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超声速流

高超声速流

高超声速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航空、力学、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29323篇;相关期刊18种,包括党史天地、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第十四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等;高超声速流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素循、周伟江、瞿章华等。

高超声速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9323 占比:99.96%

总计:229406篇

高超声速流—发文趋势图

高超声速流

-研究学者

  • 李素循
  • 周伟江
  • 瞿章华
  • 倪招勇
  • 刘君
  • 曾明
  • 徐筠
  • 徐翔
  • 杨彦广
  • 林贞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力军; 范荆鹏; 徐义俊; 门阔
    • 摘要: 为探究高超声速条件下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所诱发的复杂流动,以支板喷射超燃冲压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计算平台并结合明渠流动模化实验,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超声速流动过程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下的流动分离、再附以及总压损失等复杂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马赫数增加,激波前后压比增大,导致再附激波增强;激波/边界层作用点处逆压梯度升高,流线凸起诱导的分离激波增强,再附激波与分离激波相交形成的反射激波增强;同时,激波强度增加导致沿程总压损失上升速率加快。明渠流动实验验证了燃烧室内复杂波系结构和流动规律。
    • 胡立军; 袁海专
    • 摘要: 精确捕捉接触波和剪切波的Godunov型数值方法,如流行的HLLC格式,在模拟高超声速流动问题时会出现激波异常现象.对HLLC格式进行稳定性分析发现,流体主流方向的扰动都能有效衰减,但是横向的密度与剪切速度的扰动不会衰减.具有特殊对称性的二维Sedov爆轰波问题证明了横向通量和不稳定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利用压力比和马赫数来探测数值激波层亚声速区的横向网格界面,并且在该界面的数值通量上增加熵波粘性和剪切波粘性来构造一种激波稳定的HLLC格式.分析表明,在熵波粘性和剪切波粘性的作用下,横向的所有扰动都会衰减.一系列数值测试证明了新格式不仅可以成功地抑制各类激波异常现象,还保留了原HLLC格式低耗散性的优点.
    • 王力军; 袁韦韦; 徐义俊; 门阔
    • 摘要: 为了研究高超声速流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选取HIFiRE-2(The Hypersonic International Flight Research Experimentation 2)项目的高超声速流道为研究对象,采用k-ωSST模型在无燃油工况下模拟计算地面试验过程,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在此基础上,分析激波边界层干扰过程、流动分离现象及入口马赫数对气动热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马赫数增大,激波角变小,激波强度提高,在尾喷管中激波反射次数减少;随着入口速度增大,边界层分离区范围变小,回流区的位置逐渐向下游移动;加入气动耗散项后,流场的温度有一定升高,最大温升约为50 K.
    • 胡立军; 赵昆磊
    • 摘要: 低耗散的激波捕捉方法,包括流行的Roe格式,在计算多维强激波问题时会遭遇激波不稳定现象的困扰,这会严重影响格式对于高超声速流动问题的精确模拟.对Roe格式进行小扰动分析,结果表明:激波面纵向所有物理量的扰动均会衰减,而横向的密度扰动和剪切速度扰动不会衰减.在横向数值通量上增加与熵波和剪切波相对应的黏性来抑制Roe格式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不合适的黏性影响格式对于接触间断和剪切层的分辨率,定义两个开关函数,使得黏性仅仅添加在激波层亚声速区的横向数值通量上.数值测试的结果表明:改进的Roe格式不仅保留了原始Roe格式高分辨率的优点,而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消除了激波不稳定现象.
    • 摘要: 在我国研制近空间飞行器的过程中,计算空气动力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发现,与应用于航空领域的情况相比,有明显的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我本人和周恒同志共同分析了其原因,认为是相关的空气动力学本身有不足之处.随后,我们共同撰写了“空气动力学的新问题”一文,刊登在2015年的“中国科学”(中文版)上.文中列举了若干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其中之一是:当流动的速度梯度和稀薄气体效应大到某种程度,
    • 李素循; 师军; 郭孝国
    • 摘要: 本项高超声速流绕平板的边界层特性实验研究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CAAA)的炮风洞中完成。为了研究分离流动特性选择了一项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别提供绕模型的附着流动与分离流动实验结果。其中第1个模型为顺流平板第2个模型为平板上安装突起物它们分别对应附着流与分离流动。文章专题研究平板绕流为附着流它是分离流动的基础。%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boundary layer features in hypersonic flow had been done. The tests had been per⁃formed in the gun tunnel at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 CAA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arated flow field there were two parts of work have to be done the attached flow and separated flow over the mod⁃el surface. The first model was a flat plate. The heat flux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centre line of the flat plate had been meas⁃ured by thin film transducers. The results have published in this paper. It will be as a basic reference ( attached flow) to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model ( the blunt fin mounted on the flat plate) for separated flow.
    • 李素循; 师军; 郭孝国
    • 摘要: 本项高超声速流绕平板的边界层特性实验研究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CAAA)的炮风洞中完成.为了研究分离流动特性,选择了一项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别提供绕模型的附着流动与分离流动实验结果.其中第1个模型为顺流平板,第2个模型为平板上安装突起物,它们分别对应附着流与分离流动.文章专题研究平板绕流,为附着流,它是分离流动的基础.
    • 李素循; 马继魁; 郭孝国
    • 摘要: 文章采用热流率测量和纹影拍摄技术,对高超声速层流湍流边界层条件下钝舵干扰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Mach数为6,8.研究结果表明层流与湍流干扰流场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层流状态下干扰流场存在分离,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存在负增量,舵面上存在明显的热流率峰值;湍流状态下干扰流场无分离,干扰对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影响较小,舵面上无明显峰值.
    • 李素循; 马继魁; 郭孝国
    • 摘要: 文章采用热流率测量和纹影拍摄技术,对高超声速层流、湍流边界层条件下钝舵干扰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Mach数为6,8.研究结果表明层流与湍流干扰流场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层流状态下干扰流场存在分离,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存在负增量,舵面上存在明显的热流率峰值;湍流状态下干扰流场无分离,干扰对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影响较小,舵面上无明显峰值.
    • 高文智; 李祝飞; 杨基明
    • 摘要: 前缘钝化尺度是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中的关键参数.针对一种前体锥加弯曲压缩面的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选取最大尺度为3.2 mm(5%唇缘半径)的几种典型鼻锥钝化半径,在马赫数Ma=6来流,及模型安装攻角为0°、4°、7°的条件下开展鼻锥钝化尺度对进气道流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纹影拍摄及压力测量记录各来流条件下进气道前体流场结构及壁面压强分布,并在无攻角来流条件下利用微型扰流器进行边界层强制转捩研究.结果表明,对无攻角来流而言,即使是尺度高达3.2 mm的钝化半径对进气道前体流场结构及壁面静压分布也基本没有影响.此来流条件下,几种不同鼻锥钝化半径的前体压缩面均出现小范围流动分离,而添加扰流器后该分离区均消失.钝化尺度的影响随着攻角的增加而显现,尽管不同鼻锥钝化尺度下迎风面流场及壁面压强分布几乎没有差别,但背风面随钝化尺度增大表现为边界层明显增厚、流动趋于不稳定.其中最大钝化尺度R=3.2 mm的构型在4°攻角来流时背风面即出现明显的分离区,而7°攻角来流时背风面更是出现大范围流动分离、进气道背风侧不起动,并导致进气道内部壁面压强显著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