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饱和黄土

非饱和黄土

非饱和黄土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8984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27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等;非饱和黄土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骆亚生、党进谦、李靖等。

非饱和黄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8984 占比:98.97%

总计:19181篇

非饱和黄土—发文趋势图

非饱和黄土

-研究学者

  • 骆亚生
  • 党进谦
  • 李靖
  • 李同录
  • 谢定义
  • 黄雪峰
  • 邢义川
  • 李萍
  • 王兰民
  • 王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毕庆涛; 冯巧云; 赵俊刚; 黄志全
    • 摘要: 在改进的压力板仪上,通过动态多步流动法试验,对不同干密度的非饱和黄土进行脱湿过程的土-水特征曲线测定,分析干密度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压力板仪进行试验,结合非平衡状态下非饱和土的饱和度演化方程,能节省大量试验时间,并能降低试验误差;不同干密度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差异,干密度越大,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越大,持水性也越强;不同干密度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一交点,该交点横坐标(含水率)与击实曲线最优含水率基本保持一致。
    • 周一鸣
    • 摘要: 采用颗粒流方法开展三轴压缩的离散元分析,研究软胶结接触模型在模拟黄土时其细观参数对力学特性的影响;依次改变需考察的参数取值,分组进行三轴压缩。结果表明:在模拟低含水率、结构性强的软化型黄土时有较好契合度;摩擦系数、胶结强度对应力-应变曲线软化类型及偏应力峰值影响较大,法向与切向刚度比,胶结抗拉强度等不改变软化类型,只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幅度。摩擦系数,软化系数等对体应变的影响表现为系数越大,体应变的增速越快。
    • 廖红建; 刘少华; 何玉琪; 孙俊煜
    • 摘要: 黄土结构疏松、水敏性强,在水力作用下,易导致强度骤降,水稳性减弱甚至丧失。黄土中水分以自由水、结合水等多种形式存在于土的孔隙中,孔隙的分布特征是决定土中水分存在和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该文基于压力膜仪试验,结合孔径分布的计算理论,做出了土水特征曲线和孔径的分布曲线,并结合分形理论,以分形维数为孔隙分布规律的评价指标,建立不同工况下黄土的含水状态变化特性与细观孔隙分布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中孔隙越小,分形维数越大,土的含水状态变化越不明显;土的残余含水率与分形维数呈线性相关,残余含水率增高的同时,分形维数和土体的持水能力也增大;土的进气值与分形维数呈正相关,但不呈线性关系;土中的大孔隙越多,土的进气值就越大,分形维数越大。
    • 马学宁; 张宇钦; 张沛云; 王旭
    • 摘要: 研究目的:降雨和蒸发反复交替循环作用下,浅层土体内的水气状态处于动态变化中,该过程会对土体力学特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重塑非饱和黄土进行SWCC曲线试验及三轴试验,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非饱和黄土持水特性、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论:(1)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具有明显的滞回效应,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该效应逐渐减弱;(2)VG模型对重塑非饱和黄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继而建立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SWCC曲线的预测模型;(3)干湿循环使得其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转化为应变软化型,经干湿循环的试样初始剪切刚度较初始试样大,但破坏应力较小;(4)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及Φ^(b)均逐渐下降,相比之下,c′受干湿循环的影响最大,Φ^(b)次之,Φ′的影响最小;(5)本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边坡工程设计及加固中强度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 杨凯翔; 李伟; 王宁伟; 张曙
