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麻类作物

麻类作物

麻类作物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0914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福建党史月刊、四川省情、档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恢复建设交流研讨会、2006全国麻业峰会等;麻类作物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龙超海、吕江南、喻春明等。

麻类作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914 占比:99.24%

总计:21074篇

麻类作物—发文趋势图

麻类作物

-研究学者

  • 龙超海
  • 吕江南
  • 喻春明
  • 刘佳杰
  • 粟建光
  • 陈平
  • 陈继康
  • 马兰
  • 尹政
  • 朱爱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协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供求信息”等栏目。面向科研、面向社会,为麻类科研、纺织、生产、教学服务。《中国麻业科学》将以全新的面貌奉献给广大读者。
    • 刘佳杰; 马兰; 向伟; 颜波; 文庆华; 吕江南
    • 摘要: 针对现有牧草收割机收割饲用苎麻作物时,割台输料不畅,搅龙易被麻类纤维缠绕的问题,设计一种专用收割机割台。该割台由往复式切割装置、拨禾轮、茎秆捡拾输送器及螺旋搅龙组成。根据饲用苎麻的田间生长特性及物料特点,开展收割机割台设计。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分析,确定割台各关键装置结构参数:拨禾轮的圆周半径为840 mm、切割器离拨禾轮轴高度为1470 mm、拨禾轮转速27.9 r/min、升降行程为700 mm、往复式割刀曲柄转速为540 r/min、茎秆捡拾输送器拨齿轮滚筒半径为150 mm、转速为152.80 r/min,喂入搅龙直径为320 mm、转速为170 r/min。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收获损失率为3%,标准草长率为91%,作业小时生产率为0.25~0.35 hm^(2)/h,割茬高度为150 mm。收割时,割台未出现堵料及纤维缠绕现象;收割后,苎麻割茬整齐,未发现作物茎秆基部存在明显撕裂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往复式切割器切割效果良好,整机工作性能稳定,该收割机割台能够满足对饲用苎麻作物的收割要求。
    • 摘要: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等栏目。
    • 摘要: 《中国麻业科学》杂志于1979年创刊,系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唯一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本刊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1)收录,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3-1467/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3532,邮发代号:42-283。
    • 摘要: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协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供求信息”等栏目。
    • 张立武
    • 摘要: 麻类作物是指以收获茎秆韧皮纤维和叶纤维为主的作物,主要包括黄麻(Corchorus spp.)、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苎麻(Boehmeria spp.)、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与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lm.),与粮、棉、油、菜并列为第五大作物群[1],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新石器至尧舜时代。我国是麻类生产大国。2009年,作为50个农产品之一的麻产品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1—2020,以二代、三代测序技术为主体,以Hi-C等技术辅助,先后完成了主要麻类作物染色体级别的草图或参考基因组,这标志着麻类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加强主要麻类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研究,《作物学报》以专栏形式集中刊发了8篇论文,方便相关研究工作者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 摘要: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协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供求信息"等栏目。面向科研、面向社会,为麻类科研、纺织、生产、教学服务。《中国麻业科学》将以全新的面貌奉献给广大读者。
    • 黄欣智; 姜雅轩; 孙向前; 付泽元; 徐启江
    • 摘要: 为促进天然纤维植物纤维素合酶基因研究的发展,掌握不同CesA基因在亚麻中的表达情况和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在天然植物纤维领域纤维素合酶基因(CesA基因)的研究进展,即高等植物的纤维素合酶、纤维素微纤丝合成其他有关蛋白、我国麻类作物CesA和棉花纤维素合酶CesA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培育出含有更优质纤维的亚麻提供理论基础.
    • 王德钦
    • 摘要: 30年前的今天,一生勤劳、慈善的母亲,带着对亲人深深的眷恋离开了人世。然而,她老人家那如海的母爱,似霞的亲情,却永远铭刻在后辈们的心扉上。我出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燧狼烟之中。有一次,母亲抱着我逃难时遇到了几个日本兵。危难之际.
    • 韦秀叶; 赵信林; 郭媛; 邱财生; 龙松华; 王玉富
    • 摘要: 转录组(Transcriptome)是指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全部RNA转录产物.近年来,随着转录组学和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转录组测序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命科学及农业等领域.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解析麻类作物性状的形成及发育机制对麻类作物的遗传育种和纤维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转录组测序分析技术在麻类作物上的应用及成果,综述并展望了该技术在麻类作物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发育调控、抗逆机制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麻类作物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