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胫骨

胫骨

胫骨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3年内共计519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4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2093篇;相关期刊735种,包括中国骨伤、实用骨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4年全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第三届(2012)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等;胫骨的相关文献由1128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英泽、史春宝、陈伟等。

胫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4 占比:58.79%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92%

专利文献>

论文:2093 占比:40.29%

总计:5195篇

胫骨—发文趋势图

胫骨

-研究学者

  • 张英泽
  • 史春宝
  • 陈伟
  • 郑占乐
  • 邢欣
  • 刘念
  • 解凤宝
  • 孙延东
  • 赵开宇
  • 于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伟; 冯卫; 杨铁翼; 任伟; 王玉鑫; 吕慧成; 常志强; 冯晓东; 王紫横; 郭世炳
    • 摘要: 背景:由于抗生素水泥棒或钉在制备技术、术中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其应用仍然受到限制。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模具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髓腔植入联合扩髓清创治疗下肢长骨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3D技术打印模具制作的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髓腔植入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患者16例,其中股骨10例,胫骨6例。根据Cierny-Mader骨感染分型,Ⅲ型4例,Ⅰ型+Ⅲ型7例,Ⅰ型+Ⅳ型5例。首次(手术)治疗至初始感染时间0.5-120个月,感染持续时间为0.5-118个月。对于髓内钉固定患者,取出髓内钉后对存在感染的骨折端以及交锁螺钉处的软组织瘢痕、肉芽组织和死骨彻底清除,有窦道和软组织脓肿者对感染累及的软组织切除;使用软钻扩髓去除髓腔内坏死及炎性组织,并送检,反复冲洗髓腔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对于非髓内钉固定或无固定患者,感染断端或局灶型感染处切开,将窦道和感染的软组织一并切除,按照股骨或胫骨标准髓内钉固定操作步骤开口扩髓,其他过程同前。结果与结论:①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和并发症;②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股骨骨折感染者膝关节活动范围50°;③6例患者在取钉时获得的髓内组织细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均为阴性;④所有患者住院时间7-53个月;医疗费用0.60万-4.94万元;⑤结果表明,应用扩髓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髓腔植入是治疗长骨骨感染的有效方法。应用此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显著降低医疗费用。证据等级:治疗性研究Ⅳ级。
    • 高瑞晖; 郝金华; 邓日明; 韦敏
    • 摘要: 目的比较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三维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Ture FISP)对膝关节半月板根部的成像质量。方法30例患者采用1.5T MRI 3D-SPACE和3D-TrueFISP序列行膝关节成像,计算两组图像半月板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半月板根部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对膝关节的3D MRI成像中,3D-TrueFISP序列的半月板信噪比、半月板与滑液、半月板与肌肉的对比信噪比高于3D-SPACE序列,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半月板根部的MRI成像效果,3D-True FISP序列优于3D-SPACE序列。
    • 陈星宇; 徐永清; 杨晓勇; 张曦娇; 岳正华; 何晓清; 李军; 石健
    • 摘要: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2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1.4±13.9)岁。根据Cierny-Mader分型,Ⅲ型11例,Ⅳ型31例。治疗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清创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诱导成膜,清创后骨缺损长度3.7~17.0 cm,平均(8.8±3.7)cm。第二阶段感染控制后取自体髂骨及同种异体骨行膜内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两个阶段均采用内固定固定骨断端。术后通过观察临床表现及抽血检查感染指标判断感染控制情况,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愈合情况。采用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2例患者随访13~36个月,平均随访(21.6±6.7)个月。第一阶段手术次数1~4次,平均(1.3±0.8)次,皮瓣覆盖22例,5例皮瓣部分坏死后再次行筋膜皮瓣或游离植皮治愈;第二阶段术后感染复发5例,4例经再次清创后感染控制,3例再次行第二阶段手术治疗,1例清创后行骨搬移治疗。1例清创后感染再次复发,患者要求截肢治疗。其余所有患者都获得了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4~13个月,平均(6.6±1.9)个月。末次随访时LEFS评分30~80分,平均(68.8±11.4)分,高于术前的(52.6±18.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4,P<0.001),表明下肢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 吴鹏; 郎俊哲; 吴聪聪; 陈雷; 何莉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中胫骨冠状面弯曲对胫骨假体对线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前摄下肢全长X线片并测量胫骨冠状面弯曲角度(tibial bowing angle,TBA),TBA>2°为胫骨弯曲,分为胫骨弯曲组和非弯曲组。胫骨弯曲组40例,男9例,女31例,年龄56~84(69.22±7.10)岁;非弯曲组60例,男19例,女41例,年龄51~87(70.80±7.21)岁;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胫骨长度(tibial length,TL)及胫骨平台内翻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术后3 d~1周再次摄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后胫骨假体内侧角(tibial component coronal alignment angle,TCCA)以及胫骨假体力线不良率。采用Pearson法对TCCA与年龄、TCCA与身高、TCCA与体重、TCCA与BMI、TCCA与TBA、TCCA与TL及TCCA与MPTA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对TCCA与性别、TCCA与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术后站立位全长X线片。胫骨弯曲组与非弯曲组TL、MPTA、TCC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弯曲组力线不良率为22.5%,非弯曲组力线不良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胫骨弯曲会导致术后胫骨假体力线不良,手术时需注意胫骨近端垂直胫骨机械轴截骨及假体正确安装,以免假体对线不良。
