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7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8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698395篇;相关期刊37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现代医用影像学、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CT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大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2011三亚高峰论坛暨第十届放射学术会议等;体层摄影的相关文献由302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衡、刘平、吴志娟等。

体层摄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8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8395 占比:99.82%

总计:699678篇

体层摄影—发文趋势图

体层摄影

-研究学者

  • 刘衡
  • 刘平
  • 吴志娟
  • 朱玉春
  • 王宗成
  • 何国满
  • 何燕
  • 刘永斌
  • 彭勇
  • 彭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伟; 张继
    • 摘要: 双能量CT可以区分X线衰减系数相似但是原子构成不同的组织。最新研究表明,此项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具备广泛的用途。对于接受治疗后的患者,双能量CT能够可靠地分辨高密度区域的性质,提示出血或者血脑屏障破坏后造成的造影剂填充。与传统的单能量CT相比,双能量成像能够更早期地提示早期梗塞,预测强化区域向梗塞或出血的转化。除此以外,在卒中治疗后,双能量CT可以检测与评价动脉内血栓的成分。该文简要介绍双能量CT在脑卒中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常春; 樊琦; 周健文; 成瑶; 王强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胸壁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影像特征,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1年4月东台市人民医院7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神经鞘瘤患者MSCT资料,所有病例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图像重组,得到冠状、矢状或任意角度的重组图像。结果7例患者中3例位于后胸壁脊柱旁,1例位于前胸壁,1例位于膈肌,2例位于侧胸壁;3例为椭圆形,4例为不规则形,其中1例跨肋间隙哑铃状胸内外生长,1例跨膈肌胸腹腔生长;7例密度均低于邻近肌肉,3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增强后见轻度强化。结论MSCT容积数据采集、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显示胸壁神经鞘瘤的影像特征。
    • 施卫军; 丁标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影像表现。方法:选取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临床确诊并且资料完整的细菌性肝脓肿病例,回顾分析全部病例的CT影像表现。结果:52例病例中病灶单发46例,多发6例;肝左叶10例,右叶36例,左叶右叶交界处3例,左叶右叶多灶3例;病灶直径最大11.9 cm,最小2.3 cm,平均(7.1±2.6)cm;增强后脓腔清晰42例,模糊10例;全部病例中含气7例,有环形水肿征27例,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26例,合并胆道疾病及胆道术后8例。结论:CT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影像诊断信息,在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刘峰; 朱月香; 汤林梦; 王众
    •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男,26岁,头痛头晕多年,转动颈部时加重,近4个月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上肢麻木,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造影(CTA)与颈部血管造影(CTA)示:椎动脉呈右优势型,左侧椎动脉开口狭窄,起自主动脉弓,于第四颈椎水平进入左侧横突孔(图1)。进一步行MRI检查示:右侧小脑半球腔隙性脑梗死(图2)。临床拟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
    • 叶俊杰; 谭一清
    • 摘要: 目的:研究双低技术在肺结节CT增强成像的临床意义.方法:胸部检查发现肺结节需行CT扫描增强的患者40例,按体质量指数BMI:18~26 kg/m2随机分两组:常规剂量组(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和低剂量组(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迭代重建.结果:100 kV扫描条件下采用40%ASIR迭代重建与120 kV扫描条件下采用FBP滤波反投影重建所得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剂量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低于常规组(120 k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渗低浓度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低管电压(100 kV)在肺结节/肿块CT增强扫描中,联合ASIR成像技术使图像的噪声减低,图像的质量增高,所受辐射剂量减低.实现了用较小的辐射剂量取得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CT影像.
    • 史景璐
    •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超与体层摄影(CT)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中重度组(METAVIR F3+F4期,n=31)、轻度组(METAVIR F1+F2期,n=38)、对照组(METAVIR F0期,n=37),比较三组患者彩超、CT下相关参数水平差异.结果 中重度组彩超下脾长径、脾厚度、胆囊壁厚度及CT下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均明显大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肝尾叶体积则明显小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轻度组>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CT下肝动脉灌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彩超和CT可通过测量慢性肝病患者脏器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血流灌注相关参数,对其肝纤维化情况进行快速无创性量化评估,有利于改善其诊疗体验.
    • 徐蓉; 杨秀军; 李婷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IMT影像表现的甄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例儿童IMT患者的CT和MRI影像和临床资料.8例中行CT平扫8例、CT增强扫描7例、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结果 8例IMT的发生部位包括腹部4例、肺1例、四肢2例和左颈部1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团块软组织影,边界清晰或欠清,形态不规则,位于腹部的肿块体积较大;增强扫描肿块实性成分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更显著,1例部分病灶周围环形强化明显.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T1WI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结果显示IMT主要由梭形细胞和炎症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全部病例平滑肌源性抗体(SMA)阳性.结论 儿童IMT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对提示IMT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其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高维青; 龚海燕; 沈阳; 刘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扫描在颌面部检查中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颌面部CT平扫患者40名,分成两组(A组+B组),每组20名.A组采用单源瞬时kVp切换能谱CT扫描模式,管电压140、80 kVp瞬时(0.5 ms)切换,重建出单能量70 keV水平图像.B组行常规扫描,管电压120 kVp.两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对两组图像的信噪比、图像显示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A组和B组间脂肪、气体、腮腺和髁突间的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2±5.130和-15.22±6.105,P=0.867>0.05;-151.71±41.103和-169.77±73.295,P=0.179>0.05;0.39±2.821和1.22±3.694,P=0.263>0.05;11.07±5.652和11.56±5.873,P=0.701>0.05),而咬肌、颌下腺和玻璃体的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8±2.637和12.31±3.763,P<0.001;7.17±2.407和10.24±5.147,P=0.001;0.97±0.511和2.91±0.867,P<0.001).主观评价两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有效剂量分别为:2.80±0.432 mSv,3.54±0.737 mSv(P=0.001).结论 宝石能谱CT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的前提下,与常规扫描相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徐慧敏; 蒋慧荣; 陈鸿坤; 陈思睿; 陈超; 修良昌; 韩亚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CT特点,以评价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分型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1—3月共272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临床数据及胸部C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发展趋势均有所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病例肺部病变均累及双肺,非重症组病例可出现仅累及单侧肺病变,胸腔积液在重症病例上更为多见,重症组肺部病变胸部CT显示病变渗出时间较非重症组时间长.结论:胸部CT的影像学证据对疾病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辅助临床进行疾病分型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作用明显,在疾病发展前期评估病情变化方面,要较外周血实验室辅助检查更具特异性,对临床采取干预治疗的时机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杨虹; 辛海贝
    •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少见类型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6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果:颈椎4例,胸椎6例,胸腰段9例,腰椎12例,骶椎3例,2例单纯累及附件;累及单个椎体6例,累及多个不连续椎体13例,椎旁脓肿不明显、骨质增生硬化8例,多椎体连续破坏而椎间盘完整9例;MR 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30例,6例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28例,8例呈等、低信号,增强破坏椎体以不均匀明显强化为主,椎周脓肿以厚壁环形强化为主,其中8例呈均匀中度强化.CT上发现死骨及钙化12例.单发椎体破坏误诊为骨肿瘤(6例),多发连续或不连续椎体破坏误诊为转移瘤(22例),椎旁脓肿不明显、骨质增生硬化误诊为化脓性脊柱炎(4例)、布氏杆菌脊柱炎(4例).结论: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多样,确诊需要综合病变的发病部位、信号特点、强化以及临床特点考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