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折,粉碎性

骨折,粉碎性

骨折,粉碎性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42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8篇、专利文献519546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国骨伤、临床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 骨折,粉碎性的相关文献由15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荣华、刘国辉、刘智等。

骨折,粉碎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519546 占比:99.92%

总计:519974篇

骨折,粉碎性—发文趋势图

骨折,粉碎性

-研究学者

  • 杨荣华
  • 刘国辉
  • 刘智
  • 李强
  • 李春青
  • 解永林
  • 郑建东
  • 黎德生
  • 刘兴炎
  • 庞清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芒芒; 吕杨训; 林胜磊; 黄力鹏; 董启榕
    •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3枚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2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111例,女125例;年龄19~89(50.17±12.88)岁.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其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相关性.对年龄、性别、损伤侧、体重、损伤机制、术前等待时间、Garden分型和是否有股骨颈皮质粉碎等单因素分析得到显著性差异的自变量,然后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6例病例平均随访4.58年,高能损伤(24.69% vs.5.16%,x2=19.405,P--0.000),术前等待时间>48 h (20.00% vs.6.38%,x2=10.065,P=0.002),GardenⅢ/Ⅳ型(18.52% vs.2.97%,x2=13.357,P=0.000),股骨颈皮质粉碎(66.67% vs.4.88%,x2=39.96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损伤机制[高能损伤,Exp(B)=4.397,95%CI=(1.672-11.562),P=0.003],术前等待时间>48 h[Exp(B)=3.060,95%CI=(1.176-7.966),P=0.022],股骨颈皮质粉碎[股骨颈压力侧皮质粉碎,Exp (B)=3.944,95%CI=(1.245-12.494),P=0.020;股骨颈压力侧和张力侧皮质均粉碎,Exp(B)=23.761,95%CI=(3.805-148.374),P=0.001]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GardenⅢ/Ⅳ型并非独立危险因素[Exp(B)=1.985,95%CI=(0.436-9.032),P=0.375].结论:高能量损伤、术前等待时间(>48 h)和股骨颈皮质粉碎是影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股骨颈压力侧和张力侧皮质粉碎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一个很强的预后危险因素,因为它表明了一种更严重复杂的损伤机制.
    • 步开东; 胡继超; 何健; 曹燕; 高岚
    • 摘要: 目的 探讨真空封闭引流(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荣军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均行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观察患者康复指标变化,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120例中,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10.53±2.39)d,感染控制时间为(14.32±3.24)d,创面封闭时间为(10.87±2.84)d,骨折愈合时间为(9.57±1.84)周.VAS评分术后1个月[(3.21±1.58)分]和术后3个月[(1.45±0.76)分]均低于术前[(8.23±1.52)分](t=25.082、43.704,均P<0.05);术后3个月低于术后1个月(t=10.996,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术前(t=14.798、29.598、30.599、47.970、17.161、31.587,均P<0.05);术后3个月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术后1个月(t=14.401、21.218、17.513,均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EFF)评分均高于术前(t=17.803、36.482,均P<0.05);术后3个月WHO QOL-BEFF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t=10.488,P<0.05).结论 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郑益钒; 钱胜龙; 柯烯; 陈嘉楠; 汪国栋; 刘曦明; 蔡贤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7例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3~61岁[(45.9±10.9)岁].均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d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Brooker分级评估异位骨化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36(24,36)个月].手术时间为123~242 min[(165.4±29.8) min];术中出血量为170~550ml[(358.3±111.3)ml];9例需要术中输血,输血量为300~500 ml[(377.8±66.7)ml].住院时间为12~29 d[(21.4±4.7)d].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16.3±3.0)周].术后2 d 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优21例,良3例,差3例,复位优良率为89%.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9~16分[(13.1±1.9)分],6个月为10~18分[(15.4±2.0)分],末次随访时为12~18分[(16.9±1.8)分](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0例,良7例,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26%;6个月优3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1%;末次随访时优18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 (P<0.01).术后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和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发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异位骨化3例,其中Brooker分级Ⅰ级2例,Ⅱ级1例,均未对髋关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 李春江; 王保苍; 王斌; 冯晓娜; 尹佳丽; 史伟; 于泽洋; 张荐; 周立健
    • 摘要: 目的 探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7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35.48±18.12)岁(范围17~66岁);左侧45例,右侧31例.致伤原因:摔伤46例,自行车伤16例,车祸伤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25~5d,平均3.2d.开放性骨折18例,累及关节面骨折64例,粉碎性骨折5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清创,所有病例均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固定.观察术中骨折复位、术后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状态,根据跛行程度、支撑物使用情况、有无关节绞锁感、关节不稳定情况、疼痛、肿胀度、楼梯攀爬及下蹲等情况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6.18)个月(范围12~24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钢丝断裂;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无再骨折、骨折移位,内固定取出前无克氏针滑移,仅1例由于卡扣原因致钢丝松弛(未影响骨折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7.5周骨折线基本消失.术后1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76例评分为(95.40±4.60)分(范围82~100)分:优54例,良21例,可1例,优良率98.7%.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6例评分为(0.09±2.05)分(范围0~3)分,其中4例有轻度疼痛感觉,平均得分0.09分.结论 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满意,内固定物对周围组织刺激引起的疼痛感低,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 赖维剑
