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青山口组

青山口组

青山口组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1832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质学报、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等;青山口组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清华、付广、张文婧等。

青山口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8326 占比:99.87%

总计:118477篇

青山口组—发文趋势图

青山口组

-研究学者

  • 黄清华
  • 付广
  • 张文婧
  • 刘彩燕
  • 辛仁臣
  • 刘招君
  • 孔惠
  • 樊太亮
  • 王建功
  • 党毅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波; 何文渊; 冯子辉; 邵红梅; 张安达; 潘会芳; 陈国龙
    •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为源储一体型非常规资源,但古龙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为了揭示含油性、储集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通过薄片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热解色谱及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等技术方法,利用孔隙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等参数,分析对比了研究区东西向、南北向剖面青山口组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结果表明:古龙页岩由石英、黏土矿物、长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泥—粉晶云岩、介屑灰岩5种岩石类型,其中页岩、粉砂质页岩为有利岩性组合;有机质演化程度和成岩作用类型控制孔隙发育,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有机孔、溶蚀孔,随着成岩转化作用的增强,黏土矿物晶间孔缝发育并形成页理缝,连通了基质孔隙,构成规模聚集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埋深大、有机碳含量高的页岩层具有极好的含油性,油气主要聚集于基质孔隙和页理缝中,有机碳和成熟度协同控制页岩油丰度,不同岩石类型导致的储集物性差异是控制同层位含油性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页岩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的厘定,为古龙页岩油分类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勘探目标层段的优选提供了可靠依据。
    • 黄少华; 秦明宽; 刘章月; 张亮亮; 郭强; 贾立城; 江文剑; 刘佳林; 东艳
    • 摘要: 为查明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凹陷新发现DL铀矿带青山口组铀的赋存形式、富集成矿机制及过程,联合对灰色砂、泥岩矿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矿鉴定、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及电子探针分析、全岩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砂泥岩矿石属于多物源供给的辫状河流相碎屑岩建造,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偏差;矿石中铀均主要以沥青铀矿为主,其次为含铀钛矿物,少量含铀碳酸盐矿物,含铀、锆、硅混合物及吸附态铀。沥青铀矿主要呈胶状、团块状及微粒状产在矿石局部强吸附还原域的杂基、碎屑矿物溶蚀孔洞(隙)或边缘等可赋存空间位置,且与碳屑有机质、黄铁矿、高岭石和蒙脱石黏土矿物、铁白云石及含钛矿物紧密共(伴)生。目的层总体先后存在弱酸性还原流体和碱性还原热液流体双重铀富集成矿作用;并通过矿石全岩U—Pb同位素定年新获得了50.6±1.6 Ma、32.2±3.9 Ma、27±4 Ma、26.0±2.7 Ma、23.9±2.8 Ma等一批成矿年龄,指示了古近纪期间的主成矿事件。基于区内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初步构建了DL铀矿带青山口组四阶段的多元流体耦合叠加铀成矿过程:(1)沉积—成岩预富集阶段;(2)嫩江期末构造反转初始成矿阶段;(3)古近纪热液流体改造成矿阶段;(4)新近纪叠加改造阶段。该研究对盆地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和后期地浸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何文渊; 崔宝文; 王凤兰; 王永卓; 蒙启安; 张金友; 邵红梅; 王瑞; 白云风; 林旭东; 赵莹; 孙宝刚; 付秀丽; 徐庆霞; 崔坤宁; 钟建华; 高剑波; 孙宁亮; 毛毳; 邵珠福; 倪良田; 宋全友; 薛纯琦; 郝兵; 圣朋朋; 张继震; 王宇航; 张文鑫
