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接种

人工接种

人工接种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43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7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70132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中国水稻科学、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3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等;人工接种的相关文献由125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崔丽贤、曹瑞等。

人工接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7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0132 占比:99.53%

总计:70466篇

人工接种—发文趋势图

人工接种

-研究学者

  • 刘刚
  • 崔丽贤
  • 曹瑞
  • 李战彪
  • 秦碧霞
  • 谢慧婷
  • 俞晓平
  • 叶子弘
  • 周彤
  • 崔海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奎荣; 陈婕; 王晔青; 曹沈昊
    • 摘要: 开展了水稻稻曲病大田人工喷雾接种适宜菌源和接种时期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分生孢子培养液接种效果更佳,水稻破口初期喷雾接种发病率为36.7%,显著优于稻曲球粉碎液接种。接种时期筛选发现,水稻幼穗分化后期至破口期的接种效果显著优于幼穗分化初期及齐穗期。
    • 齐中强; 于俊杰; 张荣胜; 俞咪娜; 杜艳; 曹慧娟; 宋天巧; 潘夏艳; 梁栋; 刘永锋
    • 摘要: 为鉴定和评价江苏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对2016—2020年的2120份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系)和770份主栽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分析。按照江苏省稻瘟病抗性鉴定标准,通过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综合指数等统计方法,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进行抗性评价分析。抗性综合指数评价分析表明,各年度新品种(系)集中在3级和5级,两者一共达到76.73%以上,年度间抗性趋势与穗损失指数类似。同时,抗病率分析发现苗瘟抗病率均高于穗颈瘟抗病率(除2019年粳稻抗病率);不同类型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杂交中籼中抗以上品种比例最高,达到52.69%,杂交粳稻次之,达到51.39%,常规粳稻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中抗以上品种比例为33.63%、31.16%和25.71%。另外,主栽品种抗性分析发现杂交稻抗性水平明显高于粳稻,且主栽品种的抗性均弱于试验品种。综上所述,2016年水稻新品种(系)抗性总体偏弱,2017—2020年品种(系)抗性逐渐变好,但抗性降低的风险仍然较大;水稻品种(系)对穗颈瘟抗性整体弱于苗瘟;不同类型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杂交中籼抗性总体最好,常规粳稻抗性较弱,主栽品种抗性弱于试验品种。
    • 马军韬; 张国民; 张丽艳; 邓凌韦; 王永力; 高洪儒; 王南博; 宫秀杰
    • 摘要: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的抗穗颈瘟能力,以69份水稻品种为寄主,210株稻瘟病病菌菌株为接种体,按照积温带通过人工接种方式完成鉴定。结果显示,以抗性频率80.00%为阈值,共筛选到松836、中科804等抗穗颈瘟品种11份。应用联合抗病性分析,共预测出中科804&中科发5号、中科发5号&松836等10个组合适合搭配种植。以相似系数0.70为阈值,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及以上品种分别划分为3、2、3个抗性类群;各积温带抗性相似度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科804和中科发5号、绥粳8和龙粳21、龙粳3047和龙粳3407。
    • 黄铭奇; 花秀凤; 陈铣; 王艳娜; 朱朝辉
    • 摘要: 白粉病是冬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会造成冬瓜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为了选育出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冬瓜新品种,采用冬瓜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与结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配制的12个小果型冬瓜组合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2个小果型冬瓜组合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在13.3~76.4之间;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2个小果型冬瓜组合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在9.4~68.2之间。初步认为,这两种鉴定方法对12个冬瓜组合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 鹿秀云; 商俊燕; 邵美琪; 谢雪娇; 郭庆港; 李社增; 马平