    •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髌骨针治疗老年人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术,观察组采用髌骨针联合钢丝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5.5±1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62.4±1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长度[(6.5±1.8)cm比(6.8±1.6)cm]、出血量[(33.5±8.3)mL比(35.4 ±9.6)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51例比41例)、有效(10例比1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7,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159.5 ±12.4)分,对照组膝关节评分为(135.1±14.0)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4%比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11,P<0.05).结论 采用髌骨针治疗老年人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 韩巍; 张腾; 王军强; 黄强; 吴新宝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老年粉碎性(Neer 3部分及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3例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7例,年龄(72.7±4.8)(65~84)岁。受伤机制包括摔伤48例,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简称移植组,n=36)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简称置换组,n=17)。记录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评分分级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移植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置换组(P=0.002,0.003);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及深部感染以及手术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见延迟愈合、内固定失效及再骨折。移植组3例患者出现术后肱骨头坏死,患者自觉症状轻,未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组患者UCLA评分与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置换组(P=0.002,<0.001);移植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中日常活动与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置换组(P=0.003,0.002);两组患者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相比,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获得更好的肩关节功能,但存在肱骨头坏死的风险。
    • 李静; 张燕; 傅梅
    •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对背侧移位伴干骺端骨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活动度、上肢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背侧移位伴干骺端骨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急诊组(n=55)和择期组(n=45)。急诊组于伤后6 h内开展急诊手术,择期组于保守治疗5~7 d后开展择期手术。比较2组术后第4、12周腕部及前臂主动(被动)运动活动度(ROM)及上肢功能障碍调查表(DASH)评分。并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急诊组背伸ROM、掌屈ROM、旋前ROM、旋后ROM均优于择期组(P0.05)。结论急诊手术对背侧移位伴干骺端骨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活动度和上肢功能的改善较择期手术更优,且并发症少。
    • 刘建柱; 秦玉柱
    • 摘要: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联合远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5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肱三头肌造瓣入路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联合远端双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1年时应用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2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年时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评估术后生活质量,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2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SF-36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联合远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张彦超; 李建军; 侯文韬; 张海峰; 刘纪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软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的可行性,评估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生物陶瓷涂层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基于连续断层CT图像,利用CAD软件来构建具有特定三维内部结构的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数字模型,以Ti6Al4V粉末为原材料打印出实体并于其关节面复合氮化钛涂层,观察植入体与髋臼匹配和贴附情况;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正常组、传统组及植入体组髋臼在相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应力传导及形变位移等情况,验证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植入体的多孔钛合金支架与髋臼匹配程度良好,钢板形态基本与骨表面贴附,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为优.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植入体重建后髋臼在Von Mises应力峰值13.38 MPa接近正常组13.11 MPa,小于传统组15.66 MPa;植入体重建后的髋臼在应力分布和传导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稍优于传统组;植入体的最大相对位移为0.166mm,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结论:3D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涂层具备优良的匹配度和生物力学性能;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应力分布及传导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的髋关节,其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骨缺损的病例提供新选择.
    • 张健; 黄强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12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根据术前MRI检查以及术中直视下检查确认肩袖损伤诊断,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5 ~86岁;左侧受累5例,右侧受累7例.观察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并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90°~150°,外旋为5°~30°°,内旋平均为L3水平(S1水平~L1水平).VAS疼痛评分为0~6分,UCLA评分为18~32分,其中良5例,差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假体松动、肩峰应力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并肩袖损伤的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早期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疼痛较轻,患者满意度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