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鸣沙山

鸣沙山

鸣沙山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旅游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3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青少年日记、丝绸之路、文史知识等; 鸣沙山的相关文献由3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抗抗、于进、汪楠等。

鸣沙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3 占比:98.86%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1.14%

总计:438篇

鸣沙山—发文趋势图

鸣沙山

-研究学者

  • 张抗抗
  • 于进
  • 汪楠
  • 胡杨
  • 亚楠
  • 关瑞
  • 刘继荣
  • 吕泽
  • 夸父
  • 弓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唐朝是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王朝,唐朝定都长安,长安位处关中平原地区,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南部秦岭山脉几十条峪口河流道道,中部渭河横贯,北部则有泾河和著名的郑、白渠。《水部式》由唐朝中央政府制定,是现存文字记载最早的一部水资源专门法规。20世纪初,在甘肃敦煌鸣沙山千佛洞里发现了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修订的《水部式》残卷,共2 600余字。《水部式》对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涉及水利设施管理、农田灌溉、用水量和用水时间、节约用水等。
    • 摘要: 大漠晨光2022年6月27日,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晨光如画,游客徜徉其中,欣赏大漠日出,领略瀚海风光,体验丝路风情。暑假来临,甘肃省敦煌市旅游持续升温。
    • 赵洪山(文/图)
    • 摘要: 甘肃张掖,一座并不算知名的西北城市,如今进入了“世界地质公园”的行列,使张掖一下子名扬海内外,成为我国知名城市。领略了“大漠孤烟直”的鸣沙山,去过壮观、气势磅礴的敦煌莫高窟,在张掖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前夕,我拍摄完甘肃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景区后,经嘉峪关来到张掖拍照。一路上,和我同去的司机对我说:“这次你去张掖拍不到好照片。”我问为何?司机告诉我,因为这个地区在6月份是无雨季节,这个地方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由于风吹日晒风化的原因,导致彩色丘陵(以下简称“彩丘”)表面灰蒙蒙的,无法看到艳丽的七色霞光,只有下过雨以后,将彩丘表面那层薄薄的风化物冲涮掉以后,彩丘才会出现鲜艳的彩色地貌。我打开车窗,抬头看了看万里无云的天空,失望地摇摇头:这次张掖之行权当是“到此一游”吧!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张掖,在进入公园之前,我安排司机说:“你就在停车场等着吧,我先到景区看看,然后你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我们回兰州。”张掖对我来说是神秘的,要想揭开张掖彩丘的神秘面纱,必须身临其境。按照司机说的,我这次记录绝美彩丘的目的难以实现,所以我做出了“到此一游”的决定。
    • 小岛
    • 摘要: 一提到大西北,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一定是敎煌莫高窟。公元336年,一位名叫乐傳的和尚从中原西行至敦煌,忽见三危山万道金光,如现万佛。于是,他决定在此修行,便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用于坐禅修行。不久,一个叫法良的和尚从东方来到这里,在乐傅的神窟旁又开凿了一个洞窟,就此,莫高窟拉开了序幕。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的盛名来自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
    • 韦健华
    • 摘要: 在敦煌市西南方向5公里处的鸣沙山骑了骆驼后,我便迫不急待地从那黄沙中的水泥路往月牙泉景区走,在"晴空万里蔚蓝天"中"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的月牙泉,早就让我急不可待了。走着,我加快了步伐。还没到月牙泉,就在那水泥路边先见到了许多芦苇,这是我没想到的。
    • 范翔云
    • 摘要: 昆仑东麓,华夏西垣。丝绸古道,戈壁芳园。雄依碑羽,壮峙祁连。近邻瀚海,远望雪原。控欧亚通途之锁钥,树甘青广漠之旌帘。藏环世难寻之宝典,展中华独有之奇观。敦煌光彩,尚古流传。汉风唐韵,天上人间。三危山灵光昊昊兮照佛窟,千佛洞佛仪昭昭兮映灵山。唐绢宋采,羞煞时妆之娇艳;壁画神工,引来寰海之名贤。金碧辉煌兮,堪比卢浮故宫之光鲜;仙音缭绕兮,顿悟那烂陀寺之禅缘。月牙泉静影沉璧兮,澄如天女之宝鉴;鸣沙山流波跃金兮,响若渔阳之鼓掺。
    • 卢佳晨
    • 摘要: 一天晚上8点多,从浙江来甘肃敦煌旅游的吴先生来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治安派出所报警,称手机掉进沙子里,手机里有非常重要的资料。民警立即赶到现场,根据手机定位,徒手从沙子里挖到了吴先生的手机。没想到第二天,吴先生竟请了锣鼓队到景区,专程感谢民警。所长张昕说,所里每天会接到三到五起丢手机的警情,民警每年能徒手从沙子里挖出一百多部手机。而所里的民警表示,这里的沙子比较实。
    • 毕淑敏
    • 摘要: 关于鸣沙山,关于月牙泉,关于白佛黑佛,关于卧佛立佛,我都不准备再写什么了,虽然它们都是敦煌的骄傲,但我只想再写一写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古诗,让一座城池在记忆中永存。我们在一个绝早的清晨,出发游览阳关。它位于敦煌西南约80公里处,乘车走了近两小时。大漠苍茫,薄雾轻风,莽莽荡荡的流沙砾石,闪烁着绯色的光芒。一座高大的烽燧,碉堡一样突兀地矗立在面前,向导说:"阳关到了!"
    • 摘要: 保育成常态,鸣沙复又鸣。鸣沙是一种自然现象。过去,因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增加,甘肃敦煌鸣沙山沙粒磨损、产生粉尘等杂质,导致鸣沙共鸣机制丧失、变为"哑沙"。近年来,当地启动鸣沙山封禁保护项目,划定沙化封禁区,开展封禁保护、植被保育工程,鸣沙山部分沙山恢复"鸣叫",形成了罕见的鸣沙群。
    • 马尚龙
    • 摘要: 社交活动中,听到最多的寒暄语便是冻龄、年轻之类。都明白这是客套,但是客套会把人“套牢”,听多了,就默认自己不老了。前两年去鸣沙山,拾级而上并不很难。妻说,她不怕上,倒是恐下。正有滑沙竹疫顺山而下,我说,下山我们就滑沙吧。上山时,我们不算很慢,但是时有超道者,是年轻的背筏人。有多少竹筏从山腰滑下去,便有多少竹筏要从山脚背上来,一背就是十张八张竹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