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浅丛阻滞

颈浅丛阻滞

颈浅丛阻滞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专利文献17608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颈浅丛阻滞的相关文献由1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书庸、代铁柱、侯平等。

颈浅丛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7608 占比:99.57%

总计:17684篇

颈浅丛阻滞—发文趋势图

颈浅丛阻滞

-研究学者

  • 李书庸
  • 代铁柱
  • 侯平
  • 刘勇
  • 吕丽
  • 吴熠
  • 吴贵亭
  • 张东玲
  • 张学义
  • 王英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姿询
    • 摘要: 目的:探讨臂丛结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心率和收缩压,术前、术后12 h血清应激指标,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醉相关时间。结果:两组麻醉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皮时、骨折复位时HR、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 h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通过超声引导进行颈浅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应激反应,同时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 腾好晓
    • 摘要: 目的:对颈浅丛阻滞辅以右美托咪啶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选5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28例,颈浅丛阻滞辅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28例,颈浅丛阻滞,比较两组的VAS评分,MAP和HR、SPO2.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HR、MAP、SpO稳定(P<0.05),VAS评分低(P<0.05).结论:颈浅丛阻滞辅以右美托咪啶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稳定,不会引起MAP和HR、SPO2较大的波动,并且疼痛较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杨娜; 丁广江
    • 摘要: 目的:探究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将预先配置的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全部注入;观察组进行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但使用局麻液为15 mL,臂丛神经阻滞10 min后,于患者胸乳突肌后缘中点作为穿刺点,注入5 mL局麻液行颈浅丛阻滞.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期间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佳.
    • 钱龙; 朱家军; 刘洪亚; 王艳; 李越
    •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中间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单侧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颈浅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颈中间丛神经阻滞组(M组),每组30例.两组均先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5 ml,S组行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0 ml;M组行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0 ml.记录颈浅丛和颈中间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记录神经阻滞效果满意例数.记录术后1、2、4、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局麻药物中毒、声音嘶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M组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率均为100%.M组术后1、2、4、6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均无局麻药物中毒、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中间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但颈中间丛阻滞操作时间及起效时间更短、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优.
    • 张敬莹
    • 摘要: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对锁骨骨折患者手术中进行臂丛阻滞复合颈浅丛阻滞的效果.方法 160例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单一麻醉组与复合麻醉组,每组80例.超声引导下,单一麻醉组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麻醉组患者行臂丛阻滞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效果、辅助麻醉药物用量.结果 复合麻醉组切皮时心率为(79.03±7.52)次/min、收缩压为(13.38±1.62)kPa、舒张压为(9.56±1.36)kPa,均低于单一麻醉组的(85.59±8.63)次/min、(15.43±1.63)kPa、(10.65±1.78)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97.50%高于单一麻醉组的8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为(30.20±8.21)μg、咪达唑仑用量为(1.01±0.27)μg,均少于单一麻醉组的(38.42±9.60)、(1.63±0.49)μ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复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更好地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辅助麻醉使用量,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
    • 廖完敏; 陈茜; 白剑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行甲状腺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前瞻性试验方法,选择18~ 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Ⅰ组,n=20),0.25%罗哌卡因8ml颈浅丛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n=20),0.4%罗哌卡因8ml颈浅丛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n=20).患者入室监护后,Ⅰ组行单纯全麻;Ⅱ组和Ⅲ组于全麻诱导前,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颈浅丛阻滞;Ⅱ组每侧均给予0.25%罗哌卡因4ml,总计8ml,Ⅲ组每侧均给予0.4%罗哌卡因4ml,总计8 ml.15min后测试阻滞范围可达颈2、颈3,并记录患者是否有呼吸及吞咽困难,声嘶哑等反应.观察手术切皮时患者心率、血压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阿片类药物消耗量;记录术后12 h静息及运动(吞咽)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呼吸及吞咽困难,声嘶哑等反应.结果:3组患者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Ⅱ组和Ⅲ组的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Ⅰ组(P<0.05).3组术后12h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镇静评分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颈浅丛阻滞可以为甲状腺切除术提供安全有效的术中镇痛,明显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较短.
    • 徐峰; 王义桥; 李查兵; 祁义豹; 鲍青松; 张小龙
    • 摘要: 目的:评价硫酸镁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病人8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R组(29例):0.25%罗哌卡因13 mL+2 mL 0.9%氯化钠溶液行颈浅丛阻滞;RD组(29例):0.25%罗哌卡因13 mL+0.75μg/k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2 mL颈浅丛阻滞;RM组(30例):0.25%罗哌卡因13 mL+4 mg/kg硫酸镁稀释至2 mL颈浅丛阻滞.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3组病人术后1、6、12、18及24 h病人疼痛评分(VAS评分);拔管时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评价.结果:VAS评分方面,3组病人术后1 h、6 h和24 h各组间无差异;术后12 h RM组和RD组较R组低,术后18 h RD组较RM组和R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D组>RM组;首次镇痛所需时间,RD组和RM组均较R组延长;补充镇痛药量,R组>RD组>RM组;病人满意度评分,R组低于RD组和R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缓率RD组发生率高于R组和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和右美托咪定作为辅剂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用于人工耳蜗手术病人都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使用,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右美托咪定可能作用时间更久,但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心动过缓发生率较硫酸镁高.
    • 徐知菲; 杨秀露; 金峰; 梁栋梁; 姚娟; 刘颖; 唐在荣
    •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锁骨手术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分为传统肌间沟臂丛+颈浅丛两点神经阻滞法(C组)与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颈浅丛阻滞法(U组),每组40例,以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分别行肌间沟臂丛神经(10 mL)及颈浅丛阻滞(10 mL).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U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U组术中VAS评分低于C组,且U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7.5%v s 22.5%,P<0.05).结论 与传统的两点法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操作时间短、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
    • 武媛媛
    • 摘要: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患者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的麻醉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骨折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可全面覆盖支配锁骨的神经,提高麻醉效果,避免患者术中疼痛,从而提高手术效果,且可保障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无剧烈波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