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以禅喻诗

以禅喻诗

以禅喻诗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专利文献139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前线等; 以禅喻诗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匡晶、伏涤修、冀鹏燕等。

以禅喻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48.71%

专利文献>

论文:139 占比:51.29%

总计:271篇

以禅喻诗—发文趋势图

以禅喻诗

-研究学者

  • 匡晶
  • 伏涤修
  • 冀鹏燕
  • 刘雪梅
  • 孙可
  • 宁维娜
  • 张晶
  • 朱志荣
  • 李瑞明
  • 梅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高文强; 杨森旺
    • 摘要: 宋代诗禅互动频繁,“以禅喻诗”更是成为南宋诗坛颇具代表性的诗学现象。“悟”作为导向成佛的境界判定,其所具备的习得性、持有性与超越性在南宋时期被系统地引入诗学领域,从而形成以“遍参”“妙悟”与“圆境”为要领的禅化诗悟观。遍参立足于诗歌创作的操作性,要求主体以经典所具备的活句为参照,通过对“句中眼”的把握来促成个人创作状态由迷向悟的转变。“高识”“正体”与“兴趣”是妙悟的基本内涵,三者的统一可以将与诗有关的体制法度因素内化为自性之所显,进而确保诗家“第一义”的不落。圆境则是妙悟之后诗歌超越悟执的一种理想状态,因其具有“韵味”“镕融”“流转”等属性而较难达成。总之,“遍参”“妙悟”与“圆境”三者实为一体,代表了南宋诗悟观由浅入深、由隔历至融通的三个维度。
    • 王富鹏
    • 摘要: 以禅喻诗自宋代严羽之后即成为中国诗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清初诗僧成鹫不但以禅喻诗、以禅史喻诗史,还以宗风比诗风,以禅品喻诗品。他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严羽以禅喻诗的诗学思想。他认为“诗本夫性”,相对于“诗缘情”“诗本性情”来说,其“诗本夫性”说,更深入一层,是对中国传统的“诗缘情”“诗本性情”等诗学理论的发展和深化。在他看来诗与禅,皆以性情、性命、性为根本。这一思想不但贯通了诗与禅,而且也指出了以禅喻诗的深层依据。
    • 王子佳; 殷学明
    • 摘要: “以禅喻诗”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最重要的理论命题之一,同时体现出了严羽论诗的特色。自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禅与诗便呈现出融合趋势,在宋代呈现出不可遏止之势,严羽在汲取前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第一个将“以禅喻诗”理论化、具体化,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以禅喻诗”的基础上,严羽提出了“妙悟”说、“兴趣”说、“别材”“别趣”等诗歌理论,形成了一套参诗、悟入得法的特定方法,从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两个方面为学诗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严羽作为前代诗禅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禅喻诗”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王士祯“神韵”说、王国维“境界”说,以及现代诗学理论。
    • 林蔚轩; 王艺欣
    • 摘要: 从严羽的“兴趣”、王士禛的“神韵”,到王国维的“境界”是中国文论借鉴禅宗思想的一条线索。严羽的“兴趣说”虽融入禅宗的“悟”以批评宋代诗歌“以才学为诗”的现象,但忽视了外物对主体的感发。王士禛的“神韵说”,借鉴禅宗以自然喻禅的相关公案以纠正“兴趣说”的疏舛,又忽视了主体的情意。王国维则引入了佛教禅宗的“境界”一词,准确道出了感觉在诗歌中的本体地位,克服了前两者的偏颇。
    • 洪涛
    • 摘要: “以禅喻诗”是《沧浪诗话》鲜明的学术品格.严羽借用佛禅“妙悟”的概念作为其论诗的拱心石,构建了以“妙悟”为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兴趣”为特质论,以“气象”为境界论的严整的诗学体系.严羽“悟”区别于江西诗派侧重于字句章法而强调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诗歌主体的生命体验.“兴趣”体现为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创作取向,情统领下的情、理、意等诸多心理因素的深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气象”是诗歌审美风格与时代精神等的外在显现.严羽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理性化倾向,力图恢复诗歌的抒情本质.在其推崇“盛唐气象”背后,隐约折射出其对垂暮卑弱末宋文化的时代忧思.
    • 王辉
    • 摘要: 严羽的诗歌创作历来备受冷落和诟病,然而深入研究其创作不仅有利于认识严羽的诗学思想,更有利于认识严羽的思想内涵.本文试图结合时代背景和严羽的诗歌创作,认真探究严羽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性格特征,并明确指出严羽的儒释道三重信仰印记.即表面上钟情于佛道,借助佛学禅宗阐释诗歌的审美特征,以及追觅道家思想遁世独善的人生姿态,而本质上仍是具有浓郁的儒家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 宋华; 郭艳华
    • 摘要: 史浩是宋孝宗时期的帝师和宰相,政治地位显赫,思想上史浩主张大道同一、为学以心悟.受学术环境的影响,史浩的学术思想濡染佛禅,具有心学倾向;作为深受家学影响的传统士大夫,他又具有儒教护教意识.在人生价值选择上,史浩融合道家思想,主张全节而退,并全力践行这一人生思路,成为宋代宰辅闲退的代表人物之一.
    • 陶楚歌
    • 摘要: 严羽推崇盛唐诗,主张“以盛唐为法”.对诗之“盛唐”的建构是《沧浪诗话》诗学体系的的重要内容.严羽建构诗之“盛唐”确立“以楚词为本”“吟咏情性”为诗学本源,以“以禅喻诗”为言说策略,继而将“妙悟”“兴趣”“气象”作为诗道的核心和诗歌评价的标准.严羽有意建构诗之“盛唐”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北宋以降道学对文学情性的限定和束缚,以诗之“盛唐”为典范,提倡文学应该抒写人的自然性情.
    • 陶楚歌1
    • 摘要: 严羽推崇盛唐诗,主张“以盛唐为法”。对诗之“盛唐”的建构是《沧浪诗话》诗学体系的的重要内容。严羽建构诗之“盛唐”确立“以楚词为本”“吟咏情性”为诗学本源,以“以禅喻诗”为言说策略,继而将“妙悟”“兴趣”“气象”作为诗道的核心和诗歌评价的标准。严羽有意建构诗之“盛唐”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北宋以降道学对文学情性的限定和束缚,以诗之“盛唐”为典范,提倡文学应该抒写人的自然性情。
    • 范瑞懿
    • 摘要: 《沧浪诗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一部重要的论诗著作.这本诗话将"以禅喻诗"作为论诗的方法论,提出了"兴趣说",揭示了诗歌"吟咏性情"的本质.《沧浪诗话》体制完备、结构严谨、见地高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本文主要探究《沧浪诗话》的诗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其独到之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