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卵场

产卵场

产卵场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1852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水产科技情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大坝协会2011学术年会、2009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产卵场的相关文献由831位作者贡献,包括段辛斌、陈大庆、刘绍平等。

产卵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0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1852 占比:99.14%

总计:42213篇

产卵场—发文趋势图

产卵场

-研究学者

  • 段辛斌
  • 陈大庆
  • 刘绍平
  • 吴常文
  • 杜浩
  • 危起伟
  • 徐开达
  • 刘伟
  • 张洪亮
  • 张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姜涛; 杨健; 刘洪波; 陈修报
    • 摘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同时也担负着众多长江水生野生动物关键栖息地的功能,这其中就包括了长江刀鲚的产卵场。历史上鄱阳湖内的南部子湖(程家池湖、草湾湖、东湖等)均为刀鲚比较集中的产卵场(袁传宓等,1980)。但由于过度捕捞、湖滩开垦、湖区围堰等情况的存在,加上湖区内分布有资源量可观的刀鲚淡水定居种群——短颌鲚,鄱阳湖被一度认为没有洄游型刀鲚的分布。
    • 曹艳敏; 王崇宇; 乾东岳
    • 摘要: 产卵场特有的水力条件是四大家鱼繁衍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流量脉冲引发的流速上涨是刺激家鱼产卵、保证鱼卵孵化的关键水力因子;流域梯级开发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流量脉冲过程,导致产卵场破碎萎缩、苗量锐减。为揭示梯级开发对湘江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水力特征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湘江干流家鱼产卵场二维数值模型,模拟了梯级开发前后典型高低流量脉冲过程,分析梯级开发对鱼类产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级开发后,水流结构复杂性减弱甚至消失,高、低流速脉冲过程变得“尖锐”,流速上涨时间缩短50%(高流量脉冲)和67%(低流量脉冲),高流量过程的“喜好流速”或“触发流速”基本消失,低流量过程大部分流速均低于“腰点流速”;对流速上涨过程中平均流速分级水域面积统计表明,低于“腰点流速”面积分别扩大至3.0倍(Q_(高))和3.2倍(Q_(低)),“感应流速”范围水域面积减少至天然情况的15.8%(Q_(高))和1.2%(Q_(低)),“触发流速”范围面积减小至天然情况的1.5%(Q_(高))和1.6%(Q_(低)),“喜好流速”范围面积减小至天然情况的2.0%(Q_(高))和3.1%(Q_(低))。研究结果可为鱼类资源保护和恢复等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 田佳佳; 冯兴无; 蒲德永; 刘玥; 解崇友; 蔡瑞钰; 王亚利; 黄静; 王志坚
    • 摘要: 为探究嘉陵江渠化对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的影响,2019年3-4月,采用历史资料搜集、访问调查和实地勘察的方法,并结合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野外采集的鱼类样品。结果显示,原有60个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中,41个已经消失,14个存在但已经发生改变,只有5个基本未改变;从产卵场数量、类型和规模来看,均呈减少趋势,仍存在的主要为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产卵场。共鉴定鱼卵1362粒、鱼苗539尾,隶属2目2科12种。鱼卵仅3种,其中,鲤1039粒,占比76.28%;鲫312粒,占比22.91%;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11粒,占比0.81%。鱼苗11种,包括鲤、鲫、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峨眉鱊(Acheilognathus omeiensis)、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短须颌须鮈(Gnathopogon imberbis)、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粘皮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myxodermus);其中,兴凯鱊最多,有372尾,占比69.02%;其次为鲫59尾,占比10.95%;鲤57尾,占比10.58%;其他占比仅9.46%。研究表明,产卵场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水文情势、河床底质和水生植物等方面,梯级水电站开发和采砂作业导致河道变宽、水位上升、流速降低、卵石漫滩等生境消失、水生植物生物量减少,是原有产卵场消失或改变的主要原因。
    • 夏欣梅; 田永军; 刘阳; 刘世刚; 李建超; 马舒扬
