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脂量

产脂量

产脂量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作物、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专利文献106071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福建林业科技、广西林业科学、湖南林业科技等; 产脂量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章旗、谢善高、郑小贤等。

产脂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06071 占比:99.92%

总计:106151篇

产脂量—发文趋势图

产脂量

-研究学者

  • 杨章旗
  • 谢善高
  • 郑小贤
  • 刘天颐
  • 安宁
  • 李思广
  • 蒋云东
  • 黄少伟
  • 丁贵杰
  • 周静永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鹏; 颜培栋; 杨章旗; 零天旺; 陆绍浩; 卢顺熙
    • 摘要: 为探明大量元素肥配施微肥和石灰对马尾松蓄积量、松脂产量及土壤地力的影响,探讨最佳施肥处理和肥料效应。于2017年,在广西横县镇龙林场对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进行施肥试验(6个处理:T_(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石灰)、T_(2)(大量元素+微量元素)、T_(3)(大量元素)、T_(4)(大量元素+石灰)、T_(5)(钙镁磷肥+石灰)、CK(不施肥)),施肥后连续3 a测定林木蓄积增长量及松脂产量,分析6种施肥处理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后2.5 a内能显著提高马尾松蓄积增长量和松脂产量,尤其是施肥后1.5 a内肥料效应最好,其中T_(1)处理效果最佳,蓄积量、松脂产量分别比CK分别提高34.53%、24.33%。马尾松蓄积增长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逐渐平稳趋势,肥料贡献率与之相反,尤其施肥后0.5 a和1.5 a间蓄积增长量的基础地力和肥料贡献率差异显著。松脂产量的基础地力和肥料贡献率在不同施肥处理呈不同变化趋势,施肥后3.5 a时T_(1)、T_(4)、T_(5)基础地力与肥料贡献率具有显著差异。施肥后马尾松蓄积增长量、松脂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显著高于CK,而施肥2.5 a后T_(1)、T_(4)、T_(5)处理变异系数明显增大,而稳定性指数明显减小。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以T_(1)处理最高,土壤pH、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T_(5)处理最大。马尾松蓄积增长量和松脂产量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马尾松生长量和产脂量,施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石灰能快速提高土壤基础地力,增产显著,而随着施肥后时间延长肥料贡献率和可持续能力下降显著,在施肥后2.5 a内效应较好。
    • 廖仿炎; 李义良; 曾明; 李福明; 黄婷; 赵奋成; 郭文冰; 陈利芳
    • 摘要: 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inus caribaea是华南地区主要松脂原料树种之一,为了解湿加松松脂产量和松节油主要成分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研究以41株11年生湿加松种质为试材,采用每木检尺及气相色谱分析法,对湿加松生长量、产脂量、松节油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湿加松胸径与月产脂量相关性较高,树高与微产脂量相关性较高。湿加松种质间松节油主要成分含量变异大,胸径、树高与α-蒎烯含量极显著正相关;α-蒎烯含量与β-蒎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β-水芹烯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β-蒎烯含量与β-水芹烯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α-蒎烯含量分别是β-蒎烯含量和β-水芹烯含量的3.16倍、3.05倍。
    • 苏仁峰; 易敏; 张露; 万振和; 孙世武; 吴云燕; 潘俊彬; 文静; 赖猛; 熊启慧
    • 摘要: 【目的】探讨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产脂量与针叶形态特征、功能性状及气孔指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完善湿地松高产脂优树的选择方法和建立高产脂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市白云山林场1990年春造林的湿地松种源/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混合分群分析法将不同产脂量林木划分出高产脂、中产脂、低产脂3种类型,测定并分析1年生针叶和2年生针叶形态、功能性状及气孔指标。【结果】除气孔总面积占叶片面积比例的变异系数为22.29%外,其余不同产脂量林木针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且变化幅度较小。对高、中、低3种产脂量林木的针叶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高产脂林木的针叶形态、相对含水率及气孔等性状指标大于低产脂林木性状,而干鲜重比、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等功能指标则呈现出随产脂量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低产脂林木的1年生和2年生的针叶性状指标呈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叶干物质含量、干鲜重比及比叶面积与产脂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指标均为正相关,其中针叶长、干鲜重比、气孔总面积占叶片面积比例与产脂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均在0.64以上。【结论】在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产脂量湿地松的针叶性状具有较大的内稳性,且针叶性状与产脂量相关性强,并且可通过针叶长、干鲜重比、气孔总面积占叶片面积比例等针叶性状指标进行高产脂优树早期辅助选择。