    • 摘要: [目的]棉铃疫病是严重危害棉花生产的铃部病害.本研究旨在优化棉铃疫菌(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的人工接种方法并有效应用.[方法]在室内保湿培养条件下,比较了棉株不同部位健康成铃自身携带棉铃疫菌的情况;利用贴接棉铃疫菌菌盘的方法,比较了棉铃表面消毒和不消毒、有伤和无伤接种对棉铃疫病发病情况的影响;建立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并应用于防治棉铃疫病化学药剂筛选、棉花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棉铃疫菌致病力检测.[结果]田间棉株下部第1~3果枝铃的棉铃疫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中部第4~6果枝铃、中部第7~9果枝铃和上部第10~12果枝铃;75%(体积分数,下同)酒精浸泡棉铃2 min能够有效杀死棉铃表面携带的棉铃疫菌和其他真菌等杂菌;有伤接种棉铃疫菌,棉铃疫病发病快且均匀.建立了棉铃疫病快速人工接种方法:选取棉株中部第4~9果枝上的健康带柄成铃,去掉苞叶,用75%酒精浸泡消毒2 min,在棉铃中上部铃缝处针刺接种棉铃疫菌,25°C保湿培养3~7 d即可完全发病.应用优化的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筛选、鉴定结果表明,12种化学杀卵菌剂中,对棉铃疫病防效理想的药剂为25%(质量分数,下同)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6个棉花品种对棉铃疫病存在抗性差异;10个棉铃疫菌菌株中JP18-4的致病力最强,JP15-2对棉铃的致病力最弱.[结论]本研究优化建立了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该方法在7 d内即可完成棉铃疫病相关试验的评价,为加快棉铃疫病防治药剂筛选、棉花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棉铃疫菌致病力检测提供可行的技术.
    • 张郁松
    • 摘要: 以鲜辣椒为原料,通过乳酸菌接种发酵制作泡菜,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为3:1:1组合菌种,接种量2%,食盐6%,白砂糖5%,花椒0.5%,生姜10%,香料0.1%,在20°C恒温发酵6 d.所得泡辣椒清爽脆嫩、香气浓郁且外形保持良好.
    • 刘刚
    • 摘要: 近期,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6种病毒抑制剂对西藏青稞上大麦黄矮病防治效果的研究。研究人员采用带毒蚜虫人工接种法,于青稞起身拔节期每株接种10-15头带毒麦长管蚜,7天后灭蚜,灭蚜后3天喷施病毒抑制剂,在成株期出现黄矮病症状后调查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以及对长势和产量的影响。
    • 马军韬; 张国民; 张丽艳; 邓凌韦; 王永力; 高洪儒; 宫秀杰; 赵文生
    • 摘要: 为建立水稻穗颈瘟准确的鉴定技术,在黑龙江省人工气候室完成发病条件鉴定试验,结合田间病圃完成接种条件鉴定试验.结果显示,在人工气候室内,自然光源下、环境温度26°C、相对湿度≥90%、水稻孕穗末期用5号或6号针头注射接种的鉴定效果最佳,供试水稻品种平均发病率为92.22%.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试验点田间接种的效果也较好,供试水稻品种平均发病率在91.00%之上,证明该接种技术在田间同样适用.
    • 张栩
    • 摘要: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对于酸菜发酵效果的影响,以白菜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作为发酵剂进行酸菜发酵,并分析不同乳酸菌发酵体系中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发酵30 d时,肠膜明串珠菌(L.mesenteroides)发酵酸菜中pH值(3.28)和还原糖含量(2.14 g/L)最低,总酸含量(8.69 g/L)最高,但亚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肠膜明串珠菌(L.mesenteroides)发酵酸菜中乳酸(7.59 g/L)和柠檬酸(1.84 g/L)含量最高,且乳酸占总有机酸的65%.3种乳酸菌发酵酸菜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65种,主要包括醛类13种、酯类12种、酸类12种、醇类7种、异硫氰酸酯类5种和酮类4种.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发酵酸菜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
    • 刘刚
    • 摘要: 多菌灵在我国葡萄上已经登记应用多年:为阐明江苏丘陵地区葡萄炭疽病菌种群(GG)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及抗性分子机制,江苏丘陵地K镇江农科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GG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和敏感性;田间人工接种后再回检测GG对药剂敏感性的方法,评价了GG的抗药性流行演化;药剂作用标靶基因序列分析,阐明了抗性分子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