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胺

生物胺

生物胺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91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7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384227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现代食品科技、肉类研究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六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食品安全与产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论坛、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等;生物胺的相关文献由258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俪珍、卢士玲、傅玲琳等。

生物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7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84227 占比:99.83%

总计:384890篇

生物胺—发文趋势图

生物胺

-研究学者

  • 马俪珍
  • 卢士玲
  • 傅玲琳
  • 刘双平
  • 李崎
  • 杨贤庆
  • 毛健
  • 王彦波
  • 刘春凤
  • 方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鹏; 刘叶飞; 李福元; 刘艳; 李志华
    • 摘要: 本文建立了测定腊肉中生物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对样品中8种生物胺进行了测定。采用0.4 mol·L^(-1)的高氯酸作为提取溶剂,提取腊肉样品中的生物胺,提取液经丹磺酰氯衍生后,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和超纯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4 nm。结果表明,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于25 min内能得到很好分离,各生物胺质量浓度在0.1~50 mg·L^(-1)时与相应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信噪比大于3计,色胺、腐胺、亚精胺的检测限为0.03μg·mL^(-1),苯乙胺、组胺、酪胺、精胺的检测限为0.05μg·mL^(-1),尸胺的检测限为0.10μg·mL^(-1),8种生物胺的回收率在98.50%~104.05%;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0%。经检测的15个样品中生物胺总量在106.22~455.85 mg·kg^(-1)。本研究表明HPLC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较高,是检测腊肉中生物胺含量的可靠方法。
    • 何一龙; 刘晓艳; 白卫东; 钱敏; 黄汉聪
    • 摘要: 该文研究华南高盐稀态酱油中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的差异性,旨在为华南地区酱油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抽取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利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法和国标方法分别检测了其中的BAs、氨基酸态氮,并分析了不同品牌和不同等级的酱油中BAs的组分差异。结果发现,β-苯乙胺、腐胺、尸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是华南地区生产的高盐稀态酱油中主要的BAs,样品中的总胺大部分在10~500 mg/L,含量超过1000 mg/L的有3个,占10%,说明我国市面上酱油中BAs含量大多数属于安全范围,但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中BAs组分间有显著性差异,β-苯乙胺、色胺、精胺、亚精胺和酪胺对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中BAs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品牌和等级对酱油中BAs的富集具有显著影响。
    • 钱桢文; 吴宗文; 吴殿辉; 鲁振东; 谢广发; 胡志明; 裘哲灵; 毛青钟
    • 摘要: 低度黄酒生产中普遍存在酸度不足的问题。为酿造用于低度黄酒生产调酸的高酸黄酒,该文研究了强化乳酸菌发酵高酸黄酒的酿造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得到强化乳酸菌酿造高酸黄酒的最佳工艺为乳酸菌投料时加入、乳酸菌接种量为5.3%、麦曲用量17%(质量分数)、料水比为1∶2.5(g∶mL)、主酵温度24°C。以此工艺酿制的高酸黄酒酒精度为12.5%vol、总酸高达17.5 g/L。与对照黄酒相比,总酸和乳酸含量分别提高326.8%和397.2%,生物胺含量下降34.5%,高级醇总量下降35.3%。因此,强化乳酸菌酿造高酸黄酒用于低度黄酒生产调酸,能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
    • 张群
    • 摘要: 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被列入重点扶植和发展的酒精饮品之一。但黄酒的传统酿造采用多菌种、边糖化边发酵的工艺,除了产生乙醇、功能寡肽和大量各类香气物质外,还可能会产生或不慎引入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主要包括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甲醛、生物胺和黄曲霉毒素等。
    • 柳晓萍; 郝更新; 杨燊; 孙乐常; 石林凡; 任中阳; 邱绪建
    • 摘要: 建立低盐即食虾皮中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方法。样品粉碎经三氯乙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衍生并用甲苯净化提取,然后采用乙腈和水梯度洗脱,254 nm紫外检测。结果表明,内标法的线性范围是0.0005~0.2 g/L,回收率为84%~105%,检测限约为0.7 mg/L。本方法的稳定性和精密度良好,并且可同时分析其他生物胺物质。
    • 孙梦菲; 刘双平; 应维茂; 韩笑; 毛健