    • 吴茂隆; 罗亨龙; 黄逢龙; 龚伟; 彭招兰; 戎洪东
    • 摘要: 为提高马尾松采脂效率,2013-2018年在江西吉安采用不同采脂刺激剂和不同采割频率对成熟马尾松林开展采脂试验。结果表明,促进型采脂刺激剂对马尾松的松脂产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pH值为3~4的弱刺激型采脂刺激剂对马尾松采脂量促进效果最佳,增产率可达50%~60%;马尾松单株割沟频率不宜过高,以2~3天割1刀为宜;施用弱刺激型刺激剂,采用3天割1刀的低频割沟,可明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采脂效率,提升采脂收益。
    • 付玉嫔; 李思广; 许林红; 张快富; 蒋云东
    • 摘要: 为探讨气象因子和坡向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产脂量的影响,连续3a测定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同一地块2个坡向100株思茅松1—12月份的产脂量.结合当地主要气象指标,分析各气象指标与思茅松产脂量之间的相关性,坡向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洱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的6—9月份是思茅松产脂量较高时期.思茅松产脂量不仅受遗传因子控制,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因子和坡向也对其有显著影响.思茅松产脂量与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思茅松阴坡的产脂量显著高于阳坡,产脂力弱的个体全年的任何时期产脂量均低于产脂力强的个体.因此,思茅松的产脂力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生态因子如降水、气温、光照、坡向等在一定程度影响思茅松的生长发育,综合影响思茅松的产脂力.
    • 李赛楠; 杜澄举; 周晓煦; 蒋开彬; 黄少伟; 刘天颐
    • 摘要: 为了阐明火炬松Pinus taeda第三代遗传资源各家系生长、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及与产脂量之间的遗传相关性,调查火炬松第二代种子园6年生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形质性状(轮枝数、分枝粗、分枝角),并利用近红外仪器预测火炬松产脂量.结果 为:1)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其中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为37.77%,其次为轮枝数,变异系数为34.61%;2)除分枝粗外,各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家系效应,单株材积、分枝角、树高、胸径、和轮枝数均受到中高度的遗传控制(h2=0.60~0.83);3)产脂量与轮枝数表现出中高度的遗传正相关(rG=0.528 7),与胸径、树高呈遗传负相关(rG分别为-0.735 0,-0.009 6).该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存在选育出材用优良家系的潜力;在今后的性状测定中,应对轮枝数等形质性状加以关注,作为选育高产脂优良品系的参考指标之一;火炬松第二代种子园遗传品质较优,应尽快解决种子园亲本开花结实问题,并开展多地点测定,加快良种的推广应用.
    • 李赛楠; 杜澄举; 周晓煦; 蒋开彬; 黄少伟; 刘天颐
    • 摘要: 为了阐明火炬松Pinus taeda第三代遗传资源各家系生长、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及与产脂量之间的遗传相关性,调查火炬松第二代种子园6年生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形质性状(轮枝数、分枝粗、分枝角),并利用近红外仪器预测火炬松产脂量。结果为:1)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其中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为37.77%,其次为轮枝数,变异系数为34.61%;2)除分枝粗外,各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家系效应,单株材积、分枝角、树高、胸径、和轮枝数均受到中高度的遗传控制(h^2F=0.60~0.83);3)产脂量与轮枝数表现出中高度的遗传正相关(rG=0.5287),与胸径、树高呈遗传负相关(rG分别为-0.7350,-0.0096)。该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存在选育出材用优良家系的潜力;在今后的性状测定中,应对轮枝数等形质性状加以关注,作为选育高产脂优良品系的参考指标之一;火炬松第二代种子园遗传品质较优,应尽快解决种子园亲本开花结实问题,并开展多地点测定,加快良种的推广应用。
    • 冷春晖; 张露; 易敏; 孙世武; 蒋祥英; 赖猛
    • 摘要: 为研究湿地松生长及树冠性状与产脂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及其对产脂量的控制途径,以赣北、赣中和赣南等多种典型立地条件下的28年生湿地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112个湿地松家系进行产脂量、生长及树冠性状全林调查,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枝下高外,产脂量与生长及树冠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关系,遗传相关系数排名前四的性状分别为胸径(R=0.93)、树冠表面积(R=0.83)、冠长(R=0.78)和冠幅(R=0.73);通径分析中,胸径、树高、树冠表面积和冠幅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成为影响产脂量的主导因素,其决定系数贡献率分别为0.557、0.507、0.424和0.240;产脂量与生长、树冠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255+0.040x(DBH)+0.004x(HGT)+0.006x(CSA)+0.036x(CW)(F=955.907**,R2=0.559),模型的预估精度为99.64%。本试验结果明确了湿地松生长及树冠性状与产脂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树高、胸径、冠幅和树冠表面积对产脂量影响较大;建立的产脂量多元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实现了对树高、胸径和树冠表面积等性状的快速测定预估产脂量,为湿地松产脂量的科学、准确与高效预测提供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