    • 摘要: 为探究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秋生群资源丰度波动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适宜产卵的海表温度(SST)和水深数据,构建了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1979—2018年40年潜在产卵场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适宜海表温度均值(MVSS)、适宜性海表温度加权面积(SSWA)和等温线经向位置(MP)3种产卵场指数,分析了产卵场环境变化对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比渔获量更加适宜作为资源丰度指数,且与产卵场指数的跃变规律相似。研究发现24°CMP 1年滞后指标(MP24_Lag1)对秋生群资源丰度变动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补充量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 刘永清; 梁依甜; 向雅馨; 谭慧; 谭美星; 谭凤霞
    • 摘要: 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鱼类的产卵场受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日益衰退。水生植物是鱼类的天然产卵场,尤其是对产黏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非常重要。为恢复渔业资源,该文分析我国鱼类产卵场的现状,水生植物的产卵场功能及其在鱼类产卵场修复中的应用,以期为鱼类产卵场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 荣义峰; 班璇; 周杨浩; 刘文成; 祁红芳; 杨建新; 张宏; 周卫国; 俞录贤; 杜浩
    • 摘要: 自然产卵场是维持物种延续最关键的栖息地,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栖息地状况和生境特征尚缺乏详细的定量研究。以青海湖入湖河流泉吉河为例,在平水期采用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测的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自然产卵场分布及生境状况进行调查,确定其产卵场生境特征参数,建立基于无人机遥测识别产卵场的方法并进行复核验证。结果表明:泉吉河河道形态可分为弯曲型、分汊型和顺直型等三种典型河型,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弯曲型和分汊型河道中,分汊型河道几乎100%都有产卵场分布,弯曲型河道有70%为产卵场;产卵场河道平均长度(135.13±61.13)m,平均宽度(30.01±17.51)m,平均曲折度1.09±0.07;平均面积(4586.6±4201.61)m^(2);产卵场常位于缓水浅滩处,平均水深(0.19±0.10)m(范围:0.03-0.44m),平均流速(0.24±0.20)m/s(范围:0.01-0.81m/s),河床质为含有沙粒的卵石(粒径:163-256mm)底质。河道形态、沙洲分布、水深特征等特征参数可作为无人机遥测识别产卵场的判断条件,并实现验证成功。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整个流域的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现状评估及保护对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 何晓辉; 谈龙飞; 彭云鑫; 方弟安; 徐东坡
    • 摘要: 为了解长江湖口段四大家鱼卵的资源现状和产卵场位置与产卵规模,本研究于2019年4月19日至8月5日利用浮游生物网对湖口江段设置的4个采样断面进行逐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采集到家鱼卵93粒,其中以鲢为绝对优势,占家鱼卵总数的80.65%.本次研究采集到的受精卵瞬时发育时期共9期,主要是尾芽出现期、囊胚期和原肠早期,分别占总家鱼卵数的32.26%、24.73%和15.05%,结合水流情况,推算出四大家鱼产卵场分布于湖口江州、武穴龙坪和黄冈蕲州3个江段附近,产卵规模分别为0.49×108 ind、0.68×108 ind和0.38×108 ind,与历史资料相比其位置无明显变化,但产卵规模显著下降.研究期间,1号断面的鱼卵平均日丰度为1.52 ind/1000 m3,显著高于2号(0.88 ind/1000 m3)和3号断面(0.43 ind/1000 m3).运用Pearson检验分析表明,四大家鱼卵日丰度与水流量日上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位日上涨率和流速呈显著正相关(P<0.05).时隔50余年,本研究再次报道了长江中下游衔接水域四大家鱼产卵场位置与产卵规模,为四大家鱼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 方超; 邱广龙; 苏治南
    • 摘要: 海草床由大面积的连片海草植物构成,是许多海洋水生动物的育幼所或产卵所.研究海草植物附着卵块的分布规律,对于揭示海草床的产卵场功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西珍珠湾潮间带海草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12月(冬季)、2020年5月(春季)和2020年7月(夏季)对叶片开展粘性卵块种类和密度的调查,探讨其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海草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 显示,调查期间日本鳗草叶片仅有秀丽织纹螺(Nassarius festivus)和奥莱彩螺(Clithon oualaniensis)两种附着卵块,前者在冬季、春季和夏季的卵块密度分别为1026,191,191 ind./m2,而后者对应的卵块密度分别为0,209,268 ind./m2.同时,日本鳗草叶片下部的附着卵块密度显著高于上部的附着卵块密度.主成分回归分析显示,单株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干重)以及平均叶长等海草群落结构指标与秀丽织纹螺卵块密度呈显著相关关系,但其与奥莱彩螺卵块密度无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鳗草叶片附着卵块密度在季节和附着部位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海草床群落结构影响了叶片附着卵的分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