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顶梳

顶梳

顶梳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体育、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85780篇;相关期刊22种,包括中国学校体育、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9’全国高效能精梳机工艺技术开发与创新研讨会、“东飞马佐里杯”2007年高效能精梳机工艺技术交流与应用研讨会、2005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等;顶梳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允光、陈卫强、F·亨宁格等。

顶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5780 占比:99.90%

总计:85868篇

顶梳—发文趋势图

顶梳

-研究学者

  • 刘允光
  • 陈卫强
  • F·亨宁格
  • 戴步忠
  • 何银康
  • 吕恒正
  • 张立彬
  • 新原正己
  • 王洁
  • 薛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允光
    • 摘要: 探讨精梳机顶梳的梳理效能。介绍了顶梳的梳理作用和辅助棉卷自洁作用,以及新型精梳顶梳的类型。通过试验分析了顶梳梳理对精梳落棉率、短绒和棉结排除率的影响,以及顶梳齿密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在前进给棉工艺中,顶梳精梳落棉率占比竟高达62.7%~64.1%;在后退给棉工艺中,顶梳落棉率占比为28.6%~29.2%。顶梳的短绒排除率达14%,顶梳的棉结排除率达32.5%,与锡林的棉结排除率几乎相当。认为:优化选择顶梳型号、齿密度,正确调整顶梳隔距及配套工艺隔距,强化顶梳清洁和保养工作是充分发挥顶梳梳理效能的有效措施。
    • 陈宇恒; 高卫东; 任家智
    • 摘要: 为研究精梳过程中分离牵伸力的变化规律,探讨精梳机分离牵伸作用机制,运用扭矩传感器设计了精梳机分离牵伸力在线检测装置,获得了1个分离周期内牵伸力的数值变化。在保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分析了精梳机车速、顶梳工艺参数对分离牵伸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梳机分离牵伸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山形”变化规律,在24分度出现峰值;随着精梳机车速的提高,分离牵伸力及其增值呈现增大的趋势;顶梳对分离牵伸力的影响较大,去掉顶梳,牵伸力峰值减小24.67%~34.81%;增加顶梳齿密和顶梳插入深度均会造成分离牵伸力增大,但顶梳插入深度对牵伸力的影响大于顶梳齿密。
    • 刘允光
    • 摘要: 为了获得良好的成纱质量和原料利用率,分析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方式对恒速梳理精梳机、变速梳理精梳机以及精梳落棉率的影响;从顶梳质量的要求、齿密配置、操作要点,精梳不同梳理方案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精梳锡林齿面圆心角和总梳理点等方面阐述精梳梳理元件的优选配置。指出:在恒速梳理精梳机上采用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方式成纱质量基本一致;变速梳理精梳机更适用于前进给棉工艺;在前进给棉工艺中,顶梳影响精梳总落棉率达50%~60%;在齿片不嵌花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齿密和插入深度,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顶梳的梳理效能;在保证容纤空间前提下,尽可能增加精梳锡林总梳理点的关键是采用大齿面圆心角或超大齿面圆心角锡林。
    • 谭绍海; 白雪; 熊伟
    • 摘要: 为降低针织面料上的死棉、白星、毛粒毛球、色点等疵点,分析针织面料疵点产生原因,通过探讨锡林和顶梳齿密与精梳条疵点的关系、除尘室吸附压力与针织面料疵点的关系、精梳条质量与针织面料疵点的关系,总结精梳工序减少精梳条死棉、白星、毛粒毛球、色点等疵点的具体措施。指出:减少精梳机锡林和顶梳嵌花、断齿,增加齿密,提高吸附压力、保证吸附畅通,降低精梳条棉结、带纤维籽屑、短绒率和未成熟纤维含量,做好精梳工序的质量控制、生产操作、清洁工作、温湿度控制、设备器材维护和周期性保养更换等,能有效降低疵点,稳定针织面料质量。
    • 董智勇; 肖际州; 刘允光
    • 摘要: 为了降低成纱棉结、提高成纱质量,介绍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仪与USTER TESTER条干测试仪检测棉结的概念及应用,试验分析生条、精梳条的棉结数与成纱棉结的相关性,探讨优选精梳锡林针布总齿数和齿面圆心角、顶梳、给棉方式、车速、小卷定量和梳理工艺以降低成纱棉结的技术措施.指出:乌斯特单纤维测试仪与条干测试仪测定的棉结数据无线性对应关系,生条、精梳条内的棉结数(粒/g)与成纱棉结(个/km)无必然联系;精梳落棉率与精梳条的棉结数相关性不大,但与精梳条短绒率及成纱常发性纱疵IPI值密切相关;控制成纱棉结的关键在精梳的质量、核心在精梳锡林针布,应优选性价比高的精梳器材以降低成纱棉结;实施前进给棉工艺时,采用圆心角为111°的大齿面精梳锡林、配置4.7 mm的给棉长度、适当提高车速和增加小卷定量,选择齿片质量好、高梳理效能的顶梳,缩小并稳定精梳锡林梳理区隔距,做好工艺调整、梳理器材状态检查、日常清洁并优选原棉,才能实现精梳机的高效高产、优质和低耗.
    • 谢家祥; 田九坤; 王涛; 赵晓涛
    • 摘要: 为了分析精梳锡林、顶梳不同齿密及恒速、变速梳理对梳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对纤维损伤程度的问题,制定试验方案,分别对比分析精梳落棉和精梳条纤维质量和各长度级纤维含量.结果表明:精梳机锡林和顶梳的齿密在适当范围内增加,对精梳落棉和精梳条纤维长度影响不大,但成纱质量有较大提高;恒速梳理有少量长纤维被锡林末排针抓走而进入精梳落棉,其精梳落棉纤维长度较长;变速梳理锡林对纤维有损伤,损伤纤维进入落棉,使精梳落棉纤维长度变短,但对精梳条纤维长度影响不大.认为:适度增加精梳锡林和顶梳的齿密,有利于纤维梳理,提高成纱质量;与恒速梳理相比,变速梳理精梳落棉长度较短,精梳条纤维长度相当,变速梳理有利于提高精梳机的速度.
    • 刘允光; 梁淑桂
    • 摘要: 为了充分挖掘精梳工序的生产潜力,探讨国产多机型精梳机采用重定量工艺的实践.就重定量工艺中小卷定量、给棉方式、给棉长度、速度与梳理器材的优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国产精梳机分高速、中速和低速3种类型采用重定量工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前进给棉、重定量小卷、优化配置工艺和高品质梳理器材、适当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可以满足精梳梳理要求,同时实现高产优质的工艺效果.认为:纺织企业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设备状态、管理水平,通过试验科学选择重定量工艺.
    • 兰小鹏
    • 摘要: 探讨精梳工序控制棉结的方法.从精梳工艺入手,阐述了精梳锡林梳理工艺、顶梳梳理工艺、给棉工艺以及精梳辅助工艺在改善精梳条棉结杂质方面的作用.结合日常精梳管理控制精梳棉网质量,全面总结了降低精梳棉结、提升精梳条质量的实践经验.认为:通过合理配置精梳工艺和加强管理,最终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精梳纱.
    • LI Chunmiao
    • 摘要: 探讨美棉的特性以及采用美棉纺纱的质量控制措施.针对美棉性能差异较大造成纺纱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从工艺和管理着手,通过优化梳棉机各部速度和隔距、精梳机顶梳刺入深度以及加强各工序精细化管理,最终生产出高品质精梳纱.认为:纺纱生产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加强配棉管理和各工序工艺配合,做好细节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纱疵,有利于稳定纺纱质量,提升产品品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