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丽

高丽

高丽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9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亚洲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9篇;相关期刊458种,包括当代韩国、东疆学刊、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朝鲜-韩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等;高丽的相关文献由80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志辉、高晖富、张崇禧等。

高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9 占比:83.3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149 占比:16.14%

总计:923篇

高丽—发文趋势图

高丽

-研究学者

  • 姜志辉
  • 高晖富
  • 张崇禧
  • 于江春
  • 姜丽萍
  • 王振波
  • 史文凤
  • 张瑞瑞
  • 丛众正
  • 董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丽明
    • 摘要: 10~11世纪是泉州海洋贸易发展的重要阶段,泉州商人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有规模的、主动的往海外从事贸易的行为。由于历史与当时形势等诸多原因,高丽成为其时泉州商人的主要目的地。勇敢的泉州海外贸易先行者们克服种种障碍,持续赴高丽贸易,不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在其时全国各个港口城市的赴高丽贸易中,都是首屈一指的。11世纪,在海洋贸易发展的重要阶段,泉州海商在赴高丽的贸易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获取巨额利润,从而在泉州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引导了大众对商业的认同,使贸易习俗得以巩固和发展,并逐步形成海商集团,甚至推动贸易制度的完善。这一切都为南宋至元代泉州辉煌的海外贸易打下了重要基础。
    • 尹允镇; 梁旭
    • 摘要: 韩国很早开始使用中国历书,过重阳佳节。随着重阳习俗的流行,韩国人也开始写重阳诗。纵观韩国的重阳诗,从高丽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朝鲜王朝后期。在这一过程中,高丽时期的重阳诗在高丽岁时风俗诗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体现出刚刚开始接收中国重阳文化的时代特点,在登高、赏菊、茱萸、龙山、东篱等方面呈现出与中国重阳习俗之间各种关系的同时,广泛借用中国历史人物和有关典故,逐步成为高丽文人抒发现实感受的重要诗歌体裁。从高丽重阳诗的各种迹象看,它是中国重阳文化的域外延伸,是盛开在域外的中国民俗诗苑中绚丽多彩的花朵。
    • 郭敏飞
    • 摘要: 楚石禅师擅长诗偈,留有大量诗篇,流传广泛,在日本、高丽等求法僧中亦十分有影响力。在《六会语录》中收录了其36首赠予日本、高丽来华僧侣的送行诗。诗风独特,不拘格套,雅俗兼具,随心无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诗歌史意义。
    • 李祥; 李宗勋
    • 摘要: 根据《高丽史》中有关高丽灾异的记载,高丽灾异涵盖天文、地质、气象、水文等多种类型,灾异呈现出地域广泛性、类型多样性、持续性和群发性等特点,灾异对高丽的政治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丽统治者对灾异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上的应对措施。高丽的灾异观除了深受中国的“天人感应说”“阴阳五行论”影响之外,还受到高丽自身固有观念的影响,呈现出一套独具高丽特色的系统完整的灾异观。
    • 解洪兴
    • 摘要: 辽、金、高丽不约而同地开科取士,辽与高丽主要继承唐制,金则兼采众长。辽、金、高丽统治者科举兴文求治的出发点相近,各自文化传统、地缘文化认同等因素令辽、金、高丽科举的共时、历时比较呈现复杂而明显的不均衡性。辽、金、高丽科举均有因时制宜的建树,相对于辽与高丽,金朝科举相对开放公平的创新性影响较为深远。10~13世纪,东北亚科举在各国政治上层建筑的渗透经历了为用为本的考量。
    • 张春海
    • 摘要: 高丽在制定本国的式时,在遵循唐式原理的同时,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了不少变异。依据性质与内容的不同,变异方式也有差异。对“技术性”的式,采取了基本照搬而略作改变的模式;对“结构性”的式,则在变异的基础上,努力使之与本国的社会特质相符;对“伦理性”的式,则采取仅移植唐式中与朝鲜半岛伦理抵触不大的部分,其他则视时机成熟程度,以制、判方式采用零星、随机移植的模式。
    • 金京爱
    • 摘要: 中国古代先进的汉文化以各种文献典籍为媒介,对东亚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接受中国文化最早,在历史上积极地模仿和吸收中国文化。高丽王的《训要十条》就是广泛汲取中国经典营养而编纂的重要作品。该文献通过“明引”和“暗引”、“引事”和“引辞”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了中国典籍的名言名句、历史典故等。但是,这种引用并非照搬原文式的单纯引用,而是在原文基础上修改、节取、重组和补充,体现了高丽太祖王建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理解与消化。文章通过对《训要十条》引用修辞手法的剖析,证明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是《训要十条》内容形成的重要来源材料,对高丽王朝的政治意识形态具有深远影响。
    • 陈俊达; 孙国军
    • 摘要: 本文首次将十至十三世纪东亚国际体系的特点总结为“封贡—认同体系”,指出册封、朝贡、认同三要素不仅界定国际体系中的成员资格,维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册封要素中内臣化官衔由辽朝册封高丽的六个方面(阶、官、勋、爵、食邑、功臣号)减少为金朝的四个方面(阶、勋、爵、食邑),同时金朝对高丽国王仅有初封,而无加册,体现出“中国”与“外国”“内臣”与“外臣”的区别意识不断清晰。朝贡要素上,高丽与辽金之间不仅有着翔实完备的朝贡制度,且高丽严格予以执行,使得“制度化的朝贡”在十至十三世纪的东亚北部得以成为可能。认同要素方面,高丽对中国北方边疆民族及其政权的认同最迟在显宗二十二年(1031)发生转变。在此之前,高丽以中原(汉族)政权为“正统”,此后高丽以辽金两朝为“正统”。此为显宗二十一年(1030)高丽遣使北宋贡方物后“绝不通中国者四十三年”在心态上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靖宗四年(1038)制度化封贡体系得以确立的心理认同基础。东亚制度化的封贡体系,“中国”与“外国”“内”与“外”的区分,朝鲜半岛政权对中国北方边疆民族建立的王朝由“禽兽”到“正统”观念的转变,皆可追溯至十至十三世纪。
    • 王森
    • 摘要: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金朝建立前后都与高丽政权有着密切的交流。金丽关系研究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关于金丽政治交流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随着史料的发掘,一些重点史实的考证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金丽经济及文化关系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对史料的挖掘也不够充分等,值得下一步的研究中去尝试克服。
    • 杨晓瑜
    • 摘要: 宋丽文化交流是中朝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页。宋、丽两国以海路为主要交通路径,通过官方互派使者、留学生和民间的贸易及诗人、僧人往来,在各个文化领域都有所交流,对双方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界在文化交流的典籍、学术、艺术、科技、宗教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典籍与学术方面,成果颇丰,但仍存在研究思路单一、研究不充分等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