    • 摘要: 通过对甘肃地区黄土进行电化学固结试验,探究同一酸性调节液在不同注浆位置条件下对黄土的电化学加固影响,并对其加固机理进行分析。文中以重塑黄土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电极,进行电化学加固法试验,通过对加固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能量消耗的变化及电化学加固前后土体含水率和土体承载力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电化学加固法可以有效促进黄土水分的排出,同时对土体强度提升较大;与普通电渗法相比,加入酸性调节液可以大幅提升电流强度,试验后生成了更多的胶凝物质,使黄土强度大幅提升;在距离阴极3.75cm处注入酸性调节液使非饱和黄土的排水效果最好,土体最终承载力最高。
    • 郑洁; 郑红卫; 王菁莪
    • 摘要: 为研究非饱和黄土弹性模量与饱和度的相关性,采用一种基于吸应力理论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非饱和马兰黄土重塑样品的弹性模量随饱和度变化规律进行测试与分析。该方法通过自主研制的多功能摄影测量装置获取饼状土样从饱和状态至干燥过程中的高分辨率数码图像与含水率变化数据,同时使用压力板仪与单轴压缩仪分别测试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与泊松比。结合吸应力理论与极坐标形式应力-应变关系理论计算土样在不同饱和度状态下的弹性模量。3种干密度重塑土样在自然风干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变化测试结果表明,马兰黄土的弹性模量随饱和度降低而呈指数增大,提出了拟合弹性模量与饱和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 罗玚; 蒲育; 高文琪; 田党; 吕涛
    • 摘要: 提出非饱和土中水-热-气三相耦合数学模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进行非饱和黄土水热迁移土柱试验,验证模型可靠性,参数化分析了温度梯度对各物理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对土柱中气态水迁移影响较大,是其迁移的主要驱动力;非饱和土中液态水等温传导率和非等温传导率变化与温度变化接近,气态水等温传导率和非等温传导率增长幅度远大于温度的增长幅度;温度变化间接影响非饱和土体的体积热容。
    • 李涛; 蒋明镜; 李立青
    • 摘要: 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有大量填方工程,填方工程中土体可能承受等应力比压缩荷载,为了研究非饱和重塑黄土在较高应力比下的宏微观力学性质,运用应变控制加载方式开展了不同应力比的非饱和黄土等应力比试验离散元数值分析.数值模拟中,考虑颗粒间转动和扭转抗力及范德华力并采用分层欠压法制备均匀松散黄土数值试样,引入粒间引力反映毛细力作用.通过应变加载方式对数值试样开展等吸力的等应力比数值试验表明:离散元数值结果能定性再现室内等应力比试验的压缩和剪切特性;试样力学配位数随平均应力的变化不受应力比的影响;试样偏组构的变化与其初始状态和加载应力比关系密切.
    • 蒋明镜; 王优群; 卢国文; 张鹏
    • 摘要: 黄土的宏观力学行为受其微观结构影响显著,为探究非饱和重塑与结构性黄土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宏微观力学性质,采用考虑粒间吸引力与化学胶结的非饱和结构性黄土胶结接触模型,开展了非饱和重塑与结构性黄土常含水率条件下的平面应变三维离散元模拟.分析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不同有效围压对黄土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并探究其微观机理.模拟结果表明:有效围压对非饱和重塑黄土与结构性黄土应力应变响应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非饱和重塑黄土在较小有效围压时呈应变硬化,随有效围压的增大逐步过渡为应变软化,而结构性黄土在不同有效围压下均表现为应变软化,且围压越小,应变软化越显著.在微观尺度上,胶结达到轴向应变2%时开始持续破坏,对于结构性土的峰值应力影响显著;胶结同时会阻碍结构性土各向异性发展.
    • 张子东; 张晓超; 任鹏; 崔雪婷
    • 摘要: 黄土具有极强的水敏性和动力易损性,黄土地区多次强震都引起过液化、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振动作用下高含水率黄土的液化问题不容忽视。在大量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宁夏党家岔滑坡为例,研究振动作用下高含水率黄土的液化问题。现场调查发现高含水率滑带土并未达到完全饱和状态(饱和度达95%左右),在新鲜的芯样断面发现有明显的“流态化”液化破坏特征。借助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党家岔滑坡非饱和黄土层的液化性能及液化发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非饱和黄土层液化发生机理可概括为:地震作用下饱和黄土层孔隙水压力激增,高含水率非饱和黄土层孔压增长响应滞后,随着孔隙水压朝上部消散,地下水向上渗流,当平均有效应力接近0时,高含水率非饱和黄土层发生液化;(2)振动过程中不同饱和度黄土孔隙水压力增长响应具有滞后性,借鉴饱和黄土液化时孔压比的判别标准和Seed简化判别法,初步证实党家岔滑坡高含水率非饱和黄土层可发生振动液化,斜坡前缘和中部土体发生液化的初始饱和度范围分别为68.3%~100%和73.8%~100%,斜坡后缘土体不发生液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