    • 摘要: 为获得可降低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菌株,研究对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多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胺降解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从黄酒麦曲和发酵醪中共分离鉴定得37株糖多孢菌,以菌株产生物胺和降生物胺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获得2株低产生物胺且具有较强降生物胺能力的糖多孢菌(F1902和F2014)。经对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2株菌分别为披发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和玫瑰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rosea)。将分离得到的2株糖多孢菌在含有生物胺的培养基中于37°C发酵5 d,发现,两株糖多孢菌对总生物胺降解率分别高达76.41%±0.82%和74.62%±0.84%。进一步对2株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生物胺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均会影响糖多孢菌的生长及降生物胺能力。其中,S.hirsuta F1902和S.rosea F2014降解生物胺的较适温度为30°C,较适pH值为7,在添加体积分数7%乙醇的环境下仍能发挥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希望研究为利用糖多孢菌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和以黄酒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张永生; 刘冬敏; 王建辉; 李赤翎; 李彦; 方芳; 陈启杰; 宁静恒; 李林
    • 摘要: 在高蛋白食品的贮藏和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产生游离的氨基酸,在微生物氨基酸脱羧酶的催化作用下,游离的氨基酸会转化成相应的生物胺,极大地影响食品品质。现有降低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方法众多,但对设备和技术均有较高要求。通过添加植源性天然产物的方式因具有易操作、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而深受青睐。本文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具有降低食品中生物胺作用的植源性天然产物的种类、来源和主要活性成分,并从抑菌角度对其降生物胺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低生物胺水平食品的生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 孙海鑫; 陈智慧; 王盛美; 韩军; 孙纪录
    • 摘要: 发酵是鱼类保藏和加工的重要手段。发酵赋予鱼肉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发酵鱼中微生物组成和在抑制杂菌、物质降解、风味形成和生物胺积累中的作用,以帮助了解优势微生物及其发酵特性,制备工业发酵剂,提高发酵鱼产量和品质。此外,对发酵鱼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 徐鸣; 万金庆; 侯博玉
    • 摘要: 以新鲜鳜鱼为原料,分别在冰温带(-2.5~0°C)和10°C条件下进行低盐自然发酵,研究冰温发酵鳜鱼相对于10°C发酵鱼肉滋味及鱼肉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分别测定2组发酵鱼肉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生物胺、pH、微生物、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等指标,结果表明,冰温发酵鳜鱼能够显著提升鱼肉的滋味,鲜味氨基酸总量从10°C发酵的23.49 mg/100g提升至冰温发酵的52.20 mg/100g,味精当量从0.51 g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100g提升至4.31 g MSG/100g;冰温发酵鳜鱼相对于10°C发酵鳜鱼,鱼肉中总胺含量从95.36 mg/kg降低至72.01 mg/kg,其中腐胺、β-苯乙胺及精胺的降幅最明显(P<0.01);TVB-N值从29.32 mg N/100g降至20.15 mg N/100g。该研究说明,冰温发酵的鳜鱼在能够保持鳜鱼特殊滋味及品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发酵鱼肉中生物胺的含量,品质更佳,有益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提高发酵鳜鱼产品品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葛鑫禹; 张朵朵; 朱丽; 姜庆伟; 刘永峰
    • 摘要: 目的:探究薄膜荧光传感器在肉品新鲜度检测中的可应用性,实现鸭肉新鲜度的无损、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薄膜荧光传感器技术检测冷藏7 d内的鸭肉新鲜度,并测定其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生物胺含量,对传感器响应值与鸭肉新鲜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H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贮藏第7天达到最大值;TVB-N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在贮藏第7天达到17.51 mg/100 g,已超过限量值;生物胺中的色胺、腐胺、尸胺、章鱼胺和酪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尸胺上升幅度最为明显,贮藏第7天时其含量是初始值的56.79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响应值与生物胺总量的相关系数为-0.935(P<0.01),与TVB-N值和pH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857 (P<0.05)。回归分析表明,响应值与TVB-N值、苯乙胺之间呈指数相关,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0.154e^(-0.021x)和y=0.0664e^(-0.015x),决定系数分别为0.971和0.936,通过响应值能够较准确的预测TVB-N值和苯乙胺含量。结论:薄膜荧光传感器可用于鸭肉新鲜度的无损、快速和实时监测,为薄膜荧光传感器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肉类新鲜度检测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