出的塑性设计方法,设计一个10层的TSCSP-STF结构,并按照已有文献提出的塑性设计方法,设计一个10层混合式STF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设计目标是在两个结构设计条件相同且含钢率接近的情况下,使两种结构都能充分发挥消能段的耗能能力.对设计的两个试件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Pushover方法对比分析其承载力以及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构件均能保持弹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构件可以充分耗散地震能量,保护延性区段外构件不会破坏;STF试件的塑性铰集中在空腹节间的端部,沿楼层分布较均匀;TSCSP-STF试件的塑性铰主要出现在消能段的拉、压支撑杆上,分布也比较均匀;根据塑性设计方法设计的TSCSP-STF结构和混合式STF结构均能满足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罕遇地震下对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而试件TSCSP-STF的层间位移分布得更为均匀,减小了薄弱层出现的可能性,延性相对更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