    • 刘东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PPF)与交锁髓内钉(IIN)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Kofoed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静海区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IIN治疗,而观察组采用MIPPF。分析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及远期Kofoed动态评分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Kofoed评分均开始逐渐降低,但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Kofoed评分高于对照组[(94±4)与(86±3),P<0.05]。结论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应用MIPPF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快速提高Kofoed评分。
    • 杨言苹; 董万涛; 周预; 侯军虎; 于秋爽
    • 摘要: 目前,国内外的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塌陷性骨折尚无较有效的方法,难以同时保全胫骨平台、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功能,最终不得不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而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有限,多数患者的人工膝关节达不到终身使用的效果,将面临二次甚至是三次手术的困难。本文对新鲜同种异体半月板联合骨软骨移植修复胫骨平台毁损伤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治疗提供依据。
    • 蒲朝梁
    • 摘要: 人的小腿主要由两根长骨组成,较粗壮的一根称为胫骨,上端通过膝关节连接大腿,下端通过踝关节连接脚,起连接、支撑人体的作用;较细的一根称为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体重。胫骨、腓骨位置比较表浅,当其受到外力冲击,比如摔倒或发生车祸时,就容易导致“集体骨折”,在医学上被称为胫腓骨骨折。那么,发生胫腓骨骨折后,除了我们熟悉的打钢板固定,还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 杨洁
    • 摘要: 患儿男,28个月,右膝内翻;出生后即被发现右膝内翻、右下肢活动不良,外院及本院门诊均为先天性膝内翻、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focal fibrocartilaginous dysplasia,FFCD),开始学步后呈跛行步态。入院专科检查:跛行,右膝呈内翻畸形,内翻角15°,膝关节屈伸活动度0°~150°,双小腿间距8 cm,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约2 cm,未触及明显包块,局部无压痛及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右下肢超声:右胫骨近端内侧干骺端约1.82 cm×1.53 cm局限性凹陷,内见粗约0.29 cm条索样高回声结构向骨骺延伸(图1A),边界尚清,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双膝X线片见右侧膝关节内翻,右侧胫骨近端内侧局部骨质凹陷,存在斜行透亮区,边缘骨皮质增厚(图1B)。影像学诊断:右胫骨近端改变,考虑FFCD。行右胫骨近端FFCD病灶切除、胫骨近端骺阻滞及8字钢板固定术,术中见右胫骨近端内侧纤维条索长入胫骨近端干骺端凹陷处。术后病理:光镜下见纤维组织增生,伴软骨化生及黏液变性,未见异型性细胞(图1C)。术后综合诊断:(右胫骨近端)FFCD。
    • 王皓; 凃峰; 赵文斌; 张麟
    • 摘要: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胶囊(Cal)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通路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胫骨骨折组、Cal组(灌胃10 ng/mL Cal,连续4周)、Cal+Noggin(BMP特异抑制剂)组(灌胃10 ng/mL Cal+经皮注射50 ng/mL Noggin,连续4周)。采用X射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icro CT、HE染色、Western blot分析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结果4周后,胫骨骨折组骨折线明显,Cal组骨折线几乎不可见,断端有大量骨痂,Cal+Noggin组骨折愈合较差。胫骨骨折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ALP、OCN、PINP水平及BMP-2、Runx2、p-SMAD1/5/8/SMAD1/5/8表达高于Cont组,骨小梁分离度低于Cont组(P<0.05)。较于胫骨骨折组,Cal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ALP、OCN、PINP水平及BMP-2、Runx2、p-SMAD1/5/8/SMAD1/5/8表达增高,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5)。较于Cal组,Cal+Noggin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ALP、OCN、PINP水平及BMP-2、Runx2、p-SMAD1/5/8/SMAD1/5/8表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5)。结论Cal可能通过激活BMP-2/SMAD/Runx2通路,改善新生骨痂骨密度及微结构,促进胫骨骨折愈合。
    • 马彪; 梁永胜; 郭江华; 林进团
    • 摘要: 目的探究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严重创伤休克患者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严重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输液通道的不同分为骨髓腔输液组(实施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48例)和静脉输液组(实施常规周围静脉输液,44例)。对比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建立输液通道时间、血压回升时间、4 h内抢救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脱出率、住院期间感染率及死亡率。结果骨髓腔输液组置管穿刺时间短于静脉输液组(P<0.05),置管一次成功率均高于静脉输液组(P<0.05)。骨髓腔输液组建立输液通道时间、血压回升时间均短于静脉输液组(P<0.05)。骨髓腔输液组4 h内抢救总有效率高于静脉输液组(P<0.05)。骨髓腔输液组置管后脱出率、住院期间感染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静脉输液组(P<0.05)。结论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用于严重创伤休克患者院外急救可缩短置管穿刺时间、建立输液通道时间及血压回升时间,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及抢救效果,并可降低置管后脱出率、住院期间感染率及死亡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