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犊

产犊

产犊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3篇、专利文献18797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致富天地、广西畜牧兽医、今日畜牧兽医等; 产犊的相关文献由74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延平、万发春、卢明华等。

产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3 占比:2.15%

专利文献>

论文:18797 占比:97.85%

总计:19210篇

产犊—发文趋势图

产犊

-研究学者

  • 郑延平
  • 万发春
  • 卢明华
  • 吴乃科
  • 周鼎年
  • 宋恩亮
  • 王俊江
  • 胡振尉
  • 蒋永清
  • E·马尔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涛; 阚国建
    • 摘要: 一、产后护理的意义围产期作为奶牛的重要生理时期,不仅是发病率和死淘率高发的阶段,也是奶牛恢复健康和提高产量的阶段。新产牛能否管理好,是牧场年度奶牛单产及利润提升的关键,新产牛的护理又是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产牛由于从干奶期突然转到产奶期,无论是产犊过程的疼痛应激还是从产奶需要钙的供给平衡,以及采食干物质从粗到精的突然转变,都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奶牛生理突然变化引起的应激,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重视并积极预防及时解决,就会给奶牛造成疾病或淘汰。
    • 宗凌宇
    • 摘要: 在母牛的养殖生产过程中,母牛的分娩是需要经常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情况下,在饲养管理比较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母牛的营养和体况都比较好的时候,饲养管理技术人员所做的引产措施也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母牛大部分都可以非常顺利地产犊。相反,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也会有部分母牛难产的情况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助产,便会引起母牛的生殖器官疾病,甚至造成胎儿或母子死亡。
    • 付畅
    • 摘要: 众所周知牧场的乳房炎、子宫炎及肢蹄病是影响牧场经济效益的三大疾病,那么奶牛产奶量决定了一个牧场的生产力,子宫炎是仅次于乳房炎影响奶牛产奶量的第二大疾病,伴随着产犊高峰期的到来,热应激的状态以及胎次的增加,奶牛子宫炎发病率也在增高,子宫炎会降低奶牛的配种成功率从而延长平均配准天数、增加平均泌乳天数、增加繁殖淘汰风险,拉低产量增加饲养成本,造成浪费,最终影响牧场的长久发展。
    • 付畅
    • 摘要: 科学养殖奶牛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奶牛的繁殖配种至产犊,激发奶牛产奶机能,获得高产量的奶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经济效益。一个完整适用的繁殖程序是一个牧场发展经营下去的基石,饲养管理较好的牧场就十分注重奶牛的繁殖管理,都制定了合理的繁殖流程和周计划工作,使得技术人员每天有条理的进行工作,比较便于管理。目前来说牧场使用的繁殖流程有很多(如:双同期、预同期、G6G),但最后还是以同期程序(Ovsynch程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0789程序为基础。为什么我们做同期发情时受胎情况不稳定呢?
    • Ricardo C Chebel
    • 摘要: 影响干奶期体况变化的因素有:牛场、胎次、干奶天数、干奶时体况、热应激、产犊性别和产犊数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干奶时体况,说明干奶时体况是干奶期体况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奶牛干奶时体况的增加,奶牛继续增加体况的概率会随之下降,当干奶时体况在3.5时,继续增加体况的可能几乎为0。根据上图中模型可知,想要在干奶期增加体况,那么干奶时的体况需要达到3.25,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泌乳表现。
    • 朱焕芬; 王明轩
    • 摘要: 母牛瘫痪病因比较复杂,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瘫痪)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产犊2~3天的高产母牛。笔者发现,这种病情不仅发病急,而且发病率高,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还会明显降低母牛繁殖能力,给养牛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为此,笔者将母牛发生瘫痪综合征的原因和临床症状分析如下,并且给出中西结合诊治方法。
    • 徐洪伟
    • 摘要: 能量负平衡常导致母牛糖代谢、脂质代谢发生改变,从而形成了代谢系统疾病,进而影响母牛生产性能、繁殖力、免疫力等,严重阻碍了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合理的监测管理,及早发现及早控制,在围产期日粮中添加合适的添加剂,可有效降低能量负平衡。奶牛从妊娠后期过渡到泌乳早期(产犊前3周至产犊后3周),奶牛的生理和免疫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导致泌乳早期高发多种代谢性疾病。在围产期,由于采用“限饲法”进行饲养管理,奶牛很难或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导致奶牛调动其脂肪储备和肌肉组织,以弥补日粮营养摄入不足,这一现象在围产后期尤为显著。
    • 巩薇娜
    • 摘要: 在市场广泛需求下,养牛业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奶牛产犊效益往往与所使用技术高度关联,为了提高最终效益,必须充分认识相应技术,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类技术就是性控冻精配种技术,此类技术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提高产犊效益,为其产业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用相关方法,还需要充分认识其技术特点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让相关方法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 刘曙远
    • 摘要: 规模化养牛场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母牛产犊完成的,母牛产犊在饲养管理中属于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母牛的健康状况和今后的繁殖能力,还影响到犊牛是否健壮和成活率.在管理不善、环境突变或饲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母牛在产犊后会发生各种异常情况,如不能妥善处理会给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作为管理者应科学合理分析母牛产犊后常见问题,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合理对待,帮助母牛或犊牛顺利渡过难关,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 马龙刚; 王雅春; 安涛; 张海亮; 竹磊; 王磊; 宁景扬; 王炎; 郭刚; 黄锡霞
    • 摘要: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群体规律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共838头荷斯坦奶牛的休息时间及对应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及环境温湿度数据,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等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休息时间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奶牛平均休息时间为397.39 min/d,范围为87.74~707.03 min/d,变异系数为26%;休息时间随季节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最低,冬季最高;随环境温湿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产犊和发病对休息时间均有较大影响,产犊和发病当天奶牛休息时间均存在一个峰值,之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测定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份对休息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随休息时间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为利用自动化记录设备探究奶牛的行为规律及利用连续测定的休息时间数据提高牛群的精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