    • 摘要: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是目前对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页岩油的状态,尤其是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其组合关联性认识不清。通过对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岩芯的精细描述及其薄片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三维CT深入研究,发现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油的储集空间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性。除了纳米孔缝外,还有页理缝。根据页理缝的规模和与油气的关系,可分为5类:①纳米缝,缝宽在10~50 nm,缝长50~100 nm,或更长;两端尖中间宽,微弯曲呈蠕虫状;本身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是纳米级油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纳米级孔油元和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②微米缝,宽0.1μm到数微米,长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与纳米级油元和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③中微缝,宽数微米到数十余微米,缝长数百微米,与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④大微缝,宽数十微米到100μm,长数百微米到数毫米,与微米级油基和微微缝及中微缝关系密切和⑤大页理缝(宽数百微米,肉眼明显可见),与各级微裂缝关系密切。此外,可见高角度倾斜或直立的裂缝,由于这些页理缝顺层发育,所以往往当做页理对待。通过研究,认为页理缝主要是嫩江组沉积末期(嫩末)和明水组沉积末期(明末)的构造反转褶皱过程中形成的。另外,还发育了大量的顺层方解石脉,根据方解石脉的宽度分为3类:①小型介于0.1~1.0 mm;②中型介于1.0~5.0 mm;③大者介于0.5~1.0 cm,最大宽度2.5 cm。较大的顺层方解石脉由垂直页理的纤柱状方解石组成。大方解石普遍发育共轭裂缝和挤出构造,是古龙凹陷嫩末和明末古应力反转的结果,也是古应力恢复的重要依据。经应力恢复认为嫩末和明末,可能一直延续到依安组的最大应力来自于水平方向(东西方向),在1500 m和2500 m深度水平最大挤压应力分别可达139.16 MPa和204.27 MPa,而垂向最小应力则分别为35.44 MPa和59.07 MPa。所以,在这种应力状态下导致顺层发育了大量页理缝和顺层纤柱状方解石脉。此外,在页理面上还发育了一系列摩擦镜面、擦痕、阶步、光面、剪裂面、鳞片构造、碎片构造等,揭示了沿页理发育了强烈的顺层剪切。四级纳微缝与大页理缝密集发育,在顺层面方向构成了裂缝空间联通网络,使页岩在顺层面方向渗透率较好或很好;裂缝空间联通网络与纳米和微米孔一起构成了一个三维的特殊缝孔体,与碳酸盐岩的缝洞体相当。纳米孔缝和微米孔缝及页理缝对于松辽盆地青一段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白静; 徐兴友; 刘卫彬; 李耀华; 陈珊
    • 摘要: 松辽盆地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陆相含油气盆地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大型油气资源基地。目前,松辽盆地常规油气资源探明率已达62.3%,常规油气增储难度较大,基本进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阶段(孙龙德等,2021)。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陆相页岩油的勘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有望成为新的增储上产领域。松辽盆地下白垩统也发育多套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可观的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沙河子组页岩是松辽盆地下白垩统主力烃源岩,页岩分布范围广,总面积超过4万km^(2)(赵泽辉等,2016)。
    • 卢胜军
    • 摘要: 钻孔揭露了松辽盆地双山地区青山口组二、三段地层,以盆地沉积学方法为基础,从沉积层物源、地层、碎屑物沉积方式(沉积相)、古流向等方面对青山口组二、三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二、三段在双山地区沉积相序上经历了冲积扇相-河流相的演化过程,且砂体较为发育,具有稳定的泥-砂-泥结构,为铀成矿流体提供了有利的运移及存储空间。结合青山口组二、三段砾石成分、砂岩组分和古水流等分析,确定主要物源供给区,并结合本地区的沉积特点,对青山口组研究区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
    • 郭秋麟; 白雪峰; 何文军; 范立勇; 王建; 姜文亚; 柳庄小雪; 陈宁生
    • 摘要: 针对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出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容积法,纯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建立S_(1)与TOC拟合关系曲线和轻烃恢复系数与Ro关系曲线,求取原始S_(1)。确定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4个关键参数(S_(1)、TOC、R_(o)和页岩厚度)、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的3个关键参数(夹层累计厚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相应地制定参数下限标准。在统一评价方法和标准下,分别选取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作为典型评价实例。评价结果揭示,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纯页岩油资源量为52.23×10^(8)t,其中,轻质油(Ro>1.2%)为11.18×10^(8)t;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资源量为66.80×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27.73×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9.07×10^(8)t;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量为15.62×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11.99×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63×10^(8)t。
    • 甄甄; 杨建国; 李士超; 姚玉来; 肖飞
    • 摘要: 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对页岩油赋存及开发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地区松页油1井和松页油2井泉头组四段上部—青山口组二三段下部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比例尺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以岩心岩性、层理构造、化石、含有物、电性特征为依据,开展沉积微相研究.研究认为,松页油1井和松页油2井岩心中,主要发育湖泊相沉积,分为浅湖和半深湖—深湖2种沉积亚相,可进一步识别出浅湖滩坝砂、介壳滩、泥质浅湖、半深湖—深湖泥和油页岩5种沉积微相.青一段下部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浅湖亚相主要分布在青一段上部、青二三段下部和泉四段上部层位.泥质浅湖微相、半深湖—深湖泥微相以及油页岩微相均是有利于页岩油形成的沉积微相类型.
    • 王岚; 周海燕; 毕赫; 商斐; 李文厚
    • 摘要: 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对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相组合、平面分布和有机碳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古气候、古盐度、氧化还原环境探讨海侵事件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影响。研究认为,盆地东西两大凹陷页岩的地质地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西部齐家—古龙凹陷页岩厚度大,有机碳丰度中—高,粉砂岩、介壳灰岩夹层发育;东部三肇—朝长地区页岩厚度相对薄,有机碳丰度极高,灰岩、白云岩薄夹层发育。白垩纪全球海侵造成青山口组湖海沟通,海水从盆地东南方向侵入造成东西水体盐度不均一、不对称格局。古生物、微量元素和分子标志化合物等证据证明,海侵提升了水体古盐度和古生产力,促进水岩界面的还原环境,为有机质的生产、聚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青山口组页岩成因模式为海侵背景下的水体分层模式,可与白垩纪Cenomanian-Turonian期大洋缺氧事件层对标,是白垩纪全球缺氧事件在陆相湖盆的地质响应。
    • 代宇; 谭静强; 谢文泉
    • 摘要: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发育厚层富有机质页岩,是松辽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段。综合岩心与薄片观察、岩石学矿物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目标区页岩岩相特征及其生烃潜力与沉积环境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4种主要岩相类型,分别为粉砂质泥岩岩相、纹层状泥岩岩相、块状泥岩岩相和黑色页岩岩相。粉砂质泥岩岩相主要形成于浅湖-滨浅湖等浅水区,水体较浅,水动力强,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因而有机质丰度较低;纹层状泥岩岩相主要形成于滨浅湖-半深湖过渡区间,纹层状构造发育,含较多碎屑矿物,有机质来源以水生浮游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合为特征,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_(1)型为主,生烃潜力较强;块状泥岩岩相主要形成于水体进一步加深的深湖-半深湖环境中,整体呈现厚层块状构造,岩石颗粒致密,有机质来源、类型及生烃潜力与纹层状泥岩相似;黑色页岩岩相主要形成于相对缺氧的深湖-半深湖环境中,黏土矿物含量高,有机质来源以湖泊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TOC为2.41%~7.34%,平均值为5.0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生烃潜力强,具有极高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
    • 刘晨璞
    • 摘要: 为了解页岩油资源储量和富集模式,采用一体化评价体系方法,分析了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并进行评价。为了表征含有I型有机质的湖相页岩的孔隙演化特征,对湖相页岩样品进行含水热解实验,使其达到各种成熟度。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具有不同成熟度的样品,对萃取前后的样品进行总有机碳含量、Rock-Eval热解和低压气体(CO_(2)和N_(2))吸附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样品的微孔(<2 nm)体积和表面积远高于人工样品,但提取样品的中孔(2~50 nm)参数与之前的样品接近,这说明液态烃主要储存在微孔中。提取样品的孔隙体积和矿物含量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相关性,表明成熟度是孔隙结构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湖相页岩孔隙演化的理解,为页岩油